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只顧核武惡化缺糧 鼓勵米糠代穀物造食品
【新視角看新聞】堅持不棄核武的朝鮮今年缺糧危機更加嚴峻。朝鮮官媒近日報道一家食品工廠用米糠代替穀物製造基礎食品,並鼓勵其他工廠仿傚。
堅持不棄核武的朝鮮今年缺糧危機更加嚴峻。朝鮮官媒近日報道一家食品工廠用米糠代替穀物製造基礎食品,並鼓勵其他工廠仿傚。而韓國政府統計顯示,朝鮮2022年發射導彈的費用可補充84萬噸的糧食缺口。
在朝鮮,基礎食品是指醬油、大醬、鹽、食用油等。
COVID-19疫情開始後,朝鮮進行了閉關鎖國式的嚴厲封鎖,加上2022年經歷了乾旱、洪水等自然災害,本來長期存在缺糧問題的朝鮮,糧食變得更加短缺。
朝鮮官媒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9月20日報道介紹了水稻、小麥、大麥、粟米的副產品米糠等的再利用問題。
報道稱,部分地區的食品工廠利用農場脫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穀粒副產品,生產醬油、大醬、米酒、清酒、醋等產品,自行解決了糧食原料緊張問題。
報道還稱,僅用脫粒稻米(的副產品米糠)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加上脫粒小麥、大麥、粟米就多了。報道還鼓勵其他工廠仿傚。
另外,為解決糧食問題,《勞動新聞》9月18日還在報道中稱,「應全力培育出食量小、成長速度快、繁殖率高且不易得病的家畜品種。」這表明人類糧食短缺,食用穀物的家畜變成負擔,當局想要減少家畜的穀物消費。
據美國之音報道,一向接受中國糧食援助的朝鮮,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轉向印度尋求援助。
印度國際商會(ICIB)所長曼弗裏特‧辛格(Manpreet Singh)在8月30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美國之音的韓國語頻道服務部,朝鮮大使館官員在新德里訪問了該組織,想詢問為朝鮮居民「捐贈大米的可能性」,「這是由於洪水摧毀了大部分農作物」。
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經濟研究所9月15日在《世界糧食安全評估2022—2032》報告中預測,今年朝鮮將有1,780萬人短缺糧食,占朝鮮2,600萬人口總數的68.6%。預測糧食缺口規模將達到121萬噸。
而此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2022年5月曾預測朝鮮今年的糧食缺口約為86萬噸,相當於兩三個月的消耗量。
韓國國民力量議員申源湜(Shin Won-sik)2022年6月根據韓國國防研究院(KIDA)提交的《朝鮮導彈發射費用推算》資料透露,朝鮮今年已經發射了33枚導彈,其中包括6枚洲際導彈、1枚中程彈道導彈和26枚短程彈道導彈。
KIDA在資料中推算,這些導彈的材料費加上人工費等,整個費用將達4億至6.5億美元。按照平壤市場價格,這些費用可以購買糧食51萬至84萬噸,基本可以補充美國中央情報局預測的朝鮮今年糧食缺口約86萬噸的數量。
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eok-youl)8月份曾表示,如果朝鮮參加無核化談判,將通過放寬對朝制裁,推進用糧食交換朝鮮礦產資源的糧食援助計劃。但朝鮮勞動黨中央副部長金與正(Kim Yo-jong)聲稱,「這是荒唐的夢想。」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9月8日通過一項有關核武器政策的法令,規定在受到入侵或可能遭到攻擊的情況下,可以先行使用核武器。一天後,金正恩強調,朝鮮永遠不會放棄應對來自美國敵對行動所需的核武器和導彈。
金正恩說,該法令讓朝鮮寫入憲法的核國家地位不可逆轉,也不會再有關於朝鮮核武器的任何談判。
9月16日朝鮮人民會議批准了這項核法令。該法令規定了五大核武器使用條件,即朝鮮、朝鮮領導機構、核指揮機構、重要戰略設施以及其他一些生命財產遭到或被判斷為即將遭到核武器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致命攻擊時,朝鮮將使用核武器。該法令還規定核武器將保持經常性動員態勢,以確保一旦下達核武器使用命令,在任何條件和環境中都可以立即執行。同時,要求朝鮮軍隊在平壤領導層受到攻擊時,自動對敵軍實施核打擊。
朝鮮的這項新法律還說,朝鮮可以使用核武器,防止其政府和人民出現未指明的災難性危機。換句話說,就是當受到威脅時,平壤會毫不猶豫地主動使用其核武器。
金正恩所說的敵人,指的是美國及其盟友。他說,「美國的目的不僅是要消除我們的核能力,還要通過放棄核武器迫使我們投降或削弱自衛權。讓他們制裁我們100天,1000天,10年,或100年。我們永遠不會為了緩解我們暫時遇到的困難而放棄維護我們國家生存和安全的自衛權。」
金正恩所說的「暫時困難」,實際上是朝鮮人民長期以來遭受的物質匱乏和極度貧困。可以預見的是,金正恩的斷言將招致全球的反應和關注,主要來自韓國、美國和日本。如果朝鮮發射導彈或進行核試驗,這三個國家受到的影響最大。
2022年,朝鮮的導彈試射已經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日曆年的導彈試射數量,並且現在正處於第七次核試驗的邊緣。
韓國和日本歷史上一直存在芥蒂。9月13日,韓國和日本官員在東京會見了美國代表,就朝鮮核試驗和導彈試驗以及烏克蘭戰爭進行了三方討論。會談後的官方聲明傳達了與首爾雙邊會談後類似資訊,即共同、統一的立場和對合作的承諾。朝鮮的核威脅正在把日本和韓國的關係拉近。
美國總統拜登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在2022年5月的首爾峰會上同意重新建立延伸威懾戰略磋商小組,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第一次會議。美韓之間在1953年就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條約已發展成為一種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成為印太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關鍵。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吳歡心、夏洛山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250)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