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黑洞隱現 百家爛尾樓斷供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逾47個城市出現爛尾樓盤,許多業主賠上一家三代的積蓄,已經有超過100個爛尾樓項目的業主集體表示「強行停貸」,此風暴還在擴大。
中國逾47個城市出現的爛尾樓盤,令許多業主賠上了一家三代的積蓄,根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超過100個爛尾樓項目的業主集體表示「強行停貸」,此風暴還在擴大。
一名中國投資顧問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近期河南村鎮銀行「取錢難」和各地大面積爛尾樓的現象,這些只是第一波,其背後潛藏的是中國巨大的金融系統的壞帳黑洞,往後或將發生系列的連鎖反應。
根據鳳凰網報道,近期的停貸樓盤風波已經擴大到18省47城市的101個樓盤,還在不停地增長中,從地區看,河南爛尾樓盤最多,有32個;從企業看,恒大名下的爛尾樓盤數量排名第一,有34個。
7月13日,中共官媒《證券時報》刊發題為「謹防爛尾樓盤停供風險擴散」的文章,文章稱,近期有爛尾樓盤業主集體決定停貸,已經引發效仿效應,如果這股風潮蔓延開來,有可能對樓市造成負面衝擊,對樓盤銷售更為不利,也不利於金融系統穩定,文章還說,各地政府應該研究如何盤活爛尾樓,「把死棋下活」,「將保交付放在優先位置」等。
官媒《環球時報》前任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發文稱,河南村鎮銀行爆雷,爛尾樓盤爆雷,爆雷事件彼此都是孤立的,但是這種事情如果多起來,就會形成體系性風險效應,值得高度警覺。
連日來,多地爛尾樓業主公告強制停貸的消息,持續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發酵,引發輿論關注。
獨立中國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微博上發文說,強制停貸這是大事,必須引起重視,房子都爛尾了,可別以影響徵信來嚇唬這些準業主,房子都爛尾了,還要每個月還房貸,這事多數人都不會幹,馬光遠說,根源指向很多開發商的資金鏈問題還沒有解決,以及期房預售制度風險等問題。
中國資深媒體人黃金秋7月13日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說,前幾年,中國爛尾樓的現象也一度出現,現在又集中出現,顯示中國經濟現況不佳、房地產公司倒閉、業主還不上貸款、斷供等多重因素集中發生。
黃金秋表示,主要是中國房產本身的泡沫非常大,上海、深圳一線城市,房價達到一平方米十多萬元,甚至超過美國、日本,這種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現象,泡沫早晚都得捅破,只是快慢而已,估計未來三五年房產持續走下坡趨勢,爛尾房、法拍房增多,大批中小銀行有倒閉風險,從而引發金融系統危機。
黃金秋提到,「房地產在中國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早晚都要出問題,一旦出問題,肯定就會牽扯到銀行系統,牽扯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國高房價造成營商環境非常不友好,創業環境、辦公環境成本高,員工住房開支成本提高,工資提高,整體經商成本高,促使中資外資企業大舉外移東南亞,中國經濟缺乏競爭力,「所以房價不下去,中國的實體經濟就很難發展起來,但是房地產一旦下去,引發中國經濟社會危機,實際上,就這樣一個兩難狀況。」。
中國金融投資顧問拾句在7月13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大量的爛尾樓出現,看似是房地產問題,但是,根源上是之前銀行壞帳積壓問題所致。
「當前中國整個大環境可以用『亂和爛』兩個字來形容,看起來很亂,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爛,從上面開始爛的,下面出現問題,只是說是一個代價,中共經常說大家要不惜一切代價,其實大多數老百姓都是代價,那麼根子問題是爛,就是上面的問題累積很多了。」。
拾句認為,中國所有的問題就像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第一張牌是海航集團的爛帳和壞帳,掏空國有資產,將國有資產變為家族資本,以內保外貸形式,將大量的資本移往海外,風險遺留在國內的國有資產,最後海航破產,董事長陳峰、首席執行官譚向東被逮捕,「實際上陳峰、譚向東是白手套、替罪羊,平時沒事的時候是某某人的總管、幫助洗錢,有事的時候,陳峰、譚向東就是替罪羊、背鍋的。」。
此外,對於恒大集團創辦人許家印欠下的2萬億的債務,拾句說,許家印也是權貴的白手套,在中國如果沒有通天的關係,怎麼能瘋狂地擴張、高額借貸。
那麼造成全部的金融系統的壞帳和風險誰來承擔呢?拾句說,這些壞帳是一個無底洞,總要有人先填進去,首先填進去的是爛尾樓的業主們,業主們成了所謂的「韭菜」了,但是業主們一定不甘心,許多人辛辛苦苦一輩子的積蓄都被一套房子壓垮了。
「一把韭菜被填進去了,可能還無所謂,但是要填十萬個韭菜,十萬個韭菜總是要反抗、要維權,現在問題就算十萬個韭菜填進去也不行了,得想辦法找幾個大塊頭填進去,能夠把這個洞填住。」;拾句說,「爛尾樓這一塊,估計上面很快也會出政策,地方政府也會出一些緩解的手段。」。
但是,拾句認為,這些只是權宜之計,只能解決了眼下的問題,下一個問題還會冒出來,最後巨大的壞帳黑洞、多米諾骨牌效應會倒向誰,恐怕要拭目以待。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1635)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