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清零堅定不移 民商出逃「堅定不移」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包括旅行限制和全市封鎖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正在阻礙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導致大量美商與中國人離開中國。
在6月16日,美國駐華大使表示,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包括旅行限制和全市封鎖可能會延續到2023年,正在阻礙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投資。他還表示,上海封城導致很多美國商人離開中國。
6月16日,美國駐北京特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一次線上活動中說:「上海作為中國的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但因許多美國公司在上海設有業務和基地皆受到嚴厲封鎖,促使許多美國商人離開了這個國家。」
伯恩斯表示,有一次,美國大使館和上海領事館有80名領事官員全天候,幫助那些「想出去,需要水和食物,需要醫療」的美國公民。
在上海封城期間,有七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面臨新鮮食物短缺,也受到美國駐上海領事館人員的熱心幫助。
伯恩斯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共政府要將中國經濟帶向何方。他說,北京是否會持續打擊技術等特定領域。
伯恩斯指出,儘管中國市場對外國公司來說很重要,無法完全離開,但當地商會的調查和對話表明,鑒於未知因素;尤其是在疫情旅行規則方面的未知因素,公司仍不確定是否要進一步投資。
伯恩斯表示,雖然沒有看到很多公司徹底離開中國,但從他觀察到的結果,以及與這裡的許多商業領袖的對話,他認為美企對未來投資(中國)猶豫不決,可能直到他們(清零封鎖和限制)的結束。
上海是中國的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所在地,上海封鎖拖累了中國的經濟活動,擾亂了全球製造業和貿易。
北京最近再次出現感染病例,引發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目前中共仍在實施嚴格的邊境封鎖,以及在國內對民眾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共不取消清零戰略,中國經濟2022年將很難實現中共官方GDP增長目標。
伯恩斯指出,中共對COVID-19採取的嚴格防疫態度也限制了美國官員與中方(中共)進行面對面會談的次數,至於最近的高層互動只發生在中國境外。他說,這也阻止了國會議員訪華行程。
伯恩斯說:「如果我告訴我在華盛頓的同事來這裡,我很難說服他們,當他們來時,他們必須隔離14天才能舉行一次會議。」「我理解他們不願意這樣做。」
伯恩斯批評中共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審查國務卿布林肯5月關於美國對華政策的講話,布林肯在講話中表示,美國希望北京遵守國際規則。
在COVID-19病毒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中共堅持清零政策引發民怨。很多富裕的中國人感到夢想破滅,迫不及待地逃離中國。
6月15日《華盛頓郵報》報道表示,在大多數人眼裡,朱愛桃(Zhu Aitao,音譯)女士似乎擁有一切。但現在,她準備放棄在中國的一切。
35歲的朱愛桃來自中國山東省,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家四口住在北京最富裕的地段。朱女士在一家跨國汽車公司擔任公共部經理,而她的丈夫則在一家政府所屬的雜誌社裡擔任撰稿人。
朱愛桃全家對(中共)政府應付瘟疫大流行所採取的政策感到十分厭惡,突發性的封鎖、頻繁和無休止的核酸檢測,這些措施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負面影響,朱女士希望儘快搬到泰國,最終移民到歐洲或美國。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cial Anthropology)專門研究移民問題的主任項飈(Xiang Biao)說:「這是一種由夢想破滅被驅動的移民。」「人們不是在逃避瘟疫,人們是在逃避這種自上而下管控政策和對個人感情和尊嚴的漠視。」
自4月上海實施混亂的嚴格封鎖措施以來,關於移民的詢問暴增,上海人掙紮求生,許多人看著家人不是因為染疫,而是因其他疾病無法得到緊急醫療救助而死亡。
在上海和其他幾十個處於某種形式「清零」封鎖下的中國城市,「潤學」,即「逃跑的藝術」,很快在那些懷有不滿情緒的人們中傳播開來。
4月3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訪問上海並下令「堅定不移地堅持『清零』政策」,微信上關於「移民」的搜索比前幾天爆增400%以上,隨著「清零」封鎖的持續,5月17日再次暴增近500%。
百度數據顯示,3月底至4月初,對移民加拿大和馬來西亞的諮詢,以及對「好的移民目的地」問題的搜索增加了20倍。
來自天津的倫敦大學英國分校博士生劉璐娜(Luna Liu,音譯)在豆瓣論壇上發帖表示,她將為任何希望移居英國的人提供免費諮詢。現在她的諮詢預約已經排到了11月,還有半數人在等待名單上。
劉璐娜說:「我能感覺到,與我交談的許多人曾對中國國內的(共產)制度抱有幻想。在上海被『清零』封鎖後,這些幻想破滅了。他們意識到,如果他們想自由地生活,就必須離開那裡。」。
另一方面,清零政策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青年失業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政治環境也越來越惡化,也使很多人萌生逃離中國的想法或展開移民行動。
中國互聯網上有三個代表中國人三種選擇的詞彙:其一是「內捲」,各個行業處於激烈競爭中的中國年輕人認為,他們面對競爭感到無力;其二是「躺平」,即放棄奮鬥;第三種就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可以通過移民實現「逃跑」,即「潤」。
45歲、來自河北省的李諾(Li Nuo,音譯)2021年獲得了日本永久居留權,現在在大阪經營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最近,他一直在幫助試圖離開中國的朋友和家人。
李諾對《華郵》說:「如果中國真的像它(中共)宣稱的那樣強大和偉大的話,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願意把自己送去海外『流亡』,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沒有安全感?這說明這個國家和社會是『生病』了。」
長期以來,外國護照和綠卡一直是中國權貴家庭的特權,他們往往為其子女在海外尋求更好的教育機會。現在,更多中產階級家庭和年輕人也在尋找一條出國的路。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雨、吳畏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85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