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甩鍋不談封城 上海市民咬牙追責
【新視角看新聞】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表會上,當局否認「封城」,強調從未宣布封城,不存在解封,居委是居民自治組織,是居民自管自治,非政府指令。
6月1日上海恢復生活秩序,在官媒報道的統一口徑中,避談封城、解封等辭彙,讓遭到封控兩個多月的上海市民感到非常氣憤,直呼當局是甩鍋、推卸責任,不敢承擔封城造成的巨大損失和次生災害。
6月2日,新華社報道,根據上海市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總體方案的安排,從6月1日起,全市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央視報道,上海進入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6月1日起景點、景區有序開放。
官媒的統一報道口徑,呼應了5月29日上海市有關領導在疫情防控新聞發表會上,對於「封城」一詞的否定,強調上海從來沒有宣布封城,不存在解封,也不安排解封慶典活動,並且還說居委是城鎮居民自治組織,居委的行為是居民自管自治的結果,不是政府指令。
被封長達78天的上海市民鄭先生告訴大紀元,自己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一樣,「感覺好像都是人為造成的,說解封就解封,今天出去轉了一圈,看看外面,就像以前一樣熱鬧,快兩個半月了嘛,感覺像做夢一樣。」。
鄭先生居住的小區從3月13日就開始封控,當時官方說封幾天,沒想到兩個半月過去了,「政府說的話,現在老百姓誰相信啊?」,「這次疫情讓老百姓怨氣很大,對政府真的失去信心。」。
鄭先生說,現在官方不承認封城,也不說解封,「反正能推卸責任就推啊,最後好像變成民眾要封,反正最後讓居委會背鍋,居委會也很委屈,幹得累死,結果責任都怪到居委會,但是所有的跡象就是封了,封得連小區門都不能出。」。
上海市政府民政官員還在5月31日新聞發表會上說,自6月1日起,除了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區的居、村民出門回家、復工、復產員工上班下班」。
鄭先生說,因為市政府規定,不能攔截人家出去,所以鄭先生所在小區改成發一種「居住證」,「讓居民出去,但是從外面回來的人,要有小區的『居住證』才能進來,那不是一樣在限制人出入嘛。」。
經歷了這次封城,鄭先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共這個體制是上面說一套,下面做一套,「下面基層做了,大家問基層為什麼做,基層說是接到命令,相當於一個政府發布兩個命令,一個是公開的、面子上的,讓全國人民知道,讓電視台播放的,真正執行起來又是另一個方法。」。
有老百姓在6月1日零時解封時,放鞭炮慶祝解封,鄭先生說,「可能是作秀,也可能是居委會或者居委會故意讓老百姓搞的,故意這樣放鞭炮,慶祝所謂防疫勝利,本身這個都是違法,政府規定市區不能放鞭炮,鞭炮都買不到了,哪來的鞭炮?」。
上海市民汪先生告訴大紀元,有些人歡欣鼓舞,但有人感到很失望;汪先生說,「自己感覺很悲涼,老百姓沒藥救,買高價菜,還慶祝?被關了兩個多月,還慶祝?沒追查責任,還要慶祝?老百姓的損失、政府損失是誰造成的?沒見到任何追究,就這麼稀裡糊塗封起來,稀裡糊塗解封。」,「甚至還變成民眾自覺自願封城,根本就是胡說八道,政府都推卸責任,因為損失太大了,封了兩個多月,沒有一個人跳出來負責,也沒有一個人引咎辭職,什麽都沒有。」。
上海市民黃女士6月1日告訴大紀元,這些都是一派胡言,「上海市領導想推卸責任,不想承擔責任,因為封城了以後,造成的次生災害太嚴重了,多少人都想要跟它打官司,要告他們,所以他們想推卸責任。」。
黃女士感嘆,有多少人因為次生災害死的,跳樓的、餓死的人都有,還有多少人到了醫院,因為等不到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無法獲得救治而死去;黃女士怒說,政府不僅沒有公開給老百姓一個交代,還推說是由居民自治的,「哪有那麽傻瓜的人,把自己關在家裡面幾個月,買不到吃的,價錢貴到離譜,買不到吃的東西,政府又不發,還講是老百姓自己想關自己的,政府太不像話了,做出這種下三濫的事情。」。
經歷漫長的封城,官方宣稱恢復生活秩序,黃女士說,「雖然是解封了,但是昨天也好,今天也好,有的小區又發現陽了,又封了,所以這個封是隨時的,要有陽了,又要封了,所以居民一點沒有高興、興奮的感覺,都麻木了。」,關鍵是奧密克戎根本不可能清零,「清零都是胡說八道,哪裡清的了零啊?把老百姓當猴耍著玩。」。
6月2日,在百度熱搜榜前十名出現了多條與上海相關的詞條,「上海浦東社會面發現4宗感染者」,「上海新增7宗感染者:含一家三口」「浦東發現奧密克戎新變異株?」,這也證實了黃女士的擔憂,小區處在隨時可能被封控的狀況下。
汪先生也認為,疫情還十分詭譎,老百姓都活在恐懼中,「當局要是發現陽性說封就封了,老百姓還是提心吊膽的,關鍵是說有就是有,我們有什麽證據呢?到底是怎麽回事,也不可能給我們交代。」。
鄭先生說,當局清不了零,搞核酸檢測常態化,6月30日以後做核酸,要個人付費,「不免費了,那我們肯定要告政府了,我們也不要做了。因為不只核酸要付費,物價也漲,汽油費漲到1公升9元,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易如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0285)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