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造晶片比原子彈難 舉國再現「大煉鋼」恐歸零

【新視角看新聞】日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並要求取得補助的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造新廠或是擴充低於28奈米的先進製程。

2022年7月26日,大陸財新網報道,趙偉國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涉及個人所控公司和原紫光集團旗下公司之間利益輸送。

趙偉國被業內稱為「晶片狂人」。在他的主導下,從2013~2014年,紫光集團併購展訊、銳迪科,後合併為紫光展銳,涉足手機通信晶片行業,甚至還想收購台積電。2016年成立長江存儲,計劃總投資1600億元人民幣。同年,紫光集團在武漢、成都、南京設立了三大半導體製造基地,計劃總投資超過700億美元。

2015年7月,紫光集團還意欲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內存生產商美光科技公司,最終不了了之。

2020年底,紫光集團爆發債務違約危機,2021年7月,紫光集團遭法院裁定破產重組。

而趙偉國的這些狂人狂事,不過是中共「大煉晶片」運動的縮影。

早在2014年,中共財政部、中國菸草公司等部門已經共同出資,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俗稱大基金。自成立以來,大基金以直接和間接的股權、債權投資等形式,扶持了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電科技和中微公司等半導體企業,僅持股的上市公司就達到34家。

2016年,大基金對湖北紫芯以及長江存儲發起兩起投資,總投資規模接近300億元人民幣。在2020年6月,大基金入股紫光展銳,投資占比近14%。

習近平期待「舉國體制」能讓中國晶片行業再次創造六十年代兩彈一星(核彈、飛彈和人造衛星)那樣的奇蹟。

2016年8月,在習近平提議下,中國高端晶片聯盟(HECA)正式成立,發起單位囊括了紫光集團、長江存儲、中芯國際、中國電子、華為、中興、聯想,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等國內頂尖晶片產業鏈企業及研究所。

此外,在中共大煉晶片的號召下,中國在2020年成立了2萬3100家半導體企業,2021年則成立了4萬7400 家半導體公司,堪稱晶片大躍進。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創投還是私募基金都在找晶片項目,晶片投資諮詢機構遍地開花,同時也引來了騙子在這個領域開始出沒,武漢弘芯就是一個例子。

武漢弘芯在2017年11月成立,號稱要生產7納米以下晶片,公司還找到在台積電任職多年的功勳人物蔣尚義加入弘芯並任職CEO,並且大張旗鼓舉行首台ASML光刻機進廠儀式,聲稱這台ASML光刻機是「國內唯一一台能生產7納米晶片」的光刻機,如今已經爛尾。2020年9月,大陸媒體《證券時報》記者探訪宿舍和辦公樓施工區,看到設備已近乎廢棄,院內一片荒蕪。

大基金(華芯投資)裡,是否也有騙子的內應呢?2022年7月,中國晶片領域突然颳起反腐風暴。數名與大基金有關的人士相繼受到調查。

先是在7月15日,華芯投資的前總裁路軍,被中紀委和吉林省監察部門帶走調查;接著在7月30日,總經理丁文武被帶走調查,丁文武曾先後擔任長江存儲等多家公司高管。

最新消息是,華芯投資副總裁、國開行副總裁兼中芯國際非執行董事任凱被帶走調查。

轟轟烈烈的「造芯」運動之後,中國晶片產業徒剩一片淒涼。國產晶片,從量的角度看,本土市場佔比只有一成,剩下九成仍然依靠進口;從質的角度看,中國仍然徘徊在14納米製程。

更令人唏噓的是,中國半導體產業2022年因為清零政策,出現嚴重倒閉潮。2022年前8月高達3470家半導體相關廠商倒閉,晶片產量也暴跌。

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共晶片的圍堵行動也達到了高峰。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晶片與科學法案》,鼓勵企業在美設廠,並要求取得補助的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建造新廠或是擴充低於28奈米的先進製程,美國商務部也宣佈禁止對中國出口用於3奈米以下製程的EDA軟體,之後又限制超微(AMD)和輝達(NVIDIA)的高階人工智慧晶片出貨中國。

面對美國圍堵中共的意志日益堅定,習近平依然將晶片突圍的希望寄託於舉國體制。2022年9月6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一份有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檔,習近平再次敦促,「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

然而,有大陸媒體表示,舉國體制不是攻克晶片難關的正確途徑。

《證券時報》2018年報道說,產業化的晶片業與「兩彈一星」遵循完全不同的經濟規律。製造原子彈,「有」是第一目標,成本和產品後續升級問題基本可忽略。但是製造晶片,成功的標準極為苛刻。晶片不僅要做出來,而且要以比對手更快的速度做出來,不僅要做出來而且要低成本和高良品率量產。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此外,「兩彈一星」投入的資源是一次性的。而晶片投入動輒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美元,實驗室成功、量產、時間這三個條件只要有一個不滿足就無法產生利潤,就意味著失敗。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劉亞東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如果把製造原子彈的難度係數說成是1的話,那麼載人航太就是10,航空發動機是50,而晶片可以說是100。

劉亞東表示,「這個小小的晶片,只有指甲蓋大小,(但是)它是全體人類工業文明的集大成,太不容易,太難了。」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江楓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265)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