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看中共總理候選 沒有一個符合全條件
【新視角看新聞】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創辦的英國智庫全球改變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s)不久前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了中共20大,結論是「沒有一個總理候選人符合所有條件」。
英國智庫全球改變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s)剛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了中共20大,結論是沒有一個總理候選人符合所有條件。該智庫是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創辦的。
外界認為,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已經基本確定,但中共第二號人物的前景卻不那麼明朗。因總理有兩屆任期的限制,這意味著目前的第二把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明年初卸任。
在10月23日大會結束後舉行的第一次全會上,緊隨習近平之後第二個上台的人幾乎可以肯定會擔任總理這一角色。
目前來看,未來總理的候選人很多,競爭激烈。報告說,二號人物不是習近平簡單地挑選他最喜歡的人來擔任;儘管習近平很強大,但他不得不在個人偏好與根植的黨內制度規範、既得利益以及對一個有能力運作的政府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傳統上,總理需要滿足三個主要條件,而目前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能滿足所有條件。
1. 年齡:總理應該能夠連任兩個五年任期,然後在大會上達到68歲的政治局退休年齡。這意味著潛在的候選人應該出生於1959年11月之後。
2. 經驗:自1987年李鵬擔任總理以來,每一位新總理都是從現任副總理中選出的。
3. 關係:黨內長者的支持是官員獲得晉升的關鍵,考慮到習近平的集權控制水平,總理人選與他應當有密切的個人關係。
按照通常的年齡和經驗標準,胡春華是總理職位的自然候選人。胡春華是現任副總理,也是政治局中最年輕的成員,只有59歲。他還擁有豐富的官場經歷—曾擔任政治上重要的內蒙古和經濟上重要的廣東省的黨委書記。
報告說,問題是,人們不知道胡春華與習近平的關係是否密切,但是外界傳說胡春華與前領導人胡錦濤的關係,還戲稱他為「小胡」。
報告說,對習近平來說,也沒辦法簡單選擇總理。如果他要忽視胡春華,習近平將不得不花費寶貴的政治資本,打破經驗或年齡規定。如果習近平挑選70歲的經濟沙皇和兒時朋友劉鶴將意味著打破年齡規定,而提拔像北京市長蔡奇、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或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這樣的年輕追隨者將是首次任命沒有副總理經歷的總理。
報告認為,最近關於中共幹部晉升的規定表明,年齡——而不是經驗——是最有可能被打破的準則,但一旦打破,也為劉鶴之外的更多候選人打開了大門。
例如,前副總理和現任常委汪洋目前還很年輕,按照年齡標準他能擔任一屆總理,假如習近平選他的話。目前排名第一的副總理韓正,68歲,剛達到傳統的退休年齡,也會成為另一個潛在人選。
在這樣一個狹窄的檯面上競爭,很難推測誰可能勝出、獲得總理一職,但有些事情似乎是確定的。「即使下一任總理不是習近平的親密盟友,也不太可能大大限制習近平的權力。」報告寫道。
例如,胡春華最近一直在吹捧習近平,包括最近《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其中50多次提到了習近平。
報告最後說:「即使這些忠誠很大程度是為了表現,但在李克強任期內,習近平已經逐步削弱了總理的職位,以至於任何繼任者都很難利用這個職位來挑戰他的權威。」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警告說,習近平在20大上提拔的是一堆奴僕,而不是政策專家。他質疑說,像俄羅斯的普京一樣,會有下屬願意站出來批評習近平的錯誤政策嗎?
中共20大將在十月召開,預計習近平將獲得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教授安東尼‧賽奇(Anthony Saich)近日在《中國在線》(the Wire China)撰文,預測中共20大後在國內外政策上的走向。
賽奇說,20大後新上任的政治局及其常委會人員組成將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中國未來的政策方向。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加上中組部部長陳希和中宣部部長黃坤明都是值得關注的可能被晉升人選。
在現任總理李克強宣布屆滿退下後,現任副總理胡春華和現任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是為數不多、可能接替總理職務的高層領導人人選,兩人都具有擔任總理的相關經驗。
賽奇表示,鑒於習近平已經剝奪了總理的大部分權力,任命胡春華可能被視為向核心圈子外拋了一塊骨頭,對習近平本人沒有什麼損失。
「總的來說,習近平對任命的偏好是忠誠度高於專業適合性或技術適合性。這對於中國在20大會之後所面臨的政策挑戰來說,不是一個好兆頭。」
賽奇表示,所有跡象表明,20大後中國社會和經濟政策的方向不太可能有任何重大轉變。習近平已經為中國2049年前的發展制定了計劃,但他的思想仍然受到蘇共解體的影響。習近平經常談到蘇共的倒台,他曾說,「竟無一人是男兒,沒什麼人出來抗爭(蘇共倒台)」。
賽奇說:「習近平認為,中國(中共)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不應該要同等的開放,而應該加倍消除異議,黨要儘可能地廣泛地擴大影響和控制,這是一種『強硬威權主義』。」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341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