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共威脅「久賭必輸」人民幣貶值速度恐失控

【新視角看新聞】《金融時報》表示,在北京試圖提振經濟增長時,人民幣匯率大跌可能威脅到金融穩定,並刺激更多資本外流,促使當局重點關注防止人民幣出現失控式貶值。

《金融時報》於9月30日更是爆料表示,從9月19日起持續至今的人民幣暴跌是得到了中共官員們的私下傳話。面對北京放出的混亂信號,美國研究人員表示,可能是因為中共的政策制定者之間有矛盾。

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中共監管機構在尋求允許更多的人民幣疲軟,但同時又希望避免失控的貶值趨勢。

兩位元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表示,在美聯儲9月21日宣佈加息0.75個百分點之後,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員私下向外匯經紀商傳達了他們將放寬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的非正式限制。

過去外匯管理局也經常使用非正式的「視窗指導」來管理匯率,有時私下不鼓勵經紀商參與人民幣-美元交易,以減緩人民幣貶值壓力。

其中一位元消息人士表示,當局之所以採取放寬交易限制,是因為他們「認為現在是讓人民幣略微貶值的適當時機」。

但自從前幾天放寬有關限制的消息發出後,人民幣過去7天出現大幅貶值。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跌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中共官員在9月27日較晚時候,告訴市場停止押注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中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CFXC)主任委員劉國強9月20日出席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時公開批評少數企業跟風「炒匯」、金融機構涉違規操作。劉國強說,「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

這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元以來,中共官員發表的最引人關注的評論。中共央行稍後跟進,點名批評了10家協助非法資本外流的銀行,並表態要「加強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兌美元隨後上升了1.1%。

9月29日上午開盤時,人民幣出現9天來的第一次走強,但到了9月30日,人民幣再次恢復貶值事態。

前美國財政部官員、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布拉德‧塞斯特(Brad Setser)於9月30日發推文指出,唯一真正的結論是,中國(中共)對匯率管理的方法是非常不穩定的。他們發出的相互矛盾信號,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之間有矛盾。

《金融時報》指出,中共官員的這種態度轉變被交易員及策略師解讀為,在北京試圖提振拖後腿的經濟增長時,人民幣匯率大跌可能威脅到金融穩定,並刺激更多資本外流,促使當局重點關注防止人民幣出現失控式貶值。

外匯交易員、經濟學家和市場策略師表示,劉國強的警告不太可能扭轉有利於人民幣下跌的趨勢。2022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了近11%,約為7.13元人民幣兌1美元,並有可能創下年度跌幅紀錄。

上海的交易員們指出,人民幣的損失主要是由鷹派的美聯儲和鴿派的中國人民銀行之間不斷擴大的政策分歧所推動的,後者正在努力支撐日益疲軟的經濟增長。

因政策分歧,中國國債長期以來的利率優勢已被逆轉,造成外國資金流出中國。香港債券通計劃的數據顯示,2022年頭前8個月,外國資金從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流出近5300億人民幣。

《華爾街日報》表示,面對美元的大幅上升,中共央行目前尋求減緩、而非制止人民幣下跌,這凸顯逆轉美元走高的強大潮流有多困難。

同樣地,中方(中共)策略也表明,在管理人民幣價值與支持經濟增長之間,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官員正面臨艱難的政策取捨。

自8月以來,中共央行已連續多日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在高於前一日市場收盤價的水準上。9月,央行下調了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做空人民幣的成本。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希隆‧林(Heron Lim)說:「他們(北京)並不介意逐步貶值。令人擔心的是貶值速度太快。」

彭博社報道稱,習近平政府對中國經濟和市場所擁有的權力是巨大的,尤其是與西方國家相比。最近的人民幣匯率暴跌顯示出,權力也不是絕對的。

報道說,交易員們越來越多地押注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將無力阻止人民幣下滑。他們認為,只要美聯儲持續推高美國利率以對抗通貨膨脹,而中國保持低利率以支撐經濟,中國經濟又被COVID封城和痛苦的房地產市場所困,人民幣就會走弱。

美元上升反映出美聯儲激進加息、遏止美國通脹帶來的全球影響。隨著各地資本流向美國尋求更好的回報,其他貨幣的價值自然被削弱,也促使許多其他國家央行採取力度更大且步伐更快的加息行動,以支撐本幣匯率和抗擊國內通脹。

報導中指出,在過去六個月裡,沒有任何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上升。人民幣就像其他所有貨幣一樣在掙扎,即使中國政府比大多數政府更強大。相比之下,中共央行一直在降低利率,以支撐因房地產下滑和COVID-19「清零」政策而走軟的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研究機構潘森宏觀經濟(Pantheon Macroeconomics)駐倫敦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克雷格‧博瑟姆(Craig Botham)表示,中共央行面臨的是放鬆而非收緊金融條件的壓力,這與全球絕大多數央行不同。

博瑟姆等經濟學家稱,中共央行認識到其無法對美聯儲的行動和美元走強的其他深層驅動因素產生影響。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經濟學家何偉(Wei He)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由於中共央行幾乎無法改變推動美元上升的基本力量,試圖扭轉市場趨勢的做法可能會失敗,從而損害央行公信力。

報告指出,更好的做法可能是讓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同時限制波動性,等待必然會到來的逆轉。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366)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