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李同談經濟不同調 地方怪招各顯神通

【新視角看新聞】隨著二十大的臨近,中共地方員在清零和經濟之間走鋼絲,更加凸顯中共高層的路線分歧。誰上誰下,與民何益?只要中共不倒,中國那塊土地上無人能言幸福。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郝平,於大紀元新聞網首發文章。

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和經濟增長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在6月Omicron自然減弱情境下,顯得似乎略有消停,中共也因此藉機大喊穩經濟促消費。

但隨著二十大的臨近,經濟政策走向與經濟運行模式的調整,其背後折射出的是高層政治勢力的角逐。

早前,習近平與李克強同日召開不同的經濟會議,聲調不一,凸顯高層博弈勢頭仍在看漲。

據新華社消息,李克強6月22日上午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除了談到防汛救災工作和保糧食生產以外,又祭出了「促消費」3項新政,其中包含考慮延長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免稅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等。

在房產市場難以起死回生的形勢下,中共希望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對內需起到拉動作用,用降低消費政策門檻和免稅來吸引顧客。

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緩解市場壓力的信號,目標是刺激市場促進消費。這和其在5月25日召開的10萬人經濟大會上的主旨是相一致的,六大項經濟紓困政策的一小部份,但李克強在10萬人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卻被習掌控的文宣系統全面壓制。

針對建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習近平強調「要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守住安全底線,明確監管紅線」。

顯然,習近平的經濟邏輯是在國家監管和市場分配之間更強調國家監管,在權力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更在乎對權力的掌控。

習近平在2021年剎停螞蟻集團在海外的IPO,據傳涉及江澤民、習近平內鬥,中共御用「國師」李稻葵早前披露習近平曾被中共地方官員入股螞蟻集團嚇到了,而馬雲則是江澤民、曾慶紅派系的白手套。

習在螞蟻問題上,為了扳倒江曾不惜將江新軍的周江勇拉落馬,可見是動了真格的。

6月21日南華早報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2021年因數據安全被中共剎停的滴滴,近期網絡安全整改已進入尾聲,滴滴落實官方要求的數據合規,其多款APP有望重新上架。

也就是說,無論是大型金融平台還是數據APP都要按照中共黨的要求才能重見天日。

接下來,我們看到了,6月22日習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的監管支付平台工作方案,新華社報道,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了會議。

習主持此次會議可以說是對習在經濟領域被削權、螞蟻及背後江派制勝的外界傳言的回應。

6月18日,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和副院長馬昕領銜的,關於上海Omicron重症率低 大樣本 數據研究報告,因否定當局動態清零政策而遭封殺。

新華社6月20日消息,中宣部、發改委組織編寫《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即日起在全國發行。報道高喊「習核心」,高調吹捧習經濟思想,稱其是「指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指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指南。

6月22日,《半月談》的一篇文章,絕口不提「清零」,舉例李克強的「穩經濟」政策,遭到當局全面下架。

經濟發展是中共獲得欺騙性虛假民意的一張王牌,在此政治語境下,習近平或能默認李克強對經濟只做不說,而不能容忍李克強既做又說。

退一步說,即便李克強本人沒有出頭的意願,也會成為一把被江曾握住扳機射向習近平的槍。

6月23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新時代中國金融發展的根本遵循」,高調捧習,稱習金融工作論述是為「推動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融為經濟發展的血庫,這預示著習近平將進一步著手加強中共的金融控制權。

中共二十多年的房產業的發展在刺激經濟的同時,也積累巨大的經濟泡沫,給金融業帶來潛在的難以掌控的風險。

中國的金融放水表面看起來至今沒有引發海嘯,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增長快、規模大、價格高,所形成的經濟繁榮假象可以隱瞞金融泡沫,各種裙帶的中共權貴家族從中吸血,一造造割民眾韭菜。

2021年的恒大爆雷和房地產不炒樓刺破金融泡沫,這一切都對習政局和習本人人身安全造成強力衝擊。

習對金融權的控制主要是兩招,一是金融反腐取得金融地盤,2021年,金融反貪共七十多人落馬,2022年半年不到已經有六十多名金融高層落馬。二是監管收權,強調黨管金融。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紀委2021年到央行訪查,傳達了一個「異常嚴厲的警告」,即中共中央「不會容忍任何有關央行獨立性的言論」。

中紀委強調,人民銀行就像中共政權裡的任何部門一樣,「都要聽從黨的指揮」。

《華爾街日報》6月透露,身為中共多個政治貴族白手套的前首富肖建華可能將在上海面臨審判。外界傳肖建華是江家白手套,也是2015年金融政變的推手,最終肖建華如何發落,被外界視為江澤民、習近平鬥的一個風向標。

2020年6月3日,李克強提出搞地攤經濟,湖北宜昌、大冶等地搞夜市,地攤經濟一度成為中國經濟的「救星」,火得了不得,有城管破天荒的打電話給攤主央求出攤。但低地攤經濟很快就接連遭到官媒唱反調,祇10天就草草「收攤」。

2022年6月,地攤夜市經濟又死灰復燃,並得到地方官員的點火。

《中國新聞網》報道,各地為加快重振經濟,地方官披星戴月逛夜市促銷費。但2022年的地攤經濟顯然比兩年前低調了許多,重量級的黨媒並沒有對此進行大肆報道。主要原因是黨媒姓黨,黨中央姓習,高調報道容易走火。

中共地方員在清零和經濟之間踩鋼絲,更加凸顯中共高層的路線分歧。其實,中共的經濟早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就已經被掏空了,權貴賺得盤滿缽滿之後一路外逃,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環境污染、資源耗盡。

誰上誰下,與民何益?只要中共不倒,中國那塊土地上無人能言幸福。彭帥案、鐵鏈女、唐山打人事件,誰上台能還原真相、根除黑惡?解決問題的人就是製造問題人,隱瞞真相的人。靠賊捉賊,孰能安居樂業?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105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