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民航半年虧損千億 考驗中共清零政策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民航運輸業跌入低谷,今年上半年總計虧損超過千億,12家航空公司已資不抵債。這不禁令外界懷疑,中共的病毒清零政策還能持續多久。

全球疫情趨緩和,各地陸續通關,然而香港仍跟隨中共清零政策,未放寬邊境限制措施。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香港嚴格入境限制,加上居民持續外流等負面因素,令客運量徘徊在疫情前水平大約2%,香港成為亞洲航空業最差的地區之一。報告強調,倘若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香港將會失去在航空領域上的競爭力。

香港過去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貨運機場,也是全球第四繁忙的國際客運機場,僅次於迪拜、倫敦希思羅機場和阿姆斯特丹。大約有120家航空公司在香港營運航線,往來全球超過200個航點。2019年,有7150萬人在香港、大陸及海外超過200個城市之間旅行。

不過,法國外貿銀行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由於全球航空業均處於封鎖狀態,故當時香港和其它市場差異未見顯著。但是,自今年初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機組人員立即面臨更嚴格的檢疫要求,航空業就開始遭到致命打擊。近期,世界其它地區已經陸續開放,但香港卻原地踏步,並因零星爆發而不斷受限制,拖累當地客運量徘徊在疫情前水平的2%,屬亞洲表現最差地區之一。

報告亦指出,香港居民淨流出已持續多月。縱使5月份乘客流動趨勢有所逆轉,仍未恢復正常水平。

參與發布該研究報告的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空運在香港的對外貿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所有運輸管道中,空運貨物價值占貿易總額的42%。在收緊機組人員檢疫規定前,香港和其它亞洲市場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增速大致相當。不過,自今年初香港、大陸收緊防疫政策,最新數據顯示,3月香港與大陸貿易額按年暴跌16%,其它區內主要競爭對手,例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台灣反而按年增加12%,反映邊境管控可能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艾西亞又援引國泰航空與新加坡航空的數據作比較,指出國泰航空去年香港航空客運量相當於疫情前水平的8%,今年4月則降至2%;但是同期新加坡航空則由疫情前水平的33%,提升到63%。航空貨運方面,去年兩地復甦步伐相近,為疫情前的60%左右,不過在今年4月出現顯著差異,香港貨運量急降至疫情前的29%,而新加坡則逐步回升至疫情前的72%。

該報告還指出,除居民外流,問題嚴重性更在於香港在全球擔當的角色,以及與世界的聯繫,若香港一直滯後,短期壓力或變成永久影響,導致香港在航空界失去競爭力。

全球疫情趨緩,各國邊境陸續重開。不過,香港卻還在跟隨中共的「動態清零」政策,對旅行者實行長時間的酒店隔離,即使病毒檢測呈陰性的人也必須被隔離。

在嚴厲的清零政策下,香港國泰航空公司表示,2021年的機組人員入住檢疫酒店超過62,000晚,接受了超過23萬次檢測,但其中只有16宗陽性個案。

今年4月1日,香港政府取消對9個國家實施的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然而,香港航運業並未迎來春天。今年4月,機場客運量為12.6萬人次,較2021年倍增,但是較2019年4月的650萬人次不足2%。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祕書長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在4月初表示,由於對入境航班的限制及嚴格的旅客隔離措施,令香港已失去國際航空樞紐的作用。他直言:「香港(在航空業方面)的復甦嚴重落後於全球其餘地區。」「香港實際上已從航空地圖上消失。我認為香港很難恢復。」

據中國官媒「第一財經」7月9日報導,主管民航的官方機構中國民用航空局召開年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新任局長宋志勇在會上透露出一連串數字。

今年上半年,中國民航運輸整體虧損達1089億元(人民幣,下同,合162億美元),超過了2020、2021全年的虧損額。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446億美元)。

在疫情的反覆衝擊下,上半年的中國民航運輸跌入低谷:日航班量最低時只有2967班,為2019年同期17.8%;飛機日利用率只有4.4小時,較疫情前下降4.9小時;共有615架飛機停場封存,占全行業機隊規模15.2%;營業收入3072億元(457億美元),比疫情前下降41.8%。

宋志勇說,在收入銳減的同時,還有三處成本不斷增加:一是國際油價大幅攀升,預計燃油成本全年可能增加860億元(128億美元);二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匯兌損失較去年同期增加167億元(25億美元);三是防疫物資消耗如今變為剛性成本,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困難。

截至目前,中國的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2%,較疫情前上升11.9%,12家航空公司已經資不抵債。

中共病毒(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的航空客運都受到重創。但隨著疫情的不斷變化及各國的政策調整,多數國家的航空客運業已逐漸復甦,而中國恰恰相反,虧損越發嚴重。

在中共的「病毒清零」政策下,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如今在中國呈現沒有規律的傳播狀態,不同省市時不時地冒出不同程度的疫情,可是中共政府沒有放鬆「清零」政策的跡象。

今年年底前,中共將召開領導人換屆的二十大。有觀點認為,習近平為尋求連任,不大可能改變防疫政策,以免出現疫情失控的局面。

中共官媒《北京日報》報導,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6月27日的北京黨代會上稱:未來五年,北京將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蔡奇是二十大進入中共最高權力機構的候選人之一。

該黨代會的新聞截圖在社交媒體上傳開後引發民怨,網民紛紛表示對疫情防控早已身心俱疲。《北京日報》於是緊急將報導中的「未來五年」這四個字刪去。

獨立撰稿人諸葛陽明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假如中國民航業每半年虧損1000億元(149億美元),還能撐五年嗎?更何況如今已是百業蕭條。」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易凡、江楓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v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165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