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台灣政策法案》加強軍援 美防止中共2027侵台

【新視角看新聞】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在軍備出售上強調以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同時提供65億美元免費軍事融資。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在軍備出售上強調以主要「非北約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同時提供65億美元免費軍事融資,嚇阻中共侵犯台灣的目的十分明顯。

9月14日,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以17票對5票通過《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通過版本針對若干涉及提升台灣地位的內容進行修改,其餘多保留原議案的核心內容。

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在表決通過後表示,該法案清楚傳達美方在多面向對台灣的支持。梅南德茲認為通過的版本修改了部分具有象徵意義的內容,但是包括防衛協助、國際場域參與、經濟往來等實質的法案核心內容並無太多改動。

原議案規劃,美國在未來4年提供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通過的新版本加2027財年撥款20億美元,讓總額達到65億美元,並備註「免費提供」(grant),代表由美國免費提供的軍備規模可達上述數字。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16日告訴大紀元,「免費提供等於是軍事協助,同時美國在年度撥款的規劃上也反映出,認定2027年之前,可能是中共武力侵台的高風險期,所以計劃在五年左右將軍事援助全部就緒。」

蘇紫雲表示,相關的軍事援助有助於快速補充應急戰力,尤其是精準導彈的部分,可以對中共產生嚇阻效果。此外,法案中也首次出現「長程精準武器」,意在不對稱戰力中,讓台灣可以取得針對中共源頭打擊的反制性武器,用以打亂中共的作戰節奏。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比較政治博士、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16日告訴大紀元,該法案一旦通過,將賦予美國總統權力,當台海危機發生時,可以不需要再經法律程式,就直接動用這筆錢。

王軍濤表示,美國現在也在考慮,一旦台海開戰後,中共對台灣進行封鎖、採取飽和攻擊(短時間內從空中、海面、海底、不同方位同時密集向目標攻擊),目前已經賣給台灣的武器有所不足,屆時美國可以把關島和日本等美國基地的先進武器移交給台灣。目前中共比較大的弱點在於防空武器方面,相對而言,美國有F-35戰機和B-2隱形轟炸機,可以在戰爭發生後,把它們移交給台灣。

這筆軍事援助總額達65億美元,王軍濤估計,「美國預計了目前在美日境內的可移交武器,屆時就不需要總統再去通過緊急援助法案的授權了。」

根據目前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的法案版本,刪除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地位的要求,改為在軍備移轉上「以主要非北約盟友(MNNA)同等方式對待台灣」。

蘇紫雲認為,在軍備出售上有此定義,可以直接快速地協助台灣取得防衛性武器,同時將台灣界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將可適用於美國對於敏感科技的出口管制,有助於台灣取得更高質量的武器。

王軍濤認為,《台灣政策法》如果順利通過,意味著美國要對台灣承擔著安全義務,同時將台灣視為軍事拍檔,只是其拍檔關係尚未達到北約國家的程度。目前美國定義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包括澳洲、以色列、日本、韓國、新西蘭等國。

條文還顯示,除了提供軍備,也包括提供訓練與其他支援。蘇紫雲說,這在軍事安全上很有意義,意味著未來台美 在軍事演習與交流上,都將進一步擴大。

為了應付中共對台灣持續不斷的軍事行動,《台灣政策法》還列出基於以下條件,將可對中共發動制裁,包括中國(中共)推翻或解散台灣政府、侵犯台灣領土完整、對台灣進行海上封鎖、奪取台灣外島,或對台灣民用或軍事基礎設施發動重大網絡攻擊等。

上述情況發生時,法案規定,美國總統應該對涉及台灣事務的中共黨政決策高層、國有與控股的金融機構實施簽證和資產凍結的制裁行動。

蘇紫雲分析,目前法案所列出的制裁行動只是基本裝備,從俄烏戰爭實例來看, 在入侵行動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立即召開跨部門會議,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擬定可能的制裁措施。這次美國推動《台灣政策法》立法,相信未來美國行政部門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一旦中共對台動武,所採取的制裁和反制的力道,肯定會高於對俄羅斯的制裁。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副教授盧政鋒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共持續展示軍事威脅,美國各界抗中保台的氛圍與力道增強,《台灣政策法》可視為在既有的美國一中政策下,美台關係的全面性調整和提升。

盧政鋒表示,該法案是美國繼印太戰略、四國安全對話、美英澳聯盟、印太經濟框架後,對於增強台海和平、穩定重要國際關係上推動的新努力。

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台灣政策法》後,美國國務院稍早也回應,感謝美國國會跨黨派推出該法案,並表示拜登政府會持續加深台美關係,對台灣外交、經濟與軍事支持。

蘇紫雲表示,國務院的回應,說明美國行政部門贊同該法案,未來行政和立法小幅修訂、達成共識的可能性大,可望法案獲得通過。

此外,《台灣政策法》還觸及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這個決議案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由中共取代原來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權」。

蘇紫雲認為,目前2758決議是以國會意見納入到《台灣政策法》中,雖不具強制性,但也意味著台灣未來參與國際社會將獲得更多支持。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139)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