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20大外交記者會3特點 分析:鬥爭成主線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於10月20日召開有關外交政策的記者會,分析認為,中共已經不再掩飾,「鬥爭」成了其外交特色,未來還會跟西方民主世界對著幹。

10月20日,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召開有關外交政策的記者會,會上官員對習近平大表忠心,並把10年來奪台灣9個邦交國吹噓為外交成績,而對幾天前駐英領館外交官毆打抗議者事件不置一詞。

分析認為,中共已經不再掩飾,「鬥爭」成了其外交特色,未來還會跟西方民主世界對著幹。

中共10月20日在二十大新聞中心召開了第四場記者會,聚焦外交政策。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沈蓓莉,以及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馬朝旭出席。

全場只開放印尼、敘利亞兩家外國媒體提問,其餘均為陸媒或港媒;而歐美日韓和台灣媒體的提問申請均未獲准。

該記者會與之前一樣,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工作人員一一點出提問的記者,在定位的攝像機拍攝下,每個提問記者照著筆記念出自己的提問,台上官員則念出事先寫好的書面回答,而且每項回答都充滿對習近平的歌功頌德。

在新華社的文字稿中,一個多小時的記者會,提到習近平名字達60多次。

對此,外國記者紛紛質疑,這是記者會嗎?

曾在澳洲廣播公司駐北京記者、目前在台北擔任東亞特派記者的比爾‧博圖斯(Bill Birtles)發推文評論表示,這不是一場記者會,而是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顯示效忠習近平的一場活動。

BBC駐華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發推文指出,中國共產黨輸入了一幫『友好的』外國記者,在黨代會表演式的『記者會』上問出一些事先準備好、已獲得批准的問題。多年來假記者不斷來到這裡,但是現在他們還在限制能夠出席記者會的真正的駐華記者的人數。

德國駐華記者Fabian Kretschmer發出推文認為,即使依照中共的標準,這場有關習近平領導下的外交政策的記者會仍然荒謬至極地脫離現實。

時事評論員惠虎宇於10月20日對大紀元表示,在兩名海外記者面前展現所謂的大國外交成就,這是在全世界面前告訴人們,不要臉是黨的一貫傳統,我黨從來都不要臉,所以不怕你們打臉。

其中一名被允許提問的印尼記者問,習近平是否會出席巴厘島G20?

馬朝旭開篇就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進氣勢恢宏的元首外交,為中國「舉旗定向」,為世界「指引方向……」,滔滔不絕,答非所問地大談「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42次出訪,足跡遍及五大洲69個國家,在國內接待了10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博圖斯在推文中說,「對於習近平過去舉行了多少次外國領導人會議……以及習近平是多麼崇高和偉大,馬朝旭給出了一個極其冗長的答案。但沒有回答習是否會去(G20)。」

馬朝旭提到表示,中共十八大以來,「開展了針鋒相對、堅定有力的鬥爭,連續拿下台灣當局9個所謂『邦交國』」,「敢於鬥爭是中國外交的精神品格。」

惠虎宇表示,習近平時代的外交根本沒有什麼成果。就是站在中共的角度上看,能算得上成果的也就是搶了台灣的幾個邦交國。

其它方面,惠虎宇認為,對中共來講,都是災難性的。如傳播疫情引起全球一片追責之聲;與美國爭霸引發中美貿易戰,使美國外交戰略轉移,將中共視作第一威脅;在烏克蘭問題上選錯了邊,左右為難,窮於應付;毀了香港的繁榮,讓黨內權貴集團敢怒不敢言;與日本交惡;與韓國對立;中印邊界棍棒石頭的衝突;等等。

惠虎宇指出,很難看出習近平時代外交有什麼成果,更別提什麼重大成果。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沒敢讓西方記者提問,因為不好控制,習近平與西方國家沒有一個能搞好關係的,可能西方記者隨便提一個問題,都是那種讓發言人無法應付的問題。

最近發生一件轟動全球的中共外交官打人事件,再次體現了中共外交官「敢於鬥爭」的戰狼風格,且有升溫跡象,但記者會上未置一詞。

在10月16日英國的香港示威者被中共駐英國曼徹斯特總領事館人員拉進領館大院內毆打,引起世界輿論譁然。

曼徹斯特警方表示,一名示威者被拖進中共領事館並遭到毆打,警員們為了保護他的安全將他拉出了領館大院。英國外交部宣稱中國外交人員的行為「不可接受」,並照會中共駐英國官員。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對此表示,抗議活動是和平與合法的。唐寧街10號發言人表示,克萊弗利召見中共駐英代辦時告訴他說:「在英國,和平抗議的權利必須得到保護」。克萊弗利表示正持續全面調查事件,正在考慮下一步行動。

在記者會上,一向被認為是鷹派的《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指出,十八大以來,「鬥爭」日益成為中國外交的高頻詞、關鍵詞。中國外交如何體現鬥爭精神?

馬朝旭稱,中國有力回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等,反對任何「台獨」,遏止外部勢力干涉等。最後他為未來中國外交路線定調,「將持續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

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祕書長董思齊於10月20日對大紀元表示,這個「鬥爭」的提出,事實上就是反映了習近平本人對共產主義的理解,以及對下一階段,經濟成長之後不再覆蓋過去鬥爭的本質和特色,中國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以及他的手段跟方法?事實上,他已違背了國際政治的現實。

在習近平第三個任期開始之際,董思齊認為,中共會越來越朝向與其它國家對抗,同時會非常重視鬥爭,不再隱忍也不再隱瞞對其它國家不管是經濟上或政治的一些野心,或導致更緊張的關係。

更重要一點,董思齊認為,更多的國家會依照自由民主的價值來聲討中共,同時也在科技產業上面,形成了安全和乾淨的供應鏈,將中國排除在外。國際政治將會產生一些巨大的變局。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駱亞、程靜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3725)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