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日韓三國峰會 時隔四年國際關注

【新視角看新聞】韓國總統尹錫悅首次出席北約峰會,美日韓領導人將舉行三國峰會,韓媒分析,應對朝核威脅、制衡中共以及改善韓日關係將成為峰會焦點。

韓國總統尹錫悅首次出席北約峰會,美日韓領導人時隔四年將舉行三國峰會,引國際關注。韓媒分析,應對朝核威脅、制衡中共以及改善韓日關係將成為三國峰會焦點。

據韓聯社報道,6月29日至30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將出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開啟為期五天的多邊外交之旅。

這是韓國總統首次出席北約峰會。韓國此次與日本、澳洲、新西蘭一同作為亞太地區的北約夥伴國受邀參加。這也是尹錫悅就職以來首次出訪,以及首次亮相多邊外交舞台。

尹錫悅將以經濟安全議題為主積極開展「推銷外交」,與多國首腦探討核電出口、半導體、軍工產業、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合作事宜。

對於尹錫悅參加北約峰會,韓國國家安全室室長金聖翰在6月22日的簡報中表示,「30個北約成員國是共享自由民主主義、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和規範的傳統友邦國家,藉此機會將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價值共享。」

6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韓國不是北約成員國。美國此次報以何種期待」的提問,回答說:「韓國雖然不是北約成員國,卻是美國重要的同盟」,「國務卿布林肯期待與印太地區的同盟展開討論,最近結束韓日巡訪回國的拜登總統也是如此。」

韓國總統尹錫悅、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當地時間6月29日下午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上會晤。這是繼2017年9月之後,時隔4年再次舉行的韓美日三國領導人峰會。

韓國《中央日報》6月27日報道,這次峰會的關鍵點在於加強韓美日三國合作以應對朝核威脅、制衡中共以及為改善韓日關係間接尋找突破口。另外,三國還可能具體討論將此前通過韓美、美日雙邊作出的加強延伸威懾承諾升級到三邊形式等方案。

在此之前,韓美日三國領導人曾在2017年7月20國集團(G20)首腦會議期間於德國漢堡舉行會晤,首次發布了三國領導人對朝聯合聲明。韓國前總統文在寅、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當時一致同意在朝鮮問題上奉行「最大限度施壓」和「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無核化(CVID)」原則。

朝鮮最近已做好進行第7輪核試驗的準備,隨時可能做出進一步挑釁,導致局勢日益緊張。

雖然在會議上朝鮮並未直接提及核武器,但公開稱「為加強戰爭威懾力而批准了重大決定」,這似乎表明在會議上圍繞核武器問題作出了重大決定。另外,朝中社6月25日報道,朝鮮民眾已經連續三天舉行「朝鮮戰爭反美群眾集會」。這是自2018年朝美對話以來,時隔五年再度舉行的集會。

據《中央日報》報道,預計這次北約峰會將提出針對中共和俄羅斯的新「戰略概念」。2021年6月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中把中共定義為「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把俄羅斯定義為「威脅(threat)」。

2022年5月韓美領導人將「重視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和平與穩定」寫入聯合聲明中。美日領導人則更進一步,表示了對香港和新疆維吾爾人權問題的擔憂。因此,有看法認為,這次三國領導人聚首,很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針對中共的威脅一致發聲。

2022年5月啟動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的具體發展方案也將是三國領導人之間的主要議題。相關討論將會在供應鏈秩序重組等經濟安全領域釋放出牽制中共的信號。

《中央日報》報道,兩國領導人在韓美日三國會談首次同席而坐,這至少能為改善韓日關係「側面尋找突破口」。分析認為,通過美國在背後的斡旋以及韓日兩國的決斷,恢復已經保留終止狀態兩年以上的「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議(GSOMIA)」也不無可能實現。

另據《中央日報》報道,韓國和日本朝野關於修復兩國關係的氛圍已經成熟。此前因疫情而關停兩年三個月的金浦-羽田航線也將在6月29日恢復運營。該航線是韓日兩國以共同舉辦2002年世界盃為基礎而開通的航線,是兩國人員互相交流的象徵性路線。

6月27日,倫敦國王學院教授、朝鮮問題專家帕爾多(Ramon Pacheco Pardo)在韓國《中央日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尹錫悅總統希望韓國成為「全球樞紐國家」(global pivotal state)。美歐和印太地區的韓國友邦之所以都希望與韓國合作,是出於對韓國的價值觀和力量的認可。

帕爾多分析,在價值觀方面,韓國尊重自由民主主義、市場經濟、法制和人權。亞洲地區中,大概只有日本和台灣具有這樣的價值觀。

韓國也擁有力量。在歐美看來,很難找到像韓國一樣具有經濟、軍事、外交能力的夥伴。韓國是世界第十的經濟大國和發達國家。韓國國際合作團(KOICA)等韓國的海外救援團體能為處境艱難的國家提供援助,三星、現代等韓國企業則是全世界看好的投資者。

在軍事力量上,韓國軍隊躋身世界十大強軍之列。韓國軍工企業還在向印尼、越南、澳洲、波蘭等國出口技術、裝備和經驗。

在外交能力方面,韓國是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也積極參與國際結算銀行(BIS)等國際組織的全球議題。韓國率先參與印太經濟框架(IPEF),這也大大提高了韓國的外交影響力。

帕爾多表示,如果韓國能夠出於保護國家利益、加強與同盟及夥伴國家的合作而採取強硬立場,將在國際社會上獲得更多的尊敬。韓國參加北約峰會之後,將會受邀參與更多國際舞台。這將大大有助於韓國應對敵人和增加夥伴。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東方皓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117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