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爛尾樓再添負效應 銀行或損失數萬億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房地產業爛尾樓事件近日引發購房者拒繳房貸運動。而爛尾樓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銷售量暴跌,還使銀行可能因此承受巨額損失。
中國房地產業爛尾樓事件近日引發購房者拒繳房貸運動。而爛尾樓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還使7月份中國房屋出售出現暴跌現象,因為很多人擔心陷入經濟困境的地產開發商難以交付房屋。
根據中國房地產數據提供商「克而瑞」(CRIC)7月30日公布的數據,7月份中國百強房企的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7%,至5231.4億元人民幣(776億美元),和6月份相比,下降了28.6%。結束了兩個月來銷售逐月增長的復甦跡象。5月和6月的公寓銷售比前幾個月有所增長。
中國的私營房地產開發商在債務推動下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建房熱潮,在房屋建成之前就出售。直到2021年,大型開發商先後開始陷入債務危機,導致違約和建築項目停滯,令買房者沮喪,因為他們通常已經將大筆首付投入到這些房屋中。
7月,爛尾樓業主掀起了拒絕支付抵押貸款運動,並像烈火一樣急速蔓延至中國至少91個城市。根據微軟公司旗下的編碼合作網站GitHub上流傳的業主聲明的統計,截至7月29日,全國約320個項目的大量購房者威脅要停止支付房貸。
隨著全國房地產開發停滯和房價下跌,爛尾樓業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庭財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而流失,原因是房價下跌使得買家房產現在的價值要低於他們所同意支付的價值。
《華爾街日報》說,儘管中國的房屋銷售通常在7月份相對平靜,因為開發商急於在6月記錄銷售以達到上半年的目標。但是分析家們說,這次房屋銷售大跌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房貸運動及其對潛在買家信心的影響。
憤怒的業主舉著標語「停施工,停房貸!」他們表示,隨著房產項目的停滯,交付時間的拖延,停付房貸的威脅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中國廣泛放緩的經濟正在侵蝕就業和收入,這增加了業主們的還貸壓力。一些買家說,他們越來越不想繼續為一個他們不確定能否收到的房子付款。
彭博社援引專家阿爾弗雷德‧吳(Alfred Wu)的話說:「中國購房者通常會匯集整個家庭的資源來買房。」「如果他們的房子成為負資產,這對他們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人們希望北京當局會出台一項大的房地產援助方案,但到目前為止仍無蹤影。中國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最近明確表示,地方政府對解決其市場上的房地產困境負有最終責任。
預算緊張的地方政府竭力促進房地產需求,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些城市已經降低了首付和利率。一些城市提供直接的現金補貼。其它城市已經宣布為資金緊張的開發商提供救濟基金,或計劃接管有問題的項目。
但《華爾街日報》援引追蹤和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同策研究院(Tongce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總監宋紅衛的話說:「如果開發商的流動性緊縮得不到緩解,這個行業就不會穩定下來。」
宋紅衛說,銷售額下降意味著開發商獲得的可用於減輕財務負擔的現金減少,這可能導致更多的施工延期,令購房者感到失望和擔憂。他表示,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出現惡性循環。
7月29日,負債累累的中國恒大集團概述初步債務重組計劃,並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公寓合同銷售總額同比驟降約97%。
包括楊克偉(Yang Kewei,音譯)在內的中國房地產信息分析師早在5月份的一份報告中就曾寫道:「住房需求很難立即得到提振。」
分析師們寫道,「購房者不確定開發商是否能如期交付項目,房價是否會下跌,以及他們是否能繼續償還抵押貸款。」,「疫情再次爆發已經降低了居民對穩定收入的期望。」
自6月底以來,根據非官方統計,在數百個爛尾樓盤項目中,中國購房者拒絕支付抵押貸款的情況正迅速增加。
據彭博社報道,標普全球評級公司估計,如果停貸潮持續蔓延將有2.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560億美元),相當於6.4%的抵押貸款可能遭受波及。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Lucia Kwong表示,如果違約行為蔓延,大約7%的未償還抵押貸款可能受到影響,而且可能只是保守估計。
此前,標普還指出,2022年全中國房地產銷售可能會下降約30%,比之前預測要糟糕近兩倍,此跌幅將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水平。
這可能使開發商更難取得資金,導致更多的違約。據諮詢公司Teneo的數據,在過去一年裡,按銷售額計算的前100名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中,約有28家發生違約,或與債權人協商延長付款期限。
「銀行被夾在中間」,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陳志武說,「如果他們不幫助開發商完成項目,他們最終損失會更大。如果他們這樣做,當然會讓政府感到高興,但他們會增加在延遲房地產項目上承擔的風險。」
中國的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暴露(risk exposure)超過了任何其它行業。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截至6月底,房地產貸款餘額高達53.1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其中,未償還的個人房貸餘額高達38.86萬億元人民幣,另外,開發商貸款餘額還有12.49萬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經濟正大幅放緩,並面臨著創紀錄的青年失業率,中共當局面臨金融和社會不穩定的風險。
中國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在3月底達到2.9萬億元人民幣,隨著停貸潮漫延,有望創下新紀錄,並加劇經濟壓力。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陳霆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206)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