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將向台通報拜習會談 觸動中共敏感神經?

【新視角看新聞】習近平拜登將於11月14日在印尼巴G20峰會上會面。是自拜登就職以來兩人首次面談,也將會談台海局勢。白宮表示將向台灣通報拜習會內容。對此,中共感到惱怒。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島G20峰會上會面。
這是自拜登就職以來兩人首次面談。

台海局勢將是會談內容之一,白宮表示,美方將向台灣通報拜習會內容。對此,中共感到惱怒。

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11月10日告訴記者,11月14日晚些時候,拜登總統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

他說:「拜登總統已將與習主席保持溝通渠道暢通,以負責任管理我們兩國之間競爭作為優先事項,他認為沒有比美中領導人之間會晤更重要的渠道了。」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沙利文告訴記者:「作為政府,我們將有機會向台灣介紹這次會議的結果。我相信,在我們支持台海和平與穩定,以及我們履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方面,他們會對美國立場感到非常安全和自在,美國確保正在為台灣的防禦提供物品。」

11月11日,在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記者提問上述內容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台官方往來違反美方作出的僅同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的承諾。所謂美將向台灣通報中美元首會晤情況更是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性質十分惡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趙立堅同時批評美方的「與台灣關係法」。他說:「在台灣問題上,美方應該遵守的是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而不是所謂『與台灣關係法』。」

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一直按照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而不是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而《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內法,也是美國一個中國政策與對台灣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台海局勢急劇升級,美中關係跌入低谷。美國國會關於加強美台關係、進一步幫助台灣防禦中共的呼聲越來越高,兩黨法案《台灣政策法》已經在參議院委員會獲得通過,關於台灣的一些關鍵條款也被納入每年必須通過的《國防預算法案》中。

拜登總統前不久在白宮新聞會上告訴記者,他將與習近平對台灣問題「進行對話」,並補充說美國對台政策「根本沒有改變」。

拜登進一步表示,在和習近平談話時,會列出每條紅線,並針對潛在衝突討論如何解決。

拜登和習近平最後一次面對面會晤,是在拜登在奧巴馬政府期間擔任副總統時。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雙方可能會利用會談尋求澄清彼此「紅線」,確定合作領域並穩定關係,但不太可能取得重大進展。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的研究員許瑞鱗(Collin Koh)向路透社說:「他們終於能夠見面,並將彼此擔憂傳達給對方。」、「我們無法期待任何突破。」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兼作家謝淑麗(Susan Shirk)對路透社表示:「這次面談將為拜登政府提供最好的機會,以檢驗習近平是否認識到穩定與美國關係對中國自身安全和經濟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第40屆和第41屆東盟峰會11月1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幕。這是疫情後東盟國家領導人首次舉行面對面會議。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會,在美中對抗背景下,東盟國家必然將面臨選邊站。

分析認為,東盟既不願美中在南海爆發戰爭,也不願被中共欺負,現在選邊站很艱難,最有可能的是未來將基於民意作出選擇。

東道主柬埔寨總理洪森在開幕式上說,「我們現在處於局勢最不穩定的重要關頭,區域內數以百萬人的生存,仰賴我們的智慧和遠見。」

洪森早上在會議中心索卡酒店接待與會的東盟國家領導人,包括文萊蘇丹哈桑納爾、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菲律賓總統馬可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越南總理范明政、泰國首相巴育、老撾總理潘坎。

馬來西亞首相斯邁沙比里因國內選舉而缺席,但派出首相特使參會。

去年推翻政府上台的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則被踼出峰會,未受邀參加東盟峰會,但輪值主席國柬埔寨還是邀請緬甸非政治代表參加,而緬甸並未派出代表。

據德新社報導,疫情後的經濟復甦、美中地緣政治緊張、緬甸危機、南中國海爭端、俄烏衝突和氣候變化問題都在會議議程上。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由10個東南亞國家組成,以促進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方面的外交合作。東盟總人口約為6.68億。

美國總統拜登、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韓國總統尹錫悅,都會在11月12日加入會議,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也會出席。

李克強稍早,已於11月8日晚抵達金邊,這是疫情爆發以來他首次出訪,也是他最後一次以中共國務院總理身份出席東盟系列會議。

美聯社報導,李克強10日宣布對柬埔寨的大型發展援助計劃,主持了18項援助和合作協議的簽署,涉及的領域從道路和橋梁建設、農業貿易到教育和衛生項目,並出席了一條由中國支持修建的高速公路的落成典禮。

德國之聲說,中共是柬埔寨的主要投資者和援助者,柬埔寨是北京在東南亞最親密的盟友。根據法新社報導,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拜登將在東盟峰會上強調包括台灣在內的該地區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尊重。

在美中對抗的大背景下,東南亞國家或面臨抉擇,他們是否會公開選邊站?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鍾偉倫(William Choong)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經濟處於困境之際,華盛頓應藉此在長期以來「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東盟,加大力度推廣印太經濟框架(IPEF),雖無法立即使他們選邊站,但可望在未來挑戰中共強大的經貿影響力。

鍾偉倫認為「印太經濟框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儘管IPEF目前的細節較少,而且沒有太多具體的東西,但相較中國,這絕對是華盛頓在東盟取得進展的一種方式。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向大紀元表示,眾所周知,中共與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存在領土主權衝突。由於中共持續加強在南海的軍事部署,美國也被迫捲入這些糾紛,試圖維護南海航行自由。

東盟國家處於較為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他們想通過與中共維持經貿關係賺錢;一方面又不得不依靠美國,保證他們的領土安全,這就造成了他們夾在美中之間的尷尬局面。

李林一認為,「對東盟來說,既不願美中在南海爆發戰爭,也不願被中共欺負,所以對於東盟,現在選哪邊站就成為一個頭痛的問題。我想未來東盟還是會作出一個選擇,但選擇哪一邊,最終也要看這些國家的民意如何。」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雨、夏松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44100)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