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表述有變化 中共政權飄搖?
【新視角看新聞】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在整個會議期間,以及在二十大報告中,與所有的共產專制政權一樣,中共將其困境歸咎於外部勢力的遏制和破壞。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在整個會議期間,以及在二十大報告中,中共並沒有打算面對國內外政策的失誤做出反思。相反,與所有共產專制政權一樣中共將其困境歸咎於外部勢力的遏制和破壞。
分析認為,對比之前的黨代會報告,10月16日,二十大報告的部分內容發生了微妙但重大的轉變,把一切都與中共政權安全掛鉤,經濟發展已不再是未來重點;在閉幕當日還把「鬥爭」放入黨章,都表明中共的統治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觀察人士分析,習近平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他自己,中共領導人的集權不但會造成政策性災難,令中共領導人聽不到真話,而且使得面對中共強硬政策的西方,對華政策越來越清晰化。
20大報告中專門有一個關於國家安全(政權安全)的全新章節,其中提到的「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都是19大報告中沒有的新內容。
20大報告提出,要「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領域和階段促進國家安全」,堅持「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體現出中共政權被國際社會圍剿時的恐慌心態。
在發展與安全關係上,20大報告引入了一個新的短語「確保發展和安全」。
彭博社分析說,如果表述發生變化,意味著中共領導人正式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提升至全新的高度。
蘭德公司的分析師王昊(Howard Wang)說:「在這一表述中,發展仍然極其重要。但它沒有成為獨立的、比中國(中共)安全利益更重要的政策重點。」
王昊認為,北京最近的政策,例如收緊對大型科企的監管以及堅持「清零」政策,都顯示其願意承受經濟成本以確保「安全」,尤其是「中共領導層的政治安全」。
報告還呼籲加強「反擊外國制裁、干涉和長臂管轄的機制」,北京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並批評美國的經濟制裁,但這是第一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中。
在20大全文報告中說,中共正面臨著「國際格局的急劇變化,特別是外部對中國(中共)進行訛詐、遏制、封鎖和施加最大壓力的企圖」,「外部壓制和遏制中國(中共)的企圖可能隨時升級」。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金融時報》上發文說,20大報告中最令人不安的,是中共對迅速演變的外部戰略環境的分析。
陸克文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共黨代會報告中,一直有一個標準的提法,即「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自2002年以來報告的表述是「中國正經歷著一個戰略機遇期」。但在20大報告中,這些標準化的說法消失了。很明顯,中共不再排除在可預見的未來,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
陸克文說,習近平描述了一個「嚴峻而複雜的國際形勢」,黨必須「為和平時期的危險做好準備」,同時也要「為風暴做好準備」,呼籲中共繼續堅持「鬥爭精神」。習宣稱,未來五年是「關鍵」期,要「提高軍隊打贏戰爭的能力」。
此外,在閉幕時,二十大還同意把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的內容寫入中共黨章。
所謂的「大國關係」即中美關係。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的一份報告分析說,與19大報告相比,20大報告有兩個重要變化。
首先,「合作」一詞被「良性互動」這個不那麼雄心勃勃的目標所取代,這表明中共政府可能認為合作前景黯淡,最多是希望有積極的互動。
第二,報告增加了一個大國關係的說法,即「和平共處」,這是一個常見的短語,但將其放進對大國的描述中,可能反映了中共政府對美中關係,呈負面趨勢以及危機或衝突風險不斷增加的擔憂。
在中共整個改革時代,「政治體制改革」這個詞一直被用來指擴大公眾參與和監督。這個短語在1987年13大由趙紫陽明確提出。自1987年以來,「政治體制改革」出現在每一次中共黨代會報告中。
1989年中共對民主運動進行嚴厲鎮壓之後,「政治體制改革」一詞時隱時現,但從未消失。在1997年和2002年的黨代會報告中,小標題中都提到了這個詞。2007年的17大報告,「政治體制改革」出現了五次,但沒有出現在標題中。
到2017年中共19大召開時,習近平的色彩已經變得很清晰。但是,「政治體制改革」仍然揮之不去,習報告中提到了要「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但在今年的報告中,仍然可以看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提法,但「政治體制改革」徹底消失不見了,這是近40年來的第一次。
關於中共軍隊的部分有兩個明顯的變化。首先,它更加強調訓練,特別是新承認中共「將更善於定期和以多樣化的方式部署軍事力量」,這在以前的黨代會報告或其他權威文件中沒有出現過,這表明中共軍隊可能想獲得實際經驗。
其次,報告對中共正在進行的核力量快速擴張,直接點頭同意,稱將「建立一個強大的戰略威懾體系」,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CSIS分析說,報告中的兩個細微變化值得注意,但並不反映政策的重大轉變。首先,報告中包含了19大報告中沒有的聲明,即中共反對「外國干涉」與台灣有關的事務。這反映出中共對美國和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越來越關注。
第二,報告提到,中共「加強了中國完全統一的戰略舉措」,「戰略舉措」一詞並不新鮮,通常與預防和化解風險有關,但這是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涉及台灣問題時使用該詞,表明了北京希望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並在統一方面取得進展。
中共二十大對台灣問題的表述也引起美國關注。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10月21日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中共二十大上有關台灣問題的言論。
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北京做出了「根本決定,現狀不再可接受,決心在更短時間內實現統一。如果和平方式做不到,就採取脅迫手段,若脅迫手段不起作用,就可能採取武力手段以達到目標」。
布林肯說:「這就是深度破壞現狀,並造成極度緊張的原因。」
其中「全過程人民民主」首次出現。分析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意思就是人民自己不能代表人民,只有中共才能代表人民,全方位地控制民主過程。
《紐約時報》文章說,中共樹敵越多,需要的壓制就越多。中共政權為維持權力而告訴人民的謊言,最終會變成它告訴自己的謊言。
CNN報導說,在過去十年中,習近平鞏固了控制權,打破常規的第三任期,並有可能終身執政,是自毛澤東後從來所沒有的。但是,絕對的權力往往意味著絕對的責任,隨著問題的增加,習近平將有更少的空間來逃避責任。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3771)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