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閉幕胡錦濤被帶離 國內審查 外媒熱議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二十大10月22日閉幕,前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被帶離會場,消息在中國遭到當局的審查,在海外熱傳,海外主流媒體紛紛猜測背後原因。
中共二十大10月22日閉幕,前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被提前「勸離」的場面,在海外熱傳,但是這個消息在中國卻遭到當局的審查,海外主流媒體紛紛猜測背後原因。
眾所周知,中共五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政治劇,但是10月22日在二十大閉幕式上卻出現一個戲劇性時刻,前最高領導人胡錦濤被意外帶離會場。
會議的照片和相關影片顯示,79歲的胡錦濤當時正坐在大會前排桌的顯要位置,緊挨著習近平,一名路透社在二十大會場的記者目擊,胡錦濤在二十大閉幕前被兩名工作人員提前帶離了會場。
頗令外界關注的是,胡錦濤看起來並非自願離開。法新社公佈的影片顯示,一名工作人員多次試圖將胡錦濤從座位上架起來,引起了周圍中共高官的關注,隨後,胡錦濤用手拿習近平面前的一個檔,但是習近平很快將手按住了檔。
一個影片顯示,起先是工作人員過來跟胡錦濤說話,坐在旁邊的栗戰書則用手扶著胡的肩,胡錦濤終於站起來但似乎不肯走,兩名工作人員疑似在做工作,並作出請胡錦濤離場的手勢,栗戰書用手帕擦了擦自己的頭,想站起來說什麼,被旁邊的王滬寧伸手拽住。
整個過程,胡錦濤似乎表現出很不情願的樣子,也多次顯示出似乎抗拒離開,一度要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在最終離開時,胡錦濤對習近平說了句話,然後拍了拍坐在習近平右邊的李克強的肩膀。
胡錦濤離場的影片在海外社交媒體推特上被廣泛分享,但在中國受到嚴格審查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卻找不到。CNN在中國報道胡錦濤被帶離會議現場的新聞時受到中共的審查。
報道說,由於中共精英政治的不透明性,該黨不太可能對胡錦濤的突然退場做出公開解釋,中國媒體沒有報道這一戲劇性的時刻,也沒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討論,但胡錦濤的突然退場在海外掀起了一場猜測風暴。
CNN說,儘管胡錦濤離開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胡錦濤似乎不願意離開;在微博上,一些社交媒體用戶通過評論和胡錦濤有關的舊帖暗示這一事件,這是中國網民一種用來逃避中共網絡審查的常見策略。
然而,根據路透社的查看,到10月22日晚上,幾乎所有含有胡錦濤名字的微博帖子評論部分都不再可見了,中共官媒對二十大閉幕儀式的報道沒有包括胡錦濤被「勸離」的一幕,而這一幕就發生在記者被允許進入二十大會場的時候。
英國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說,胡錦濤被要求離場的鏡頭引起了全球關注,試圖弄清楚剛發生的事情,有很多問題。胡錦濤一度似乎不願離開,如果是真的,為什麼?
麥笛文說,胡錦濤離開的最有可能的兩個原因是,要麼展示中共強權政治的一面,一個代表舊時代的領導人被象徵性地帶走,要麼就是胡錦濤有嚴重的健康問題。
彭博社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表示,胡錦濤的離開不太可能代表一個政治聲明,「這是一個健康問題。」,「胡錦濤更像是一個躺平類型的人,胡錦濤想要的不多,並不是在表達對習近平的憤怒。」。
但BBC記者麥笛文反問說,如果胡錦濤是因為身體不好而被帶走的,為什麼會突然發生這種情況?為什麼在鏡頭前?是緊急情況嗎?
麥笛文說,共產黨的大會通常高度腳本化,這讓人們猜測胡錦濤離開的時機可能不是突發的,胡錦濤在大會的最後一天參加早些時候的閉門會議,然後最後一段時間允許媒體進入,就在設置好攝像機後,官員找到胡錦濤並表示胡錦濤應該離開。
麥笛文說,「胡錦濤代表一個與習近平截然不同的中國,他更強調集體領導,必須平衡政治局常委中的各個派系,胡錦濤的年代被視為對外開放和對新思想的包容性增加的時期。作為黨的總書記,習近平將國家帶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習近平是『核心』,不能被挑戰。」。
英國《泰晤士報》說,起初有猜測說是因為胡錦濤很差的健康狀況突然急劇惡化,但問題是,胡錦濤在二十大的最後一天已經參加一次閉門會議,並且在鏡頭的聚焦下被迫離開,而且是在外國媒體剛剛進入會場的時候,如果胡錦濤患有疾病,胡錦濤的離開本可以安排得不那麼戲劇化。
《泰晤士報》還說,分析人士認為,這一事件再次反映習近平在追求絕對權力的過程中壓制任何異議的決心:胡錦濤代表著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
報道援引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國研究所所長曾銳生(Steve Tsang)教授的話說,「除了新聞影片片段顯示的情況,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胡錦濤顯然很驚訝,而習近平顯然沒有。」。
曾銳生說,胡錦濤或許可能會因具體事件被指控,可能也會受到進一步懲罰。「習近平正在發出一個強有力的資訊:在今天的中國,中國只有一個領導人,「除了習近平本人,現在沒有人是不可動的。這可能是一個最明確的資訊,表明習近平現在享有獨斷權力。」。
《金融時報》報道,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政治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則是表示,胡錦濤的離場「簡直令人驚訝」。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76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