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BA.5蔓延 41城封控 中國經濟風險代價大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的清零政策已經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害。目前,BA.5 Omicron子變體病例正在中國蔓延,中共的措施亂象叢生。新疫情爆發可能引發新的、代價高昂的封鎖風險。

中共的清零政策已經對中國的經濟造成嚴重損害。目前,高度傳播的BA.5 Omicron子變體病例正在中國當地蔓延,包括上海、天津在內的幾個大城市,正在推出新的大規模病毒檢測,或擴大對數百萬居民的封鎖,中共的措施亂象叢生。

有專家表示,中共政府將更頻繁和更廣泛地對人民進行干預,中國會面臨更頻繁的封鎖和大規模檢測風險。而頻繁的封鎖會令中國經濟面臨更大風險。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7月18日所發布的一項分析顯示,中國有41個城市處於全面或部分封鎖或基於地區的控制之下,41個城市覆蓋了全中國2.64億人口,這些地區約占中國經濟活動的18.7%。

與前一週相比,中國城市封鎖的情況更加惡化,當時有31個城市實施了限制措施,覆蓋2.475億人口,占經濟總量的17.5%。

如此嚴厲的清零政策反應,已經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上海從3月下旬到5月底的封鎖,導致上海經濟下滑14%。

高盛分析師在7月17日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新冠病毒風險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最重要決定因素。」

而7月15日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第二季度,在截至6月底的三個月內同比增長0.4%。這個數據低於第一季度的增長4.8%,反映了廣泛的清零成本。中共的清零政策導致上海長期封鎖、供應鏈中斷和全國範圍內的流動性下降。

在第二季度增長幾乎停滯之後,看跌的前景使經濟學家們將全年預測下調至接近3%,遠低於中共政府約5.5%的目標。

上海和天津開始下令居民接受大規模COVID-19測試,突顯新的疫情爆發可能引發新的、代價高昂的封鎖風險。

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7月15日警告,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呈現乏力,不排除經濟衰退的可能性。

羅奇說:「中國如同其他經濟體,當復甦乏力時,就缺乏能承受後續衝擊的緩衝能力,因此中國將出現疲弱反彈,仍然容易受到另一次衝擊,可能是另一波的封控,也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眾多可能的其中一種打擊。

擁有超過1,300萬人口的天津當局下令從7月18日晚上,開始對全市居民進行病毒感染篩查。上海政府表示,將要求九個區和其它行政區域的居民從7月19日開始在三天內進行兩次COVID-19檢測。

上海市政府已下令在上海一半以上的地區進行大規模測試。這一大規模測試消息引發上海居民們的擔憂。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金融專業人士對《金融時報》說:「人們開玩笑說,只要你處於封鎖狀態,就不用擔心被封鎖。」

這名專業人士補充說,當地人在(封城)之後不再信任當地政府。它(政府)在三月和四月「管理不善」。

路透社報道,一位王姓上海居民每個週末都在她的公寓裡接受檢測,這位王姓上海居民表示:「我說不出話來。這(核酸檢測)聽起來像是在浪費資源,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

在甘肅蘭州,從7月中旬開始、對約300萬居民四個主要地區的封鎖時間,已延長至7月24日。

在中國中部城市駐馬店,對其管轄的幾個城鎮數百萬人的封鎖,則已經延長了幾天,直到週一或週二。

成都7月18日表示,暫停各種娛樂和文化場所,週末擴大了限制在幾個地區的行動。

廣州病毒控制人員在未經居民同意的情況下拆毀了公寓門鎖,7月中旬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強烈抗議。

一微博用戶寫道:「這太可怕了,太荒謬了。」、「沒有人性,就沒有法律。」

在東北城市長春,地鐵乘客被告知在乘車過程中須全程佩戴N95口罩。長春自5月中旬以來一直沒有報告本地病例。香港大學病毒學教授金冬雁(Jin Dong-yan)表示,在重大疫情爆發期間,N95口罩能夠提供比外科口罩更好的保護,但在COVID-19風險較低的地區可能成本效益較低。

金冬雁說:「在一個沒有病例的城市,強制使用N95口罩將是痛苦和不便的。」

另外,持續地清零將引發更頻繁和更廣泛政府干預,也進一步衝擊中國經濟。《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健康高級研究員黃延中(Yanzhong Huang)表示,BA.5病例在更多中國城市的傳播表明了「新一波COVID-19爆發」。

黃延中說:「在當前的清零新戰略下,(BA.5病例)將引發更頻繁和更廣泛的政府干預,包括大規模PCR檢測和封鎖。」

免疫學和病理學教授、Cignpost Diagnostics的聯合創始人丹尼斯基南(Denis Kinane)則表示,Omicron變體的快速突變,正在加劇中國大量未接種疫苗老年人所帶來的挑戰。丹尼斯基南說:「我預計BA.5將在未來幾個月成為中國的主要毒株。」

根據高盛分析的數據,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的中國城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僅略低於四分之一。

7月中旬,在30個城市追蹤的房地產交易量,同比也下降43%,而作為經濟動能另一個指標的地鐵客流量在上海和北京分別下降40%和近30%。

基南對《金融時報》補充說:「清零不再可持續——病毒已經演化並變得更容易傳播。各國需要務實,並改變措施以反映這一點。」

野村控股公司經濟學家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受制於「新冠經濟周期(CBC)」。首先,病例一增多便引發企業倒閉。一旦病例下降,政府刺激措施會導致活動反彈,又可能導致病例出現新的激增。由於最近在中國幾個城市發現了BA.5等新變種,封鎖的速度和持續時間非常難以預測。

以陸挺(Lu Ting)為首的野村經濟學家補充道:「由於COVID-19的不確定性,CBC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顯得相當隨機。我們認為市場對下半年的增長過於樂觀」。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1829)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