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三份弔唁電郵 悼安倍中共想表達什麼?
【新視角看新聞】《日經亞洲評論》專欄作家中澤克二7月14日撰文說,安倍和習近平十年來一直被命運綑綁在一起,安倍遇刺後,中共高層罕見發三份弔唁。
《日經亞洲評論》的專欄作家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7月14日撰文說,安倍和習近平十年來一直被命運綑綁在一起,在安倍遇刺後,中共高層們卻罕見發三份弔唁。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過去十年各自領導著隔海相望的兩個國家,並制定著不同的戰略,兩位領導者之間長達十年的競爭已隨著安倍遇害而突然結束。
在安倍遇刺後,雖然來自中共官方的弔唁來得較晚,但卻透露了不同尋常的資訊。
根據在安倍去世後第二天,7月9日上午,習近平向現任日本首相岸田發出的一封慰問電報,習近平對安倍的突然去世「深感惋惜」,習近平說,安倍「在任期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進行了努力,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兩人曾就「建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
此外,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單獨向安倍晉三夫人安倍昭惠致唁電表示哀悼和慰問,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向岸田單獨發出了弔唁。
中澤克二說,中共領導人發這麼多電報哀悼一位外國領導人離世是極不尋常的,習近平此舉實際上是在承認安倍這個與習近平打了十年交道的政治家是位「真正的高手」。
習近平與安倍幾乎在2012年同一時間上任,安倍是日本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雖然在2020年因健康原因辭職,但是仍然繼續在國內政策和外交事務中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而習近平則是有望在2022年秋季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
在中共官方宣傳中,安倍向來是受到抨擊和批評的,安倍被描繪成右翼政治家,堅定地主張修改日本憲法。同樣的,安倍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概念也是對準中共的,而且在安倍的推動下,此概念還獲得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認同。
更重要的是,北京尤其不能容忍安倍對台灣的強大影響力,無論是安倍幫助推銷被中國禁止輸入的台灣菠蘿(鳳梨),還是原本安排的7月底首次訪問台灣,都在觸動中共敏感的神經。
讓世界最早記住安倍跟習近平交往的時間,應該是2014年11月10日,在APEC峰會前,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內,面無表情地跟安倍的握手同框照。
日經亞洲評論當年的報道說,中國國內媒體刊發了嚴肅表情的習近平主席畫面,雖然一言未發,但卻傳達了明顯的信號;「在中國,領導的臉色會對政府機構、企業産生很強的影響……」,報道說,「如果此次習近平微笑著與安倍握手,估計中方的相關人士會將其理解為『可以去做』的一種暗示。」,這種表情跟當時的背景是契合的;在2012年9月日本宣佈將釣魚島(尖閣列島)國有化之後,中日關係處於冷淡時期。
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為中共黨魁,但上臺不久,中國國內就爆發了激烈的反日示威,一個月後,安倍的自民黨在日本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安倍第二次成為首相。
2014年,北京承辦APEC峰會,這對東道主習近平來說是一個重要時刻,如果習近平無法與日本領導人安倍舉行會談,習近平的外交資格會受到黨內質疑。
此時,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促成中日首腦首次會晤上發揮了關鍵作用,福田康夫在3個月內兩次訪問北京,並在7月28日與習近平祕密會面,強調中日首腦對話的重要性,同時,福田是安倍在自民黨中的前輩,福田康夫建議安倍不要錯過與習近平會面的機會。
中日政府隨後圍繞包括釣魚島(尖閣列島)在內的東海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也就是習近平發出的最新唁電中提到的內容,當年出席這次高層祕密會議的有中共最高外交官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同樣也有時任日本外長的岸田。
在習近平與日本達成意向性的共識後第二天,北京宣佈對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進行懲處,這是習近平發起的反腐運動中的一個關鍵時刻。
在解決了對外關係上一項最大的懸而未決問題後,習近平保住了聲望,並為適當集中精力對其在黨內鞏固權力創造了空間;在習安會後,中日關係開始改善。
習近平原計劃2020年4月對日本的國事訪問也因為COVID-19疫情被推遲,中日關係仍然棘手;中澤克二說,儘管安倍從不忌諱被打上「鷹派」烙印,但安倍的外交始終是現實而務實的。
2006年第一屆安倍政府上臺後不久,儘管與北京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中國被選為安倍首次出國訪問的對象,安倍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構築「戰略互惠關係」達成共識。
在安倍去世後兩天,現任首相岸田的自民黨在7月10日的參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
中澤克二說,作為安倍政府曾經的外交部長,岸田比任何人都清楚,為改善與北京的雙邊關係在過去所走過的艱苦之路,相信岸田今後定會有機會進一步運用岸田擔任安倍外長時積累的經驗。
安倍遇刺身亡,在全球對日本表示支持和對安倍家人表示同情的時候,接受中共仇恨教育的中國小粉紅卻在幸災樂禍和嘲諷,還有中國商家藉此進行各類商業活動。
這些不理智的言論在被翻譯成日文、英文等多種語言後,令外國普通民眾對中共宣傳感到錯愕。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在19個發達國家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近年來中國的形象日益惡化,平均68%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尤其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美國,對中國負面看法的民眾比例分別是87%、80%、86%和82%,創下或接近創下歷史紀錄的最糟糕水準。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1738)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