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西方建立稀土供應鏈 試圖打破中共壟斷

【新視角看新聞】在美國對中國實施全面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之後,外界擔心中共會像當年對日本一樣進行稀土斷供報復。專家表示,美國等已經開啟稀土礦的開採,中共無法遂其野心。

稀土金屬被稱為工業維他命,對國防工業以及清潔能源產業來說都十分重要。稀土是生產激光、雷達、夜視系統、導彈制導、噴氣引擎以及裝甲車輛合金等國防產品的重要成份,同時也是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所用永磁體的關鍵生產原料。

從1980年代起,中國的稀土產量開始大幅增加。在低廉價格戰略下,到二十世紀末,中國的稀土產量已經佔到全球產量的85%,到2010年更增至97%。

中國問題專家、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Frank Tian Xie)2022年10月底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共以巨大的環境成本換取了市場。

謝田說,稀土雖然名字叫稀土,但實際上其資源在地球上並不稀少,但是稀土的開採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很多國家都不開採。而中共則是完全不顧環境污染,不計代價的開採,才佔據了市場優勢。

美國國防部2018年的一份報告說,中共戰略性地用補貼價格的廉價稀土充斥全球市場,將競爭對手趕出市場,並阻止了新的市場進入者。當中共需要通過禁運稀土來展示其實力時,它會毫不猶豫去做,就如2010年針對日本一樣。

2010年,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台(日稱「尖閣列島」)主權糾紛升級後,中共禁止對日本出口所有17種稀土金屬材料,以報復日本。同時,中共也開始限制對其它國家的稀土出口量,導致全球稀土價格暴漲。

當時,中共對稀土出售採用了分級定價的政策,外國公司從中國購買稀土支付的價格是中國國內價格的兩倍以上;如果外國公司想獲得低價稀土,就必須在中國設置工廠。

通過這種方式,中共逼迫、利誘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設廠,除了想藉此推動中國經濟之外,也讓中國公司更容易盜竊外國的知識產權。

中共的舉動令西方國家認識到依賴中共供應鏈的危險。2021年3月,彭博社在一個評論中說,2010年供應危機的教訓是:北京會用稀土作為地緣政治武器,稀土供應來源多元化是絕對有必要。

謝田表示,「中共一旦開始限制稀土供應、提出稀土威脅的時候,各國就紛紛開始應對,啟動稀土礦的開採。」

謝田說,「稀土這張牌已經被中共打廢了,」,「中共如果用稀土來威脅美國和其它國家,根本不會構成任何衝擊。至於想以稀土報復美國的晶片制裁,那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根據中國《地球學報》整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2009年以來,格陵蘭、巴西、加拿大、越南、緬甸、老撾、挪威及非洲國家等相繼勘探發現了大量稀土資源。從2010年到2020年十年間,在中國以外有37個國家的261家公司啟動了共計429個稀土項目,增加了8萬噸到10萬噸的稀土產能。

與此同時,從2013年到2020年,由於幾十年來破壞性的開採,中國的稀土儲量則從5,500萬噸降至4,400萬噸,降幅達20%。而中國的稀土產量也從2010年接近100%的全球份額降至2021年的六成佔比。

而美國則在近年來建立了芒廷帕斯礦山(Mountain Pass Mine)-澳洲韋爾德礦山(Mount Weld)-馬來西亞關丹(Kuantan)精煉工廠的稀土開採與加工產業鏈。

2017年12月,白宮發布了《確保關鍵礦產安全可靠供應》的行政令。該命令要求增加美國本土的關鍵礦物勘探、生產、回收和加工產業,以減少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2018年,芒廷帕斯礦山再次啟動,2022年2月份,MP材料公司宣布獲得美國國防部一份價值3,500萬美元的供應合同,用於支持在美國建造一個具有商業規模的重稀土(HREE)精煉廠。

除了芒廷帕斯恢復營運外,美國還有一些稀土項目目前正在開發中。其中之一是德薩斯州的圓頂山稀土項目(Round Top)。這座巨型稀土礦被認定足以提供美國130年的稀土需求,預計最早可在2023年投入營運。

此外,澳洲公司美洲稀土(American Rare Earths)也獲得了位於亞利桑那州和懷俄明州的兩個稀土礦勘探許可證。

與此同時,美國還聯手澳洲礦商建立了完整的開採-精煉供應鏈。

2022年7月份,美國能源部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在悉尼與多家澳洲礦業巨頭會面,邀請澳洲礦商赴美建立稀土、鋰、鈷等關鍵礦物的產業鏈,並表示美國政府會給予支持。

格蘭霍姆表示,美國擔心關鍵礦物可能容易受到操縱,或是被武器化。她認為,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應當組建自己的供應鏈,以維護能源安全。

當日與會的公司中有兩家稀土供應商,其中一家是目前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開採及加工公司——萊納斯稀土公司(Lynas Rare Earths)。

在2022年6月份,萊納斯稀土公司獲得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價值1.2億美元的合同,計劃在德薩斯州建造一個重稀土分離設施。

彭博社的報道說,萊納斯的稀土產量已經能夠滿足美國的所有需要,包括國防設備生產所需的500噸稀土原材料。

在歐洲,則擁有加拿大的尼奧高性能材料公司(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稀土供應鏈。尼奧公司在2022年8月宣布獲得了格陵蘭島一個稀土礦的探礦權,開採礦石將運往位於東歐的愛沙尼亞工廠進行精煉加工。

2022年8月份,澳洲稀土礦商黑斯廷斯技術金屬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表示將收購尼奧公司22%的股份。這意味著澳洲的稀土礦商也將加入歐洲的稀土供應鏈。

在日本,通過尋求其它國家的稀土來源,從2010年到2015年,日本進口自中國的稀土量佔比已從90%降至了48%,降低了近一半。此外,日本全國上下還積極研發替代稀有金屬以及加強稀土元素回收的技術。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宛、王佳宜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3936)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