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旋風式訪港 陸媒低調外媒大量報道
【新視角看新聞】習近平7月1日出席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活動,海外媒體大量報道,並發表評論。中國官媒只轉發黨媒新華網、央視、人民網等中央級媒體報道,也不評論並關閉微博評論區。
習近平7月1日出席香港主權回歸25周年活動,海外媒體大量報道,並發表評論。詭異的是,中國各大省級官媒則非常低調,只轉發黨媒新華網、央視、人民網等中央級媒體報道,也不評論。
不少官媒帳號關閉新浪微博評論區,或選擇性封鎖網民評論。
6月30日下午約3時,習近平與妻子彭麗媛乘高鐵專列抵達香港西九高鐵站,簡短講話後,到科學園參觀,並出席活動,之後返回深圳過夜。
7月1日上午,習近平出席「主權移交」25周年大會暨新一屆港府宣誓就職儀式並講話;中午抵達駐港解放軍中環軍營視察約半小時,下午1時離開。
習近平此次旋風式訪港,安保與防疫措施空前。中央社7月1日報道,習近平訪港期間,全程與官員保持距離提高保安規格。而且,他的座駕為紅旗防彈車,與他2017年訪港時乘坐的是港府提供的寶馬七系防彈車大不相同。
而以往中共領導人訪港,都會乘坐由港府提供的寶馬七系防彈車,包括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2016年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
對習近平到訪香港的報道,比較詭異的是,中國無論是省級媒體,還是專業類媒體都非常低調,只轉發黨媒新華網、央視、人民網等中央級媒體報道,也不評論。而且,不少官媒關閉微博評論區,或選擇性封鎖評論區內容。
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等官媒只報道港府和民眾如何歡迎習近平,讚揚「一國兩制」在香港取得巨大成功等。
而活躍用戶達2.5億人的新浪微博,網民對收回香港主權25周年的話題討論冷淡,遠不如普通的社會事件。
比如黨媒「人民網」在微博公眾號中報道「25年來『一國兩制』實踐在香港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時,只有12個評論,還都是清一色留言:「祝福香港、祝福祖國」,「祝福香港越來越好」,「祝福香港和祖國明天會更好」等套話。
有的官媒直接關閉了微博評論區。比如,「中國網直播」與旗下「政視像」官方微博對香港慶典活動有多個報道,但全部關閉了評論區。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環球時報》帳號祇有的9條評論,只顯示2條說,「不知不覺25年了,祝興旺」和「祖國萬歲」。但大紀元記者再去查看的時候,有關香港報導的評論區幾乎都封鎖了。
學者沈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港版《國安法》生效後,香港政治制度已徹底改變。
沈先生說,「以前是英屬的香港,經濟的自由港,言論自由、貿易自由等很多方面都自由,到現在中國(中共)的香港,經濟已經一塌糊塗,言論基本上只能有一種口徑。」
90後的台灣人王思妤曾在2011年高中畢業後到香港讀書。她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的許多朋友刪除社媒帳號,或改了頭像,大家不再敢公開熱議政治時事。
王思妤說,「下一個25年,我覺得可能會變成記憶的戰爭。官方的敘事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完整,並透過教育的角度去植入各個年紀的香港人心中。而這段時間抗爭最激烈的幾代香港人,他們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傳承香港的其它的敘事角度吧。」
與中國報道截然不同的是,世界各大通訊社以及世界級媒體廣泛報道習近平到訪香港,出席的一系列活動,及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並分析習近平在香港的講話內容,及港人對個人身份的認同等。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以「習近平說香港忠於中央政府才能確保繁榮穩定」為題的報道中指出,習近平在7月1日的講話中表示,對祖國的共同熱愛和對中共的忠誠是香港未來的關鍵保證,政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報道譴責中共當局違反承諾,剝奪了當初承諾給香港50年的自治、實現普選,及許多政治自由。
港府逮捕了數十名反對派政治家和活動人士,迫使一些獨立的新聞機構關閉,引發大量居民離開香港赴海外謀求新生活,香港正朝著威權主義的未來邁進。
7月1日美國之音報道,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紛紛表示,中共違反國際義務,並踐踏保證香港維持高度自治的承諾。議員們強調,國會將持續向北京施壓,追究任何破壞香港人權與法治的官員的責任。
議員說:「我們希望所有(香港)人知道,他們沒有被遺忘。」
法國廣播電台發表了一篇以「200百萬人遊行歷史成絕唱 香港2022年只有維穩」為題的報道。
該報道說,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由2003年開始「民陣」每年都舉辦七一遊行,2019年港府計劃修訂《逃犯條例》,破紀錄55萬人上街。但因香港《國安法》箝制,七一已沒有市民發聲的機會,只有政府維穩。
德國之聲發表多篇報道,從不同角色描述了25年後的香港,已經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曾經活躍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幾乎銷聲匿跡,反對派人士要麼鋃鐺入獄,要麼遠走他鄉。
法庭成為新聞工作者了解民主派人士的動態或能近距離接觸他們的少數地點。對香港記者而言,除了面對日益增加的政治和社運案件,還可能面臨自身同事在法庭上轉換角色成為被告的情形。
過去3年來香港政治犯暴增至1014人,總計刑期超過772年。除了學生、老師、工會成員和律師外,大部份人是來自不同職業的普通居民。此外,超過一半在押政治犯年齡在25歲或以下,有15%以上是未成年人。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松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1260)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