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評論家看中共軍演 台灣對抗專制的前沿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於8月4日至8月7日,在台灣周邊發動軍事演訓和實彈射擊,引發外界關注。分析指出中共發動軍演的政治、軍事意涵,以及台灣在民主與專制兩大陣營中扮演的角色。
中共東部戰區8月7日中午宣稱,將按計劃「持續位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檢驗「聯合火力對地打擊」與「遠距離空中打擊能力」。
根據外媒「路透社」報道,中共8月7日仍有多艘軍艦數度進逼中線,台灣海軍近距離監控動向,雙方大約各有10艘軍艦停留在中線附近。
對此,台灣國防部表示,國軍8月7日上午持續偵獲多批中共機、艦及無人機,在台海周邊活動,進行海空聯合演習,模擬對台灣本島及台海上艦船實施攻擊,期間也運用無人機侵台外島地區。
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嚴密監控敵情狀況,並派遣機艦適切應處。
另外,對於網路近日流傳許多假訊息,包括中共「南京艦」接近台灣「和平火力發電廠」等訊息,都被國防部駁斥為不實訊息。
根據台灣國防部官方媒體軍聞社報道,國防部官兵表示,國軍以備戰不求戰的原則,理性應對共軍各種挑釁舉動,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的能力與決心,絕對不容質疑。
尤其是面對中共傳散的「南京軍艦接近和平火力發電廠」等假訊息,請台灣民眾不要上當,正確的台海周邊軍事動態,請以國防部公布的為準。
台國防部還公布駐守花蓮的空軍第五聯隊F-16V執行巡弋任務的照片,並揭露該型機掛載「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升空執行任務,以及武掛分隊官兵,執行「AGM-84」空射魚叉反艦飛彈的潛力裝掛作業,藉此破除假訊息,並捍衛國家安全。
為因應中共最近日台海周邊實施軍演威嚇,台海軍所屬的「海鋒大隊」官兵24小時加強戒備,透過聯合情監偵,以岸置「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待命追瞄,嚴密監控台海周邊狀況及軍事動態。
台海軍表示,海軍官兵秉持平時扎實的訓練成果,以沉著冷靜態度應對挑戰,運用岸置飛彈等各型裝備適切應處,確保區域情勢和平與穩定,捍衛台灣民眾安全。
對於中共於8月4日至8月7日,在台灣周邊發動軍事演訓和實彈射擊,引發外界關注。
記者8月7日採訪資深軍事評論家亓樂義,分析中共發動軍演的政治、軍事意涵,以及台灣在民主與專制兩大陣營中扮演的角色。
中共軍方宣稱藉這次軍演展示其威懾力,亓樂義認為,所謂的威懾,應該是在事前威懾而不是事後,它在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離開台灣之後才舉行的軍演,除了意在安撫國內被煽動的、高昂的民族情緒,它更擔心的是佩洛西訪台造成的效應。
亓樂義指出,「它擔心台美關係升溫,怕後續還有比佩洛西更高層次的美國政要陸續訪台,或歐洲其它國家議長也有可能到訪台灣。這樣的話,一中原則就將面臨空前的、從未見過的挑戰了,這是極其嚴重的。」
在軍事層面上,亓樂義認為,中共這次軍演並非在作秀或表演,而是對其戰區戰役級的聯合作戰能力進行驗證;
「全軍種包括陸、海、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還有聯勤保障部隊,都是一些相對少量的精銳出來,而且其新式武器裝備幾乎都有出來,這不是在表演,它在演練。」
「特別是在導彈部份,還有陸軍的遠程火箭炮,都是打好幾百公里的,而且演訓的地點包括台灣東部、巴士海峽,把美國和日本可能未來介入馳援台灣都考慮進去。」
「這件事已經越看越清楚,必要的時候,中共真是會動用武力攻台,成功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但它動武的意圖很強烈。」
亓樂義說,至於,台灣方面一直在做完整的情蒐和研析,不止台灣在收集情資,日本、美國都在收集。
亓樂義建議,這次軍演過後,台灣、日本、美國首要重視情資互通共享,各國著眼的重點不同,透過整合成可以看出完整的共軍演習全貌。
中共演訓區其中一個劃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而且有5枚導彈落在日本經濟海域,亓樂義表示,這就驗證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說的,「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可以説是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因為台日島嶼相近,防空識別區相連,相信這次軍演過後,美日台三方可能藉此機會,展開一些具體、有針對性的安全議題上的合作。
亓樂義認為,這次中共對台軍演,將演習範圍壓縮到台灣領海,壓縮了台灣的防衛縱深,頻越海峽中線,對未來台澎金馬的防衛作戰構成很大的壓力,
這也說明美國對台海安全的承諾與關切,應該進入實質階段。如同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烏克蘭能挺到現在,和2014年烏克蘭危機發生後,北約、美國對烏克蘭提供訓練援助有直接關係。
「台灣又不如烏克蘭有陸地可以運送補給,如何因應,對美國的承諾構成了一個新的挑戰。美日台三方真是要借著這次機會,展開一些比較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安全上的協作與合作。」
佩洛西訪台後,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也傳出將於11月訪問台灣,德國國會人權委員會預計於10月底派代表團訪問台灣。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瑪麗‧艾格尼絲(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表示,中共的耀武揚威實在沒必要,只是反映其不安全感。
「其實從王毅這幾天的談話,反映出北京真的很焦慮」,亓樂義認為,這些國家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以及陸續訪台,不祇來自於地緣上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民主意涵。俄烏戰爭後,世界朝向民主與專制集團兩個陣營的鬥爭態勢益發明顯,台海危機加劇此一趨勢。
亓樂義表示,好長一段時間世界民主聲勢下滑,專制氣焰上升,俄烏戰爭發生後,民主國家警覺到戰爭的迫近,而有所警覺,這次軍演表露出,中共專制政權對台動武意圖明顯,將使民主國家更加團結。
王毅2022年3月,批評美國的印太戰略時說,美國在亞太地區排出「五四三二陣勢」;
亓樂義說,王毅指的是五眼聯盟、四方安全對話、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機制、美日軍事同盟,「王毅只敢講說這些是對中(共)國的戰略遏止和圍堵;
但實際上這些海上的協作、聯合,背後是民主的聯合,民主對抗專制是整個事情的本質。而且台灣是站在最前沿的民主國家,意義重大。」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吳旻洲、林岑心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357)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