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高學歷失業「躺平」 中國青年影響經濟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的Z世代年輕人,原本是中國史上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但卻有1,500萬名年輕人失業。他們開始接受政府的低薪工作,這一趨勢可能長期影響經濟發展。

中國的Z世代年輕人,原本應該要是中國史上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但在諸多因素打擊下,如今卻有1,500萬名年輕人失業。面對坎坷的就業之路,他們開始接受政府的低薪工作,這一趨勢可能長期影響經濟發展。

Z 世代指的是 1996至2015 年之間出生的世代,從小在數位網絡環境中長大,又被稱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這個世代中的 20~25 歲年輕人才剛開始踏入社會,但卻是未來 10至15 年消費與投資的主要生力軍,對經濟與金融市場將會產生一定影響。

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Z 世代,本來應該要開創一條更有創意、運用先進科技的經濟道路。然而,中共的清零政策導致了私人營業部門大規模裁員,2021年起中共政府對房地產、私營教育、科技業的打壓與監管,重創了原本是吸收高學歷人才的目標行業。

中國國內媒體報道,截至2月,房地產行業的職位空缺同比減少約30%,截至3月,教育行業的職位空缺減少一半。科技行業有許多工作機會,但在1至3月,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的職位數同比減少了近2%。

依據中共官方數據,因為疫情關係,中國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9.3%,失業率是美國同樣年齡區間的兩倍多。

彭博社指出,25歲以下的失業者人數,相當於使中國勞動力減少2%至3%,更少的工人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下降。

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在經濟低迷時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工人,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失業,或者不得不接受一份低薪工作,這將影響這些工人未來幾年的薪資。

彭博社的報告指出,青年失業率平均每提高5%,進入市場時的年收入會降低約8%,5年後的年收入將降低3.5%。換言之,大規模青年失業意味著,這可能影響中國未來多年的工資水平。

這種影響被稱為「疤痕效應」(Scarring Effect)。這些青年將面臨低薪資、高失業率和生活更困難。也有證據表明,這些青年在40歲或50歲時,會出現更大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對企業失去信心,轉而接受政府提供的低薪工作,這也將使越來越少人才投身私人企業,推動創新與轉型。

北京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說:「中國經濟正面臨著結構調整,實際上這需要更多的人成為企業家,並努力奮鬥。」曾湘泉補充說,目前的情況「對經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彭博社引述了中國招聘公司「前程無憂」(51job)的數據,2021年約有39%的畢業生將國營企業列為他們的首選。這比2017年的25%顯著上升。還有28%的人表示,政府工作是他們的優先選項。

報道分析,把政府工作列為優先考量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私營公司在面對嚴格的封鎖和防疫措施下,更可能被迫裁員。

根據招聘平台「智聯招聘」4月的調查,畢業生對起薪的期望值比去年下降了6%以上,起薪為每月6,295人民幣(約932美元)。「智聯招聘」說,國營企業的吸引力在同一時期內有所增長。

隨著失業情況繼續惡化,許多年輕人放棄實現理想,用從「躺平」到「擺爛」這些詞彙來表達他們的沮喪,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躺平」或「躺平主義」是2021年開始流行的網絡用語,大約意指這個時代的青年在經濟下滑、社會問題的環境下,對現實環境的失望,做出的「與其跟隨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選擇「躺平」,無欲無求、無為而治、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的處事態度。工作不追求加薪、升遷;不買房、不消費、維持最低生活標準;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小孩。

24歲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的胡曉月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放鬆」。胡曉月表示,這樣一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感覺那麼失望了。

胡曉月表示,去年8月開始找工作時,還很容易獲得面試機會,「但到了春天,只有十分之一的公司會提供面試機會」。

大量的經濟證據表明,總體而言,國營企業的效率和創新能力都不如私營企業。在過去數十年中,在國營企業的就業人數一直下降,從1996年的40%下降到大流行病前的不到10%。然而,這樣下降的趨勢現在可能會逆轉。

分析指出,即使中國能在2022年下半年恢復強勁增長,青年失業問題也仍然持續存在。因為自2017年以來,青年失業率一直在上升,大流行病前已經達到12%。

經濟學家認為,這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過去有數以億計的工人從農村遷往城市,在勞動力市場不景氣時,工人們還可以回鄉工作。現在,很多年輕人失業時,會留在原地,推高了城市失業率。

其二,在過去20年裡,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了10倍,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在歷史上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加大了就業的難度。畢業生數量遠超過市場的需求。

此外,因為疫情,還有不少海外留學的中國學子選擇回國就業。2021年,從海外機構返回的中國學生人數首次超過100萬。

因為2020年疫情爆發第一年,中共當局鼓勵學生繼續接受教育,當年的研究生入學率躍升了22%。這意味著許多學生將在2023年及以後畢業。

彭博社報道指出,現在中國年輕人上大學的比例幾乎達到60%,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拒絕在工廠裡工作,這讓製造商抱怨技術人員短缺。

然而,對於許多其它行業來說,人力卻供過於求。

2021年「智聯招聘」對2萬名隨機求職者的研究顯示,約有43%的求職者希望在IT行業工作,但IT行業僅占招聘職位的16%。半數求職者擁有學士學位,但只有20%的工作需要學士學位。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05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