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駐港總領事評估 香港未來「局勢嚴峻」

【新視角看新聞】據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史墨客7月6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個虛擬活動上呼籲:「讓香港成為香港!」

美國駐香港的最高官員敦促中共,不要進一步危害幫助該城市發展的法律系統和價值觀,在北京的監管之下,這個國際大都市作為商業中心的作用,正在迅速被削弱。

據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報道,美國駐香港總領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7月6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辦的一個虛擬活動上呼籲:「讓香港成為香港!」

史墨客表示,對香港這個城市未來的預測是「局勢嚴峻」。史墨客說:「讓香港成為另一個大陸城市,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尤其是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香港已成為美中關係中的幾個熱點問題之一。該特別行政區的現任和最近離任的領導人,均已因執行所謂的「香港國安法」而招致嚴厲的經濟制裁。批評者認為,香港國安法破壞了該市的法律和社會規範。

香港實施的世界上最嚴格的COVID-19防疫政策、言論自由的削弱,以及諸多民主倡導者遭到監禁,都讓在香港經營的外國企業感到震驚和擔憂。

在歷史上,香港一直是在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與更廣泛的世界之間進行溝通的一個關鍵通道。許多公司和企業已經開始將員工遷往其它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首爾和東京等。

商界人士也認同史墨客的擔憂,即隨著北京針對香港實施更嚴密的控制,法律規範方面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威脅到了中共政權在25年前欲接收香港時所承諾的「一國兩制」政策。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前負責人早泰娜(Tara Joseph)對此評論說:「香港已經從此前的、世界上最好的和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之一,變成了現在的一個風險大得多、與外界聯繫少得多的地方。」

香港和北京的中共官員對這一描述提出了異議。儘管他們也承認,近年來的動盪已經造成了損失。

在一次罕見的訪問中,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敦促香港,在經歷了一個「混亂」的時代後,恢復其經濟。所指的「混亂」時代,應該包括COVID-19疫情和民主抗議活動。香港的民主抗議活動,因所謂的《國家安全法》的實施,以及COVID-19疫情限制措施而受到遏制。

香港的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誓言,要維持香港作為商業中心的作用。他同時還批評說,在2019年達到頂峰的民主抗議活動,是「非法的」。在沒有其他參選者的情況下,競選後當選香港政府最高職位的李家超,此前在執行香港國安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lc.)金融犯罪法律事務全球負責人傑西卡‧巴特利特(Jessica Bartlett)表示,企業會盡量想辦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法律和社會環境,包括將員工遷往其它國家和城市。但巴特利特說,由於在某些方面香港仍具有相對的優勢,所以,該市充滿活力的商業環境可能會繼續下去。

香港美國商會前負責人早泰娜還謹慎地反對了「華盛頓發出的『戰鬥失敗了,香港完蛋了』的概念」。早泰娜說,這個城市「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地方,為美國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其它地區的政策樹立榜樣」。

日前,香港著名作家倪匡7月3日去世,中國問題專家矢板明夫表示,他讀了海內外多篇追悼文章,關於倪匡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對幾代人的深遠影響,已經被寫了很多。矢板明夫想談倪匡的政治信仰,並推崇倪匡一生堅定的反共立場。

倪匡一貫堅持反共立場,也經常強調自己是愛國的,但同時提出「愛國必須反共、反共才是愛國」。曾派駐北京10年的日本《產經新聞》台北分局長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說,身為倪匡的粉絲,有很大的失落感,願他走好。

矢板明夫表示,倪匡1935年在中國上海出生,16歲參加共軍,20歲到內蒙古的農場工作,因看不慣共產黨員的各種特權作風,屢次與上司發生矛盾。有一次在風雪中運煤,倪匡和幾個戰友把一條獨木橋拆下來生火取暖,被中共當局定性為「反革命」,眼看著可能要被送上法庭重判,於是,連夜倉皇逃走。

倪匡騎馬、搭車、乘船、步行、有時候靠草根、老鼠、昆蟲充飢,歷時一年兩個月,終於偷渡到了香港。之後65年,倪匡再也沒有踏足過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的土地。

倪匡多次公開表明自己「根本不相信一國兩制」、「共產黨的話從來靠不住」。

矢板明夫提到,香港作家李怡和倪匡先生熟識,早前在華視「三國演議節目」中,李怡有這樣的回顧:「上世紀80年代,中國和英國在交涉香港主權移交問題時,大約有90%的香港人是希望維持現狀的。他們不希望英國人離開,但是很無奈,大部分選擇了接受命運的安排。」

當時,倪匡就說:「如果有一百萬香港人能走上街頭抗議,向英國政府施壓的話,英國就不會和中(共)國簽署主權移交的條約。」可惜當時大部分的香港人沒有站出來。

矢板明夫說,「1997年以後,香港市民組織過多次大規模的抗議遊行,有好幾次人數超過了百萬。」,「可惜,抗議的對象變成了中共政府,只換來了更高壓的統治。」

矢板明夫表示,3年前香港發生大規模抗議遊行時,他聽說過這樣的故事。有父母不讓身為大學生的子女上街,他們的子女回應道:「就因為當年你們沒有上街,所以現在我們不得不上街。」

矢板明夫說,香港發生過的事或許對今天的台灣也有一些啟示。從各種民調,可以看出有90%以上的台灣人也不想統一。但是,如果有一天,台灣在政治上的壓力下,要被對岸強行統一的話。「有多少台灣人會站出來抗爭呢?」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高杉編譯、鍾元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141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