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聯俄恐嚇台灣 習為連任加碼威脅國際?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在台海、東亞及南海等區域的持續軍事威脅,針對的都是在做「動搖國際秩序基礎」的事情。同時也是習近平為在「二十大」連任增加籌碼。
習近平近期兩大動作,直指台灣,對現有國際秩序發出威脅。分析認為,這也是習近平為「二十大」連任增加籌碼。
6月13日,習近平簽署了一個並未公布細則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
同時在6月13日,中共外交部就突然改變說辭,公開宣稱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引發美國立即回應,指出中共破壞台海和平穩定。
這個隱祕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在6月15日習近平生日這天正式開始實施,據稱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為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提供法規依據」。
6月15日,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重申將持續深化中俄關係,互相表達了對雙方議程的支持。
在此前幾天,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亞洲安全論壇上公開宣稱,中共軍隊會為所謂「統一」台灣,「不惜一戰」。
外界從中共最近的一連串動作中,發現了這個「綱要」所釋放的訊息,就像俄羅斯對烏克蘭不宣而戰的所謂「特別軍事行動」一樣,中共對台海可能發生的軍事行動,似乎也會以「非戰爭」的方式進行。
在6月14日曾任日本《產經新聞》駐台灣分部主任的矢板明夫(Yaita Akio)在他的臉書上表示,「考慮到俄羅斯總統普京這一次是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目入侵烏克蘭的,那麼,將來習近平就有可能以反恐、打擊犯罪等名義進攻台灣。」此舉可能用來逃避一些經濟制裁。
時政評論員李燕銘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最近一系列動作顯示,在改變美國現存秩序的共同目標下,中俄在聯手。
無論是俄羅斯對烏克蘭入侵,還是中共在台海、東亞及南海等區域的持續軍事威脅,針對的都是美國以及美國所代表和維護的世界秩序。同時也是習近平在為其「二十大」連任增加籌碼。
對此次習普之間的通話,儘管中俄雙方的表述有差異,但雙方在俄羅斯對烏戰爭和中共對台灣戰略,互相表達了支持立場。
6月15日據中共官媒新華社的通稿,習近平在通話中表示,「中方(中共)願同俄羅斯持續在涉及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
俄羅斯方面就此事的聲明中表示,習近平「表明了俄羅斯為在外部勢力製造的安全挑戰面前維護國家根本利益所採取行動的合法性」。
習近平表示,中方(中共)將從烏克蘭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是非曲直出發,並對俄烏戰爭獨立自主作出判斷。
普京則回應說,俄羅斯支持中共在新疆、香港和台灣等問題上的作法,並稱俄羅斯反對干涉中國內政。
著名時事評論員橫河認為,這次通話,中俄互相表達了對對方重要議程的支持,進一步深化了兩國關係。
這是繼2月25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當天兩人通話後,再一次有標誌性意義的通話。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對台灣的中央社表示,是中方(中共)對俄羅斯軍隊在烏東戰事向好的判斷,令中方(中共)更加親近俄羅斯反美。
在6月13日中共外交部宣稱,中共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和管轄權等,並否認國際海洋法上有「國際水域」的說法。
對於中共突然在此時改變說法,於6月1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的回應中,首先強調「台灣海峽是一條國際水道」,「是公海自由區域」。
普萊斯重申,美國十分關注中國「針對台灣的侵略性言論和脅迫活動」,「將持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包括通過台灣海峽」。因為台海和平穩定關係到「更廣大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
6月14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專訪時說,中共近十年來越來越對內具壓制性、對外具侵略性,對台灣的舉動則具有潛在危險性,可能破壞這個地區的穩定。而美國不想看到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舉動。
布林肯警告中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遭到美歐多國聯合制裁,中共應仔細計算俄羅斯為此付出的代價,並引以為戒。但此前中共防長談到對台問題時,不但聲稱要「不惜一戰」,而且仍要「不惜代價」。
台灣對中共的舉動也反應強烈,於6月14日台灣的兩岸關係最高機構陸委會發表聲明說,中方(中共)的說法破壞了台海現狀,升高了區域緊張情勢。台灣海峽不是中共對台施壓、軍事擴張的海域。
6月14日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表示,台灣海峽「絕不是中國的內海」,並指「中國(中共)從未停止或隱瞞其吞併台灣的野心」。
日本也在6月14日表示:「台海的和平及穩定不祇對日本,對國際社會也極為重要。」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早前向中共防長表達了對中方(中共)欲單方面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擔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在香格里拉多邊安全論壇上警告說,「今日烏克蘭就是明日東亞.」他明確指出中共在台海的持續軍事威脅,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一樣,都是在做「動搖國際秩序基礎」的事情。
對於中共把台灣海峽說成中國內海,矢板明夫認為「是公然挑戰國際海洋法公約,強行改變國際社會現有規則的作法」。
矢板明夫表示,中共實施「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及對台灣海峽主權聲索這兩個動作,「有可能是為今後時機成熟時(對台灣動武)預做的準備」,他並提醒台灣「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蓓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092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