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德專家敲警鐘 經濟不可依賴中國

【新視角看新聞】德國專家警告:德國與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在2022年上半年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由於地緣政治的改變,特別是中共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使德國在經濟上對中共的依賴變得更加危險;德國專家警告:德中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在2022年上半年一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亞洲事務負責人尼德馬克(Wolfgang Niedermark)也表示,「我們從俄烏戰爭和目前披露的與中共有關的文件中知道,與獨裁政權打交道毫無保證。」,受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影響,如何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近期成為德國官方和民間的熱門議題。

德國新政府從2021年12月執政以來,正在逐步修正前總理默克爾長達十多年的親共政策,對華立場趨於強硬。

2022年2月,德國外交部致函給所有政府部門,敦促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5月,德國經濟部長、副總理哈貝克(Robert Habeck)呼籲與中共保持更遠的距離。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7月25日引述德國內政部文件報道,德國當局重估與獨裁國家合作的風險,考慮以危害安全與公共秩序為由,依法下令電信業界更換「不值得信任廠商」的產品,例如;網絡通信設備,包括已經使用的設備。

8月20日,德國《商報》再發文章,呼籲當局在和專制國家做了幾十年生意後,應全面加強和價值觀相近的民主國家多做生意,方能確保德國貿易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削減對中俄等專制國家的依賴度,文章認為,民主國家更加簡單、可靠、持久。

在默克爾當政的16年期間,政府經常被指責過於親近北京和莫斯科,將德國的貿易利益放在首位;美國政治學者馬蒂斯(Matthias Matthijs)和克萊門(Daniel Kelemen)稱之為「默克爾重商主義」(Merkantilism),默克爾低估甚至罔顧了中俄等極權國家對西方民主世界的威脅。

在過去十幾年間,大批德國企業對華投資,且越陷越深,在俄烏戰爭凸顯依賴俄羅斯能源之惡果後,輿論更密切關注德企對中國的依賴度,警告必須儘快防範,避免重蹈受制於獨裁政權之覆轍。

德國經濟研究所8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儘管德國面臨政治壓力,要求從北京撤離,但德國經濟在2022年上半年變得更加依賴中國,對華的直接投資和貿易逆差達到新高。

同時,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顯著放緩,報告執筆人馬蒂斯(Juergen Matthes)說:「儘管存在這些地緣政治的危險和問題,但與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的狀況,在2022年上半年以驚人的速度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統計數字顯示,2022年1月至6月期間,德國對華投資總額約為100億歐元,遠遠超過了自世紀建交以來創下的半年高峰62億歐元的紀錄。

到2022年年中,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已升至近410億歐元,德國經濟研究所預測貿易逆差只會擴大。

2022年的時局跟2005年默克爾成為總理的時代相差甚遠,如今印太地區成為全球熱點,美國和盟友通過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新達成的英美澳AUKUS協議在該地區結盟,與中共形成公開的抗衡。

馬蒂斯說,鑑於北京對烏克蘭戰爭的冷淡立場,以及對台灣咄咄逼人的軍事威嚇越來越大,德國經濟如此依賴中國,若中共入侵台灣,西方對北京實施的任何制裁,依賴中國進口的德國企業將面臨嚴重供應鏈問題,與中國有巨大業務關係的企業或許因為銷售損失而致破產。

馬蒂斯呼籲德國企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應轉向其它新興市場進行更多貿易。

2022年5月,德國聯邦經濟部首次因人權原因,拒絕再為德國福士汽車在中國新疆的新投資項目提供「政治風險」擔保,德國福士汽車須獨自承擔30億歐元的投資政治風險。

2022年6月,德國杜伊斯堡港公司CEO、物流專家馬庫斯‧班根(Markus Bangen)對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 Woche)表示,中共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正在加劇德國工業材料的短缺,而且「短缺情況很快就會變得更差」,德國已經在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一旦找到新的商業夥伴,將會長期維持合作關係。

8月25日,德國智庫德國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MERICS)和德國工業聯盟(BDI)發表對一百多家在華外企的調查分析,發現中共加大經濟脅迫的力度,誘因更加多樣化,已知例子自2018年以來大幅增加。

中共對外企不斷設置「新紅線」,已經超越傳統的主權和國家安全問題,包括中國的國際形象和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待遇,擴大不能碰觸的敏感議題,並且向在華外企加大施壓力度,使它們符合中共的政治意圖。

對於觸碰「紅線」的外企,中共採用的脅迫形式包括一系列懲罰性措施,如抵制購買、罰款、實施監管等。

中共最常採取的一種方式是無形的威脅,並無實質的規則,迫使外企加大自我審查,如2022年5月,美國漫威電影《奇異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被禁止在中國大陸播放,或與電影預告片中出現幾秒《大紀元時報》黃色報箱的畫面有關。

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表示,歐盟與中共的政治關係惡化,中國的歐洲商業利益正受到中共不同形式的經濟報復,例如立陶宛因台灣代表處更名,立陶宛的商品被中國禁入;經濟報復的威脅是歐洲與中國關係中的現況,而已知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伍德克(Joerg Wuttke)近日對「中國連線」(the Wire China)表示,現在不是歐洲出口依賴中國市場,而是中國出口依賴歐洲市場;目前,平均每天約有13億歐元的中國商品被賣到歐洲市場,而歐洲每天平均向中國銷售約6億歐元的商品。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萬平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764)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