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醫保基金隨核檢亂流 四部倒查可揭新弊?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國家醫保局等四部委日前發布通知,將對中國醫保基金「倒查兩年半」。有體制內人士透露,疫情以來,中共利益集團如何大發「抗疫」橫財。

中共國家醫保局等四部委日前發布通知,將對中國醫保基金「倒查兩年半」。同時,國家醫保局通知地方政府:不得以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核酸檢測。體制內人士透露,疫情以來,中共利益集團如何大發「抗疫」橫財。

據中共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的《2022年度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通知,四部委將追查定點醫療機構和縣區級醫保經辦機構的醫保基金自2020年1月以來的使用情況。

此次,除原有檢查內容外,還增加了包括核酸和抗原檢測費用在內的違規收費問題。美國格理集團醫藥專家團成員史立臣於中國媒體《時間財經》中提到,有些地方核酸檢測已經形成了利益集團。

按照醫保局的規定,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只有參保患者看病時發生的核酸檢測費用,可按規定由醫保基金支付。但事實上,地方當局利用醫保支付核酸檢測費用的現象絕非個案。

2022年年初以來,新一輪疫情席捲中國全境,各地區均通過頻繁的全員核酸檢測來防控疫情,且大多要求「每48小時測一次核酸」。

據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測算,疫情至今中國核酸檢測費用已達3000億元人民幣(約447億美元),且50%是發生在2022年前4個月。

自2022年4月以來,中國已有眾多省份和直轄市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華創證券研究團隊發現,從深圳、青島等地規定來看,常態化核酸費用70%~95%由醫保報銷、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占比很小。

國家醫保局5月25日發文聲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篩查、常態化檢測,多人混檢價格不高於每人份3.5元(約0.53美元)。這一價格看似不高,但並非每個省份都經得起「常態化核酸檢測」。

《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2021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累計結存3.6億餘元(已超過5,400萬美元)。華創證券團隊認為,3.6萬億人民幣醫保結餘,如果全民2天檢測1次,夠使用3年半的。但醫保結餘卻主要集中在部分人口流入的省份和地區。

醫藥行業專欄作者健識局,依據各省及直轄市人口以及2020年度醫保歷年結餘(3萬多億人民幣)估算,北京、上海醫保結餘可供支持超過600天的核酸檢測費用,但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僅能支撐70天左右。

中國醫療保險基金(簡稱醫保)是中國民眾的「看病錢」和「救命錢」,是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定比例共同繳納的。儘管醫保當年繳納當年使用,將醫保結餘用於防疫支出,並不會影響參保人醫保報銷,但中共官員承認,醫保結餘長期處於低收益狀態。

依現行規定,中國疫苗支出由醫保承擔。中共國家醫保局2022年4月宣稱,疫苗支出費用在醫保基金可承受範圍內。但醫保局5月26日規定,常態化核酸檢測費用,又改由各地政府承擔。

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利用醫保支付大規模核酸檢測,並不受到監管。例如,第一財經報道稱,廣東省較早允許省內參保人大規模核酸費用納入醫保,按一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支付,其餘由財政承擔;大連也在5月初宣佈,將核酸檢測多人混檢,臨時性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時政評論員、中國問題專家李燕銘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就是一個混亂的體制,醫保基金不是政府行政支出,但政府卻有權決定該專項基金的使用。

2022年4月開始,深圳、武漢、杭州等地陸續實行常態化核酸檢測。5月9日,中共要求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

東吳證券的分析師5月初估算,若中國所有二線以上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年成本將達1.72萬億元(2,580億美元),佔 2021年中國GDP的1.5%,已超過中共2022年國防預算1.45萬億元(約合2,175億美元)。

另外根據高盛經濟學家估算,以每48小時測一次核酸的頻率計算,佔總人口比例30%的中國大型城市年檢測費用,將高達2,000億元(300億美元);若將此做法推廣到覆蓋全國70%的人口,估計年耗資更達到2.5萬億元(3,750億美元)。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國際公共衛生專家黃嚴忠在推特上說,2020年,中國28%(27.7%)的醫療支出(2萬億元,約3,000億美元)是自費。如果把計劃用於一線和二線城市常規核酸檢測的費用(2萬億元)用作醫保,中國可實現全民免費醫療。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截至4月27日,中國29家新冠檢測公司發布一季報,其中11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最高增幅超過3,000%。

金域醫學是中國第三方檢測的龍頭企業,自疫情以來,該公司因核酸檢測而走上前臺。

2020年金域醫學營收82.44億元(12.37億美元),同比增長56.5%;2021年營收119.4億元(17.91億美元),同比增長44.88%,淨利潤達22.2億元(3.33億美元),同比增長47.03%。

金域醫學的大股東之一是國開博裕,而博裕資本的實際控制人,則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

隨著疫情持續,核酸檢測紅利逐漸由更多後來者所瓜分。據天眼查數據,僅2021年,中國就增加了437家醫學檢驗相關機構。

2022年2月,網上流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研究員黃萬盛的講話錄音。錄音當中披露,中共權貴利益集團利用核酸檢測和疫苗大肆斂財。據黃萬盛所得到的資料,當時中國某集團僅靠核酸檢測,就賺了6,700億元(約1058億美元),但黃萬盛並沒有具體指出是哪一家集團公司。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因為權力過於集中,中共權貴集團很容易以權謀私;同時,因為權力太過集中,缺乏制衡和監督,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恰恰為權貴集團提供了以權謀私、大肆斂財的機會。

此次四部委對中國醫保基金「倒查兩年半」的啟動,將會給出交代,或對揭出隱藏利益結構?令人關注。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溫妮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643)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