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網絡極權急推新規 香港立法起草封網預備?
【新視角看新聞】香港近來推出電腦網絡罪行立法草案。有評論擔心這將是未來香港「封網」的載體。而中共推出的《互聯網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也先後實施生效。
對於香港,中共執行一項新措施,一項被認為正在與《港區國安法》看齊的針對電腦網絡犯罪的立法公眾諮詢最近推出,違反者最高可被判監14年。有評論擔心這可能是未來香港「封網」的載體。
7月20日,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的電腦網絡罪行小組委員會發表「依賴電腦網絡的罪行及司法管轄權事宜」諮詢文件,稱在參考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後;建議制定一項全新針對電腦網絡罪行的特定法例,並明訂相關罪行適用的司法管轄權規則,其中就五項依賴電腦網絡的罪行提出建議。該項面向公眾的諮詢為期三個月,至10月19日截止。
所謂五類依賴電腦網絡的罪行分別是:非法取覽程式或數據、非法截取電腦數據、非法干擾電腦數據、非法干擾電腦系統,以及提供或管有用作犯罪的器材或數據。
委員會稱,在未獲授權下取覽程式或數據應定為新罪行;為不誠實或犯罪目的而在未獲授權下截取、披露或使用電腦數據也應定為新罪行等。
另外,小組委員會還稱,域外法權原則也應適用本次修例,當罪行與香港有事實及因果聯繫,香港本地法庭就可行使司法管轄權。
上述五類罪行均訂有兩項最高刑罰,一項為適用於循簡易程序定罪的兩年監禁,另一項則為適用於循公訴程序定罪的14年監禁。
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對相關條文感到擔心,他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表示,對相關條文存在很多疑問,他擔心市民容易墜入法網。
「例如在非法取覽程式或數據罪行上,如果市民從電話下載程式或數據,或收到由第三者傳來的數據,是否已經構成犯罪?」
黃浩華表示,當嘗試理解或細嚼條文的時候,會發現龍門(球門)或定義可以很寬闊。「現在是連賣器材的人都會『中招』」。「這麼闊的時候,如何執行?叫市民可以怎麼不害怕?這是很可怕」。
時事評論員桑普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則指出,新法例與國安法看齊,不考慮被告是否「惡意」以及使用器材或數據的主觀意圖,更有機會將疑犯引渡;他擔心新法例可能是未來香港「封網」的載體。
桑普表示,雖然目前法例處於諮詢階段,但桑普認為未來一定會通過,甚至「加辣」。
在8月1日和9月1日,中共網信辦推出的《互聯網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將先後實施生效。
學者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一個網絡極權社會,但這種數據高牆和極端控制,反而會導致中國在經濟技術方面的落後。
公開資料顯示,《互聯網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主要在加強對互聯網用戶帳號訊息的管理,對互聯網用戶在互聯網資訊服務中註冊、使用的名稱、頭像、封面、簡介、簽名、認證訊息等用於標識用戶帳號的訓息做出一系列規定。
新規要求,互聯網個人用戶註冊、使用帳號訊息,含有職業訊息的,要當與個人真實職業訊息相一致;互聯網機構用戶註冊、使用帳號訊息,要當與機構名稱、標識等相一致。
早在2017年,中共推出的《網絡安全法》,已確定網絡實名制,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訊息的,網絡營運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2021年又推出《數據安全法》,規定了境內、境外數據處理活動中的法律責任。
澳洲華裔計算機專業博士張曉剛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新推出的措施,要求各網絡平台對所有的用戶實名認證,還有對所謂的數據出境進行全面的管控,可以用一句話來講,就是進入了一個網絡極權的社會。
張曉剛說:「就跟當年毛澤東時代的全面掌控,最後經濟崩潰的道理是一樣的。現在中共把它這種集權措施放在網絡上面的話,也必將使中國的整個經濟和科技發展走向緩慢和停頓。」
7月21日,中共國家互聯網訊息辦公室以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違法違規行為,對滴滴處以80.26億元罰款。
滴滴事件以後,中共加強了對在海外交易的中國企業的監管行動,包括加強對跨境數據流和安全的審查。
原吉林大學數學系教師王輝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滴滴也好,騰訊也好,阿里也好,這些科技龍頭之所以能在中國一家獨大,背後都牽扯中共高層權貴的資本,甚至各個政治派系的權勢。
習近平當局要做大國企,收編科技龍頭,其實也在變相削弱反對派的政治影響力,同時堵塞中共權貴們的財路。
那麼必然就會有反對勢力或權貴依仗『大到不能倒』的科技龍頭,與當局進行角力,軟磨硬抗。滴滴的『搶閘上市』就是一宗。」
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向大紀元分析表示,中共現在急於推出這些網絡新規,背後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習近平面臨著二十大的連任壓力,他需要進一步強化對社會的管控措施、言論的壓制;
第二個,中美科技戰加劇,中共要最大限度地攔截在國內相關科技方面的訊息和數據,被海外合法地獲取。
第三個,中國社會大量的用戶個人訊息,其實包含了很多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況,也包含了很多中共對外界隱瞞的真相,這些都有可能被大數據分析以後曝光。
所以中共嚴厲封閉這些數據訊息,是為了維穩,防止它對國際社會撒的謊言穿幫。
這種做法它有可能會迫使外企選擇離開中國。因為人為修建的這種數據高牆,對這些跨國企業對數據自由流動的根本利益或者說是需求,是有尖銳衝突的。」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常春、李新安、駱亞、葉依帆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003)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