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外刊評中共軍隊弱點 習聚焦打仗反曝焦慮

【新視角看新聞】近日,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軍喊話「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 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在11月10日的發文指出,習近平已看到中共四面楚歌,面臨日益加劇的安全威脅。

近日,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軍喊話「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

因此有分析認為,中共已是四面楚歌、軍隊弱點重重,習近平掌握強權的背後是深深的焦慮,從幾個方面顯示了共軍正面臨巨大挑戰。

中共二十大所公佈的新一屆領導人名單,令即使是最密切關注中國的觀察家也感到驚訝。習近平的心腹占據了黨和國家所有的最高職位,鞏固了習對權力的控制,並向世界展示真實的野心勃勃。

但習近平看似自信和強硬的外表,實際上掩蓋了深深的焦慮。

最新一期美國《外交事務》期刊在11月10日的發文指出,習近平已看到中共四面楚歌,面臨日益加劇的安全威脅。

這種焦慮來源於北京對華盛頓的看法、與鄰國的關係以及軍隊的弱點。

根據路透社統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安全」的次數為89次,並提出要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軍隊。

11月8日,習近平視察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時再次強調:「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軍事鬥爭任務艱巨繁重」、「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等。

文章認為,中共軍隊要成為一支能夠打贏局部戰爭的軍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不用說更大的衝突了。這種黯淡的前景促使習近平選擇了新的軍事領導人,要求軍隊現代化,並在未來幾年必須完成艱钜任務。

文章中指出,習近平在黨代會上堅持「強軍」實際上是在承認弱點:北京還無法擊敗他的競爭對手,並且習近平知道這一問題。

同時,外界也注意到,中共2017年上屆黨代會上提到:「(中國)仍處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到了5年後卻是:「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時期……準備經受驚濤駭浪重大考驗」,顯示中共對世界的評估已經一去不復返。

文章提到,北京需要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防範一系列的潛在危險,包括不可預見但劇烈的「黑天鵝」事件(例如COVID-19大流行)和「灰犀牛」事件(例如台灣正式宣佈獨立)。同時,北京還需要反擊「外部遏制、封鎖和極限施壓」。

近年來,伴隨中共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挑釁,國際上顯著的抵制有:美國支持中國後院的國家;美國在更廣泛的印太地區日益增長軍事存在;美國積極的聯盟——例如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的安全夥伴關係(Quad),以及與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夥伴關係(AUKUS)——皆是為了遏制中共的威脅;另一方面,美國也致力於推遲北京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進步,例如對華為等電信公司的制裁。

此外,北京仍與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陷入未解決的領土爭端,並繼續聲稱要統一民主台灣。

文章說,中共自知還不能打敗對手,也根本沒有做好準備,能在對台作戰的同時,又能夠處理周邊或國內的其他危機。

因此,中共戰略家長期以來一直擔心「連鎖反應戰爭」的可能性。也就是在中國參戰時,也引發了其他國家同時提出對自己的領土要求。例如印度,可能在有爭議的邊界上奪回領土。

中共還要考慮在公眾感到不滿的情況下,鎮壓國內的全部動亂。

由於評估到對外部挑戰越來越大,習近平正在推動建設一支更有戰鬥力的軍隊。

中共提出了三個目標:逐步實現2027年、2035年和2049年的現代化目標。

不過,文章中指出,這應該是用來讓外界放心,習近平並不急於在未來一兩年內與任何鄰國發生重大衝突。

最近的目標,是2027年中共軍隊成立一百週年時。一些美國官員認為,習近平預計軍隊在五年內準備好對台灣的大規模行動。但目前,中共軍隊顯然還沒有準備好。

近日中共二十大確定的新班子,如同文職官員晉升一樣,新軍委班子分配給了習近平的忠實擁護者。

留任的軍委副主席張又俠,雖然參與過1979年中越戰爭,但已經70多歲;出乎意料「三級跳」上來的何衛東,並未在中央軍委任職經驗,卻被提為副主席;即將上任的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沒有擔任過任何參謀職務;准國防部長李尚福,目前仍受到美國的制裁,等等。

文章提到,如果中共想在周邊地區參與任何大型軍事行動,軍隊高層將需要加倍努力進入角色。預計在明年初接任國防部長的李尚福在被美國制裁時,北京將如何駕馭與美國的軍事關係,還有待觀察。

此外,對於軍隊基層人員素質,文章說,習近平在五年前裁軍30萬人,並強調了專注於作戰指揮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然而,在裁軍之後,分配給軍事人員的國防預算份額,仍然跟裁軍前大致相同,習近平可能不得不進一步裁軍,以吸引軍事上所需要的人才。

北京自1979年以來就沒有打過仗,也沒有像美軍在海灣戰爭期間所追求的那種現代聯合行動的經驗。過去,這種狀態被描述為「和平病」,也就是指,軍隊在長期沒有戰爭的情況下會面臨萎縮。

此外,習近平顯然希望能夠打贏戰爭。北京現在也更加重視發展尖端技術,包括先進的無人機系統、大數據分析以提高戰場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以及可能用於規避敵方防禦的高超音速導彈。

中共還主張加強軍民科技之間的合作。但文章認為,這種合作模式,已經受到全球供應鏈危機、COVID-19封鎖的壓力及西方的制裁。

拜登政府限制向中共出口先進技術的決定,將可能會進一步限制這種合作。美國限制公司向中國提供微晶片,可能只是針對中共軍事競爭力在技術方面採取措施的開始。

而北京若想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提高關鍵技術的自給自足能力。

在未來幾年,中共軍隊還將面對資源更加緊張的問題。過去十年,軍隊預算每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每年的國防開支現在已接近2,3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近7,500億美元的預算。

隨著經濟不景氣和中國GDP增長的不確定性,中共要維持軍事預算的大幅增長必然受到壓力。

文章最後說到,習近平可能會過於自信,但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誤判。目前習近平似乎仍然明白,中國還沒有準備好成為他所希望的軍事強國;但由於他身邊都是嫡系人馬,不排除習近平的下屬會誤報軍情。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4098)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