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借連北斗衛星入局星戰 華為仍難獲市場青睞

【新視角看新聞】華為上週推出新款手機Mate 50,強調可以連上北斗衛星。專家認為,華為象徵性地進入6G、低軌衛星的賽道,但由於競爭力不足,恐難獲市場青睞。

星鏈在烏克蘭戰場上的應用,突顯了低軌衛星的重要性,也引發手機衛星通信時代的許多聯想。華為近日推出新款手機Mate 50,強調可以連上北斗衛星。然而,專家認為,華為意圖掩飾在美國禁令下無法更新換代的短板,緊緊象徵性地進入6G、低軌衛星的賽道,但由於競爭力不足,恐難獲市場青睞。

目前已經進入手機衛星的通信時代,不少品牌都相繼加入這個新領域。例如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9月8日就在推特上透露,已經與蘋果針對星鏈(Starlink)連接服務展開有希望的對話,希望未來能為iPhone提供緊急通訊服務。

蘋果在9月7日的年度秋季新品發表會宣佈,iPhone 14系列將配備由低軌衛星公司Globalstar支援發送文字短訊的「SOS緊急服務」,蘋果也研發了壓縮演算法,可以在15秒內發送一則短訊,位在美國、加拿大的用戶2022年11月可以開始使用此「SOS緊急服務」服務。

馬斯克也與美國運營商T-Mobile共同宣佈成立技術聯盟,預計2023年開始通過T-Mobile,向消費者提供手機直連第二代星鏈衛星的服務,用戶不需要更換手機,即可直接連線第二代星鏈衛星技術。

谷歌目前已經開始致力於使手機與衛星連接,並計劃在下一版本的安卓系統中提供手機與衛星的連接功能。

華為則在9月6日發布最新旗艦機款Mate 50、Mate 50 Pro,當所處環境沒有信號時,手機可以利用北斗衛星,發出文字信息,信息下方會顯示用戶的位置信息,此功能目前僅限中國大陸地區使用。根據港媒《信報》報道,發送的文字信息,最多只有19個字符,而且只能發送,不能接收,也無法通話,而且Mate 50系列只支援4G網路,不支援5G。

太空競爭商業化,仍然取決於消費者的體驗。手機連結天空裡的衛星,正成為科技界的一大趨勢,台灣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副教授曾國欣9日向大紀元表示:「近期微小型衛星在太空數量變多了,就成本與未來發展性而言,成為一種新的通訊模式,尤其在星鏈崛起之後,電信商針對新時代的衛星通訊開始做一些鋪陳。」

曾國欣說,類似向衛星發短信的功能,過去一直用於緊急通訊,並非創新技術,過去會特別去買衛星電話,利用通訊衛星做中繼,再傳送到地面的接收站,價格比較高昂,現在的趨勢是把它微小化,嘗試在手機上使用,所以消費者不需要花額外的費用。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9日向大紀元表示,「未來太空絕對是各界挑戰的制高點,至於在市場上的應用,將取決於應用程序與搭配廠商的多寡而定,除了性能以外,系統商、軟件的結合度和實用性,將影響消費者的體驗。」

綜合大陸媒體報道,北斗衛星三號2020年6月完成部署後,具備導航定位能力及短報文通訊能力,從一次120個字提升為一次1200個漢字,還可發送圖片。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綉雯告訴大紀元,根據北斗衛星自己的宣傳,在中國大陸範圍內可傳送1000字,可以上傳,也可以下載,但是,華為公布新款手機只能傳送19字,缺乏競爭力,看似只是為了宣傳用,經不起市場考驗,缺乏競爭力。

王綉雯說:「華為因受芯片限制,無法推出5G手機,搶先進到下一步6G、即低軌衛星通訊,馬斯克一直在布局這個領域,等到星鏈能在手機上應用時,華為會被遠遠拋在後頭。」

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禁令,將更多華為子公司加入實體清單,9月14日起,包括台積電等多家外國廠商正式結束替華為代工生產芯片。王綉雯說:「華為芯片被美國卡脖子,成為很嚴重的弱點,任正非才會說以活下去為目標。」

那麼在低軌衛星新賽道中,中共若是挹注資金能夠追趕嗎?2022年,全球低軌衛星發展方興未艾,包括SpaceX、英國通信公司Oneweb、加拿大Telesat、亞馬遜Kuiper、波音等品牌都計劃組建星系,預估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成長至1兆美元。

中共同時也在建置低軌衛星,根據台灣《國防安全雙週報》披露,中共境內新註冊的民營商用衛星公司數目大量湧現,2020年是2010年的六倍之多,但背後離不開中共以國家資金挹注,以北京衛星公司「九天微星」為例,2021年3月獲得中共財政部主管「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中網投)億元級的投資。

報告表示,2022年3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發射銀河航天公司所自製的6顆低軌通信衛星,屬於中共籌備四大低軌衛星星系之一名字叫「銀河星系」,「銀河星系」預計發射1144顆。目前除了「銀河星系」已發射6顆外,其它星系目前並無突破性發展。

自媒體「馬克時空」認為,歐美的科技革新多來自於個人想法,獲得資本青睞挹注後快速發展,馬斯克的SpaceX與特斯拉就是最好的例證,但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迷信自己的判斷優於民間智慧,沿用蘇聯式的計劃模式,導致許多中共主導的大型工程,只能淪為政績工程,還未能真正贏得客戶與市場。

「星鏈」(Starlink)系統,不只取代遭俄軍砲火重創的烏克蘭通訊與網路能力 ,更成為烏克蘭作戰部隊「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的關鍵節點,提升烏軍的作戰能力。為戰爭下的烏克蘭提供「無限亦不受傳輸速度調節的網路連接服務」。(unlimited, unthrottled data connectivity)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304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