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中太平洋正式角力 島國合作防戰略意外

【新視角看新聞】從2014年以來南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首次與拜登總統面對面會談強調要加強與太平洋島國接觸,包括與這些國家領導人當面交流,暗示在印太地區共同對抗中共滲透。

5月31日拜登總統在白宮接待紐西蘭總理潔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這是自2014年以來南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首次來訪。

在印太地區緊張局勢日益加劇之際,兩國首腦首次面對面會談強調要加強與太平洋島國接觸,包括與這些國家領導人當面交流,暗示在印太地區共同對抗中共滲透各國。

根據白宮的聲明,拜登和阿德恩會討論美國和紐西蘭之間現有的夥伴關係,以及他們對印太地區自由和開放的渴望。他們還將「討論加強合作以支持太平洋島嶼地區」和經濟事務。

早前阿德恩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媒體說:「我們將鼓勵美國繼續加強我們地區的參與,包括經濟參與,這對我們地區確實至關重要。」

阿德恩在會後告訴記者,兩國在「推動太平洋地區的價值觀和太平洋島嶼領導人為自己確定的重點」方面強烈一致。

一位匿名的美國高級官員指出,雙方共同關注太平洋島國所面臨的挑戰,對幫助它們處理諸如COVID-19大流行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必要性進行了討論。

「他們還就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當面接觸的重要性以及美國與紐西蘭和其它夥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進行了一些相當詳細的討論。」

在北京與所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的消息傳出後,紐西蘭對中共在該地區的滲透表示擔心,因此這次會議變得尤其重要。

美國、澳洲和紐西蘭正在密切關注這一動向,擔心北京正在尋求在該地區建立軍事部署。

在拜登總統首次出訪亞洲期間,紐西蘭加入了「印度-太平洋經濟繁榮框架」(IPEF)。該經濟框架旨在對抗中共,重新書寫印太規則。

美國還拒絕加入由中國和其它14個簽署國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紐西蘭、澳洲、韓國和日本也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

作為替代方案,拜登推動了IPEF。這一倡議在不放寬貿易壁壘的情況下,在包括貿易和清潔能源等領域制定了共同標準。

阿德恩說,此次白宮行不是要宣布什麼「新的倡議」,而是要加強盟友之間的「這種關係」。此次阿德恩作為一個貿易代表團成員來美宣傳紐西蘭和商業。

與此同時,5月31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與十個太平洋島國的外長,在斐濟舉行高級別會議後,並未能與這些國家就全面安全和貿易協議達成共識,原因是中共所提出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願景》引發了一連串「區域穩定威脅之憂」。

這項協議內容涵蓋十個國家的安全和自由貿易協議,其中還包括對當地警察的培訓。也可說明,協議代表著中共將從根本上擴大在南太平洋的介入。

這份公報草案引起了至少一個受邀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SM)反對,其它國家則是希望修改公報,或推遲決定。

王毅在5月31日造訪的斐濟,則是已經在王毅到來前決定加入由美國主導的IPEF,這將是該計劃中首個太平洋島國。

5月30日下午,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在宣布這一決定時表示,太平洋國家的態度是一致的。

他在與王毅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像往常一樣,在關於新的區域協議的任何討論中,我們都把我們國家之間的共識放在首位。」

就被迫擱置的太平洋安全和經濟協議,北京聲稱,將 「公布自己的立場文件」。

在太平洋國家做出擱置與中共簽署合作協議的決定後,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表示,澳洲希望通過為該地區帶來「新能源」,在安全和防務方面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太平洋大家庭」。

澳洲外長黃英賢前往斐濟,出席太平洋島嶼論壇,討論了太平洋國家的區域合作與貿易。

黃英賢告訴澳洲廣播公司說:「該地區的國家有權為他們的人民做出選擇。」

「太平洋地區的安全是太平洋大家庭的責任,澳洲是其中的一份子……我們希望幫助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太平洋大家庭。」

「澳洲將始終與太平洋大家庭合作,應付共同的安全挑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將加強對太平洋海上安全的支持,並增加防務合作。」

「我們希望為太平洋地區帶來新的能源和更多的資源」,「通過共享的文化和太平洋勞工計劃和永久移民的經濟機會,為該地區做出獨特的貢獻。」

針對中共被迫擱置太平洋安全和經濟協議,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對媒體表示,該協議得到了「普遍支持」,「但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也有一些擔心」。

然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總統戴維‧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一直反對中共在該地區提出的協議。

據英文大紀元報道,錢波曾寫信給21位太平洋地區領導人表示,該協議可能使太平洋國家「非常接近北京的軌道,在本質上將我們的整個經濟和社會與他們聯繫在一起」。

帕努埃洛說:「中國(中共)控制我們的通信基礎設施、海洋領土和其中的資源,以及我們的安全空間,除了對我們的主權產生影響外,也增加了中國與澳洲、日本、美國和紐西蘭發生衝突的機會。」

澳洲和美國領導人已經採取行動,以抵制北京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包括啟動印太經濟繁榮框架(IPEF),以促進各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交流。美國駐所羅門群島首都的大使館也將重新開放。

時政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王毅出訪既是一個外交姿態,更是體現著與美國對抗的國際戰略。他表示,當今國際戰略格局正向中美兩極對抗格局加速演進。在印太地區,太平洋島國是中美競爭的重點之一。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官員坎貝爾,此前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則預測:太平洋地區未來或許是全球最可能出現「戰略意外」的地方。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李睿、李言、程靜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212)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