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居英港人延續抗爭 悼六四、喚公義

【新視角看新聞】海外法官的存在為中共鎮壓香港的政治自由和民主運動合法化,披上合法性的遮羞布,法官沒有保護香港法治,也無助維護港人基本權益。

2022年是「六四」屠城33周年,近年香港政治形勢急劇惡化,香港支聯會被控《港區國安法》「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大量民主派政治人物及社運人士身陷囹圄,公民社會瓦解,導致2022年沒有任何香港組織或個人在香港發起公開悼念「六四」活動,不過,多個居英港人組織將於英國各地舉辦不同的「六四」活動,延續香港人的抗爭。

由居英港人成立的YouTube頻道「The 35th of May 五月三十五日」近日上載影片,宣傳《誰的六四:香港‧中國‧英國‧世界》六四論壇。

主持人是前沙田區議員丘文俊,嘉賓包括民運人士吳呂南、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前助理教授黃偉國、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和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除了吳呂南已在英國生活逾30年之外,其餘4人都是過去一年才移居英國。

在宣傳片中,丘文俊表示「六四」屠城令自己醒覺,開始認識普世價值和民主,所以無論身在何方,都要堅持下去守護真相;楊穎宇形容「六四」是當代中國的一件「大慘事」,只要目標是希望建立民主自由的香港和中國,「六四都是思考的起點,思考怎樣為心愛的地方做出貢獻」。

黃偉國表示,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不應該忘記「六四」;鄭家朗表示,「六四」除了是中國的民主運動外,更影響著香港的民主發展,不論抱著什麼身分認同,港人都有責任悼念「六四」,跟被中共壓迫的人站在一起。

民運人士吳呂南在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憶述,1989年北京頒布戒嚴令時,他正在英國留學,當時他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外露宿3日2夜抗議,聲援八九民運。「六四」屠殺後,他再露宿100日抗議。

隨後三十多年,吳呂南每年都在倫敦舉辦「六四」悼念活動,吳呂南預計2022年將有逾千人參加集會,參與人數眾多的話,倫敦警方有可能會封路,讓市民在行車路集會。

《港區國安法》實施不足兩年,香港已經有4名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5月30日,54位海外港人組織發表聯署信,讚揚3月2名英國法官辭職的決定,並對剩餘10名海外法官的留任決定感到失望,敦促法官辭職,避免成為中共打壓香港自由的「幫凶」。

聯署信由「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香港民主委員會」、「香港法治監察」以及「香港監察」共4個組織發起,多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港人組織均參與聯署。

信中讚賞英國最高法院院長韋彥德勛爵(Lord Robert Reed)與副院長賀知義勛爵(Lord Patrick Hodge)於2022年3月30日辭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並且同意韋彥德勛爵有關「英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不能在一個背離政治自由、表達自由價值的政權中繼續在香港擔任這份工作」的說法,形容「這是一個完全道德和公正的決定」。

信中批評餘下10名海外法官留任的決定,也不同意5名英籍法官范理申、廖柏嘉、賀輔明、岑耀信及郝廉思在3月31日的留任聯署聲明。

信中指出,留任聲明「有關香港處於歷史關鍵時刻,支持法庭維護法治及覆核行政部門決定比任何時候都重要」的說法在香港當前形勢下只會適得其反,對一個破壞香港所有自由和民主的威權政府作出表面的粉飾。

信中指出,香港法院在過去2年間,一直不能阻止香港公民和政治自由的崩潰,令港人感到失望,這失望包括對民意代表作長時間的審前拘留、對獨立新聞機構發出搜查令、重判和平示威者、各種不合理理由拒絕被告保釋、以言入罪等。

因此,信中認為海外法官的存在只會使中共鎮壓香港殘餘的政治自由和民主運動「合法化」,認為法官們不但沒有保護香港法治,也無助維護港人的基本權益,反而為中共政權的威權行為「披上了一層合法性的『遮羞布』」。

最後,信末敦促海外法官們,除了在自己的國家捍衛法治以及人權外,也應該為香港人作出同樣的行動,因此,法官們應該從香港終院辭職。並且停止將自身的信譽和聲譽給予中共這個專制政權用來塗脂抹粉。

「香港監察」行政總監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對於其餘留任的5名英國法官,是否辭職是法官們個人的決定,英國政府不能左右眾人的決定,但是組織和個別英國政界人士將肯定會繼續呼籲要以良心去重新考慮自身立場。

對於早前中共和香港特區政府談論韋彥德勛爵與賀知義勛爵是因為西方的「政治壓力」而離職的言論,羅傑斯認為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羅傑斯表示,外國法官不再適合在香港終審法院審理案件的原因,是香港的司法越來越失去獨立性,主要原因就是面臨來自中共的政治壓力。

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終審法院取代了英國倫敦樞密院的司法委員會,成為香港最高的上訴法院,終審法院「可根據需要」邀請非常任法官或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參加審判, 而多名來自英國、澳洲和紐西蘭的法官成為終審法院法官。

而出現這種政策背後的原因,是考慮到香港在主權移交初期,會欠缺具有在最高法院審案經驗的本地法官,而海外法官可以在大案件的判決時,更清楚引用普通法地區的判刑參考,有助在頒下判詞時給出國際化的觀點,這樣能夠加強外資及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和司法制度獨立運作的信心,維持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自2022年3月韋彥德及賀知義因《港區國安法》辭任後,現在終審法院仍然有4名本地非常任法官和10名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在餘下的海外法官中,有6位來自英國,3位來自澳洲,1位來自加拿大。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特約記者林一山、文苳晴英國倫敦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22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