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二十大政治局常委 人數的變與不變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定於10月16日召開第二十次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將確定共產黨領導新陣容,但這要等到會議結束,改組後的政治局常委新班子與媒體見面才會知道。

中共即將進行的二十大,外界關注作為最高決策層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會將會有多少人及哪些人組成,而常委會規模對中共新的領導層很重要,可透視習近平的權力掌控程度。

中共定於10月16日召開第二十次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將確定共產黨領導新陣容,但這要等到會議結束,改組後的政治局常委新班子與媒體見面才會知道。

《南華早報》報道,政治局常委多少人組成並沒有書面規定。自1927年首次成立常務委員會以來,這個數字一直在3到11間波動。觀察以往,規模的變化可能反應權力集中程度或平衡派系的需要。

實際上,常委會是幫助中共總書記治國治黨的「小議事會」。每個成員都被賦予了特定的職責範圍。但常委會成員之間的分工差異很大,一些成員或更佔主導地位。

鄧小平時代,實權掌握在中共老幹部手中,常委大多只有五人。鄧的最終繼任者江澤民在1992年將常委會擴大到7個,並在2002年卸任領導職務後再次擴大到九個。

以權力分散為標誌的胡錦濤執政的十年裡,常委會經常被半開玩笑地稱為「九龍治水」——意味多條龍治水,結果沒有龍去管行雲布雨之事。

當習近平2012年接任時,他將常委會縮減為七個。這被視為自毛澤東和鄧以來最有權勢的領導人集中權力的一步。

《南華早報》採訪的大多數分析師認為,這是各派代表性和效率之間的平衡。

據報道,現年69歲的習近平領導現任政治局常委。其他人按等級排列,分別是李克強,67歲,總理;栗戰書,72歲,最高立法機構負責人;汪洋,67歲,最高政治諮詢機構主席;王滬寧,67歲,意識形態總管;趙樂際,65歲,最高反腐機構負責人;韓正,68歲,副總理。

人們普遍預計習近平將獲得第三個任期。最早和最可靠的跡象之一是2018年中國憲法修正案取消了任期限制,強烈暗示習將留任超過兩個任期。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他68歲或以上的政治局常委是否必須像過去「七上八下」那樣退休。如果是,二十大召開,栗戰書和韓正將下台。

報道說,67歲的李克強在完成第二個任期後卸任總理。儘管大多數分析師認為他完全退休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可能他會留在常委會並擔任另一個官方職位。這也是同為67歲的汪洋和王滬寧面臨的問題。

分析人士對領導層將如何變動存在分歧,估計可以騰出的席位從一到五個不等。

有希望晉升的包括陳敏爾、丁薛祥、胡春華、陳全國、蔡奇、李鴻忠、李希、黃坤明和李強——他們都是現任省市委書記或中共的主要機構負責人。

報道說,許多分析人士表示,鑒於習近平已經鞏固了他對權力的控制,政治局常委的規模不太可能發生變化。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總的來看,汪洋與習近平的關係比李克強與習的關係要好。習在接任總書記後,一路擴權。而李克強2013年接任總理後,習李兩人之間在經濟路線上產生了矛盾。而汪洋相對來說在政協主席的位置上對習的威脅不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汪洋先是被任命為新疆小組組長。在2022年8月18日,汪洋又第一次以西藏工作協調小組組長身份出席會議並講話。在二十大之前,汪洋能獲得西藏小組組長的任命(而不是習一手抓),可以說明習對其的信任要超過李克強。」

李林一認為,中共「論資排輩」雖是規則,汪洋如果以「踩線」年齡成為總理,實則也說明了中共內部高層官員年齡老化和衰落已成為趨勢,換句話說是朝中無人了。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縱覽中國》總編陳奎德9月1日告訴大紀元,目前看來胡春華上位的形勢似乎是比較強,可能是胡錦濤做了很大的努力,要把胡春華推出來。所以說也許胡春華的機會比較大,但是他也比較年輕,一步登上總理,在中共黨內好像不是這麼順理成章。汪洋畢竟在各方面經驗比較老到,所以汪洋也有可能任總理。

政治學家、上海政法大學前教授陳道銀說:「從歷史上看,當最重要的需要是集權時,委員會只有三到五名成員。」

陳道銀表示:「當重點是平衡權力時,(委員會)通常會擴大以擁有更多成員。習時代,權力集中是主旋律,這意味著委員會擴大的可能性很低。」,「同時,習近平已經鞏固了他的權力,也沒有必要減少席位。」

但如果二十大政治局常委會規模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擴大到九個或減少到五個,陳道銀說,「這都是極端情況,表明習近平的權威受到損害,習近平的親信之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反對意見或內部權力鬥爭。」

中國民主黨全國主席王軍濤認為,習近平連任應該沒什麼意外,至少那些「灰犀牛」現在還能掌控住。

不過,除了中共黨內權鬥暗湧通過各類傳言在網絡釋放,近期中國經濟民生給人的觀感是危機重重。如清零防疫政策之下的經濟受重創和民怨,最明顯的是村鎮銀行爆煲、破產和房地產斷供潮以及失業大潮等。

陳奎德則認為,習近平連任是否鐵定「恐怕還有些變數,還在搏鬥之中」。陳奎德分析說,過去的一些指向習近平不能連任的傳言雖然都不能證實,但是認為他會連任的也是傳言,也沒有什麼具體的說法。而反對習連任的消息規模顯然更大,是像海水一樣撲過來。

他認為北戴河會議習近平還是可能有了一些妥協,就是所謂的連任是不是國家主席、軍委主席和總書記三個職位都同時再拿下來連任?所以現在還不能說習連任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

陳奎德認為,在這種最關鍵的時期的中共內幕,外媒不一定會比中國國內的人判斷得更清楚。

陳奎德還從另一角度分析說,中共最近頻繁對台軍演,是習近平向黨內展示他攻台的決心、武統台灣的決心。用西方的話來說是在做爭取連任的政治動作,而不是真正的軍事動作。

「習是要做給中共黨內的派別看、做給中國人看,也做給世界人看,以便習在黨內獲得支持。也就是說習既然要做這些秀,就說明習並沒有篤定連任,如果習真正百分之百篤定連任,也就不需要做這些事情。」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寧海鐘、駱亞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3070)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