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經濟困境難解 二季度寒冬負增長?

【新視角看新聞】東方資本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表示,中共領導層在處理最新COVID疫情、及其對房地產低迷和經濟放緩的問題上出現公開分歧。

東方資本研究公司(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Andrew Collier)表示,中共領導層在處理最新COVID疫情、及其對供應鏈的衝擊、房地產低迷和經濟放緩的問題上沒有明確出路,這導致了政府在政策方向上出現公開分歧。

在4月29日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上,國務院迴避了具體措施,堅持穩定經濟的遊戲規則。

就在此次會議之前,《金融時報》報道了受習近平重用的副總理劉鶴與另外兩名副總理韓正和胡春華之間出現政策衝突。劉鶴希望幫助地產業,而韓正和胡春華則希望「保持對開發商的壓力」。

報道稱,劉鶴陣營擔心,政府目前低估了整頓地產商和防疫封控措施的經濟影響,由劉鶴領導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希望給地產商更大的預售款使用自由度。韓正和胡春華則希望在地產商如何使用預售款方面維持一定限制。

5月11日,《華爾街日報》刊文說,中共政府官員和接近決策層的顧問稱,在中國陷入近年來最嚴重經濟困境之際,中共總理李克強正在力促習近平取消一些引導中國遠離西式資本主義、並部分導致中國經濟放緩的措施。

這些人士稱,在李克強的影響下,中國政府最近放寛了對民營科技公司的監管整頓,放寬了對房地產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貸款限制,並在習近平「動態清零」抗疫方針令中國很多地區處於封控狀態之際,採取行動幫助一些製造企業復產復工。

不過,文章也說,李克強和他的支持者在政策方面取得的勝利可能被輕易逆轉。習近平對私人資本的不信任將使任何其他高層領導人難以引導中國重返走向經濟自由化的道路。

文章說,在2022年秋天召開的二十大之前,對習近平領導能力的不滿情緒正在升溫。

東方資本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科利爾6月3日在《日經亞洲評論》上發文,提到了上述外媒報道中披露的現象,並說,在不加劇債務泡沫原本已經很大的情況下,中共高層對於如何實現經濟增長,顯然存在爭議。北京害怕住屋市場陷入失控的死亡螺旋。但還有更大的問題,即經濟的發展方向如果變糟,誰來擔責的問題。

科利爾說,通過共同富裕計劃,習近平把實現更廣泛的平等視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基石,把金融穩定放在第二位,而經濟增長似乎是放在遙遠的第三位。但領導層知道,隨著失業率上升,公司倒閉,鄉鎮難以支付社會服務費用,經濟放緩會引起其他問題。

科利爾說,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將是進行經濟改革,減少國有制,將財富從工業轉移到消費。然而,習近平對減少國家控制權或進行重大結構改革並不感興趣。

李克強則希望國有企業瘦身、提高效率,並為農民工家庭在城市接受教育以及獲得其他福利提供便利。習近平強調壯大國有企業,壓倒了李克強推動的國企改革。李克強對互聯網企業的支援被視為提供就業機會的一種方式,然而在過去一年裡,習近平一直在收緊對此類企業的管制。

中共財政部6月2日召開財政支持穩經濟新聞發布會,提出八個具體措施。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緊急部署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地生效。

然而,中共清零政策持續重挫經濟。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出現負增長,從而導致上半年平均增長速度在2%左右。由於刺激經濟等方案,全年增速或在4.5%至5%區間,但存在諸多未知因素。

6月2日,中共財政部召開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穩定經濟大盤,推動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將在八方面頒布相關措施,包含退稅、加快財政支出、發放專項債券、穩市場、擴大投資與消費等。

李克強6月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並要安排進一步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力度,穩固基本民生底線。會議提出,對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要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信貸額度,並建立重點項目清單對接機制。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在接受該報採訪時說,地方專項債估計二季度發完大部分,三季度收尾,後續資金支持可能會減弱導致基建投資後勁不足。

王軍也強調,持續擴張受制於債務風險管控和投資回報率高的優質投資項目稀缺等因素,對經濟增長拉動的可持續性不強,全年基建投資反彈幅度或有限,大致在5%—6%左右。

王軍分析說,穩經濟不僅需要著眼當前,更應著眼未來,依靠改革和開放,「堅持用改革舉措、市場化辦法解難題」。王軍認為,這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之道。

陸媒「觀察者網」6月1日報道,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二季度經濟增長可能出現負增長,從而導致上半年平均增長速度在2%左右。

劉元春預判,在刺激經濟等一攬子方案的基礎上,「下半年經濟啟動會比較快。當然,再加上出臺增量的政策工具,以及存量的政策進行前移,儘可能地釋放它的空間,下半年出現一波較好的增長態勢,是可以預期的。」

中共官方定調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對此,劉元春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的經濟目標,包括六大類,要以中國經濟的循環暢通作為基本坐標,作為底線目標。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夏松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337)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