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逾70城封控 3億人受衝擊引不滿
【新視角看新聞】成都封控延長3天,當地民眾9月5日還被地震波及;深圳實行分級管理,中國多地呼籲中秋假期「非必要不返鄉」,引發網民不滿。
中共20大前,疫情再起。外媒9月5日報道,中國逾70個城市處於部分或全面封控狀態中,波及三億多人。
成都封控延長3天,當地民眾9月5日還被地震波及;深圳實行分級管理;武漢黃陂區盤龍城在居民抗議下解封。此外,中國多地呼籲中秋假期「非必要不返鄉」,引發網民不滿。
中國疫情似乎正在全國範圍內擴散。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5日報道,從8月20日以來,中國有74個城市處於部分或全面封鎖狀態,波及3.13億人。
而英國《金融時報》9月5日報道,目前全國至少有68個城市處於部分或全面封鎖狀態,民眾憂慮像上海封控無限上綱。
事實果真如此。9月4日晚上,成都當局宣布,除兩地局部解封外,再延3天封控,並展開3輪全民核酸檢測,居民原則居家,堅持「非必要不離蓉(成都)」。
解封地新津區、邛崍市,可逐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居民外出必須持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兩地區屬遠郊區域,人口加起來100萬。這意味著成都仍有近2000萬人被封控。
成都9月1日起開始封城,原定9月5日解封。
網友暴富狗蛋子說,「從成都疫情一開始就在居家隔離,單元門封住不讓出去,前幾天門上裝了報警器,每戶都居家隔離,沒有出過門,天天配合志願者上門核酸且都是綠碼。」「但是9月5日晚上7點鐘左右,社區工作人員突然在業主群裡告知我們要把整棟樓全部拉走集中隔離,我們群裡嚴重抗議之後,過了半天之後發了一個沒有蓋公章的通知!」
網友花開成海o不解地問,「為什麼必須要轉運,在家隔離不是隔離?大不了你上把鎖也行啊,天天上門來消毒發藥也行啊,區別和好處到底在哪兒?」
網友好奇寶寶LindseyL嘲諷說,「作為上海人很同情你。沒輪到的地方也別著急,全國都會輪一遍的,960萬平方公里拿的都是一本護照,誰也別嘲笑誰。」
成都近期不僅遭遇乾旱高溫、洪水與疫情,9月5日還受到甘孜州瀘定縣地震影響,很多居民被封控在家,不知如何應對。
微博網紅、微博原創視頻博主沈辭er_發博文說,「這次地震太凶了。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地震,剛開始震感很弱(在成都經歷過好幾次地震感覺不慌啦),突然開始劇烈搖晃(我家28樓,樓層越高晃的越厲害),我立刻跑到衛生間,足足搖了兩分鐘才停下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房子要倒了(糾結了很久要不要跑,成都疫情封城,出去被毒死,不跑被晃死)。」
網友Hackl0us說,「四川瀘定發生6.6級地震了。成都震感強烈。但是因為『原則居家』+ 『動態清零』,小區把部分中高風險地區的住宅樓焊死圍起來了,他們應該不顧管控跑出去,還是繼續居家隔離呢?跑了算不算違反疫情管理法,不跑等死的話是不還有點說不過去?」
網友歡沁885跟帖說,「跑了大不了拘留,不跑有可能沒命,自己權衡唄。」
網友Numb_cs也說,「當然跑了,都快死了誰還管你防疫?」
有網友為成都人近期的遭遇,做了總結。
網友不二yukico說,「高溫,乾旱,山洪,病毒,地震,這是什麼世界末日全家桶。」
疫情另一個熱點城市深圳,從9月5日起採取「分級分類管控措施」,封控範圍縮窄至街道。如果街道連續3天無新增病例,可解除臨時管控措施,並實施常態化管理;若出現陽性病例,管控措施往後順延3天。
此外,陸媒「財新網」9月5日報道,武漢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的封控措施有調整為「憑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出小區,除因病就醫等特殊情況外不離開盤龍城地區」。
不過,在當局部分解封之前的9月3日,盤龍城多個小區出現居民在小區內抗議,要求當局解封。視頻中,警車呼嘯而至,居民大喊「要求解封」。
盤龍城巢上城俊園小區一名業主張青(化名)9月3日告訴大紀元,幾個小區有數千人抗議,巢上城有三個園區(俊園、錦園、御園),有兩千人參與了抗議。
業主說,「9月3日晚上打開了一個側門,人都湧到馬路中間了,崗亭保安攔不住,業主全部從側門鬧到馬路上,喊了口號,要求解封。」每個小區都有警察到現場。
據「財新網」報道,盤龍城開發區社區居委會發布的告居民書稱,解除臨時管控小區,暫定3天內不離開盤龍城地區,原則上車輛不出入小區。
與此同時,「非必要不返鄉」再次粉墨登場。據陸媒「網易新聞」9月5日報道,近期河南多地發布了「致在外老鄉的一封信」,倡導中秋假期非必要不返鄉。山東、河北、黑龍江等地也紛紛提倡「居家過節」。該消息引發網友熱議。
網友南街北巷故人歸悲嘆,「從過年到現在都沒回過家,現在還是不讓回家。」
網友1993米粒兒婷說,「冷冰冰的防疫政策下面,多少背井離鄉的在外的遊子,何以歸鄉啊,希望疫情防控可以有點溫度和關懷。」
網友阿Q-li說,「新年不讓返鄉,中秋不讓返鄉,什麼時候返鄉也違法!」
網友牧海的男人指控道,「為了烏紗帽,國家經濟和人民幸福統統可以拋一邊——這就是當代中國地方官場的共識。」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松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2924)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