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從G20到APEC 習近平又變調

【新視角看新聞】在印尼召開的G20峰會上,習近平與澳洲等多個國家領導人會面,表達了緩和緊張關係的意願。但在隨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習近平調子又開始變硬。

根據新華社G20峰會講話稿,習近平雖然仍然不忘提及「意識形態劃線」,但似乎把「發展面臨重大挑戰」作為談話重點,強調「求同存異」。

美中會談後中方的聲明也試圖緩解美國對中共野心的擔憂。習近平說,「中國(中共)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

但到了APEC上,習近平則不點名地指責美國的「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扭曲國際準則」,稱「亞太地區不是誰的後花園,不應該成為大國角鬥場。任何搞『新冷戰』的圖謀,人民不會答應」。

10年前,當習近平成為中共黨魁時,面對的是一個基本上良性的國際環境,美國仍然專注於中東反恐,儘管有安全官員擔憂中共,但美對華政策由商業主導。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習近平所謂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主要是要調整與美國的關係,當時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要增加中國(中共)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

鄭欽模表示,隨著習近平權力的益加穩固,甚至越來越專制,習近平開始強調東升西降,他解讀美國的政黨競爭所導致的政治鬥爭,無可避免地將導致美國實力衰退,而中國在他的領導下,則將成為引領世界的力量,至少可以平視世界跟美國分庭抗禮。

然而這種新型大國關係實踐的結果,是(中共)戰狼外交以及各種形式的滲透,美中關係倒退到對抗關係,甚至是『天下圍中(抗共)』。

鄭欽模認為,20大後習近平重提『中共特色的大國外交』,更大意義上是為了內宣的效果,強調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國際關係中的大國地位,以及習近平為當今紛亂的世界指明方向。至於對外,仍將是戰狼外交的延續,只是會透過更精緻的包裝。

2014年,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美空前團結,對俄羅斯嚴厲制裁,並敲打中共不要支持俄羅斯,還討論了如果中共入侵台灣,美歐如何制裁等。

在意識到美歐不會成為中共的親密夥伴後,中共改變了方向,努力贏得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2022年4月份,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

分析指出,該倡議旨在重塑國際安全準則,主要是通過取消美國及盟友軍事聯盟,作為實現安全目標的手段,也可以理解為習近平以政權安全為中心的全面國家安全觀的國際投射。

鄭欽模對此表示,這個全球安全倡議主要的目的在減少俄烏衝突對中國的衝擊,舒緩國際社會對中國(中共)不譴責俄羅斯甚至支持俄羅斯的壓力,私底下則拉攏伊朗等發展中國家與美國對抗。

習近平不斷地變這個說辭,他講(中國)是大國、強國,那時候他要跟美國對等。

然後,習近平去要求這個特殊待遇之後,習近平又講它是發展中國家。持續跟歐洲那邊要求給他部份優惠,包括在環保問題,就是碳排放等。

G20由七國集團、金磚五國、七個重要經濟體及歐洲聯盟組成,基本上囊括了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和區域性大國,以經濟、通脹、氣候、供應鏈等全球性話題為主;

亞太經合組織(APEC)也是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大部份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中國經濟與全球交織在一起的情況下,這給了中共外交部份活動空間。

2021年7月,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成為北京冬奧會後率先訪問中國的外國領導人。中共二十大後,越南最高領導人阮富仲是首個訪問北京的外國領導人,之後是巴基斯坦總理沙巴茲‧謝里夫。

這似乎表明,由於與西方的外交前景有限,以後中共外交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南方世界,從大國關係轉向周邊外交以及與全球南方的深入接觸。

早前「政客」(Politico)有一篇長篇報道,講述了美國外交脫離了一些發展中地區,外交中缺乏貿易和投資因素,未能將戰略援助優先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等。

報道表示,很多發展中國家希望美國公司來承擔項目,但美國公司沒來,只好給中國公司。中共控制了國有企業和銀行,可以作為推動中共議程的工具,但一個普通的美國外交官,對美國公司沒有什麼影響力。

這可能意味著,中共正在利用經濟槓桿,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影響力。正如美中在南太平洋群島展開角力一樣,南方世界可能成為美中競爭的下一個戰場。

鄭欽模指出,美國已經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在G20峰會之前,美國總統拜登11月12日在柬埔寨金邊出席東盟峰會,表示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助共同解決「這個時代最重大的問題」,包括氣候、衛生安全,以及抵抗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法治的重大威脅。

拜登重申,東盟地區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期待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穩定繁榮、有彈性和安全的印度洋太平洋」,解決從南海到緬甸的挑戰。

11月18日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上,賀錦麗說:「美國就扎根在印太(The United States is here to stay),加強我們在該地區的經濟關係,並與私營部門合作——這是美國的首要任務。」

賀錦麗向APEC峰會確保,加強與印太地區合作及關係是美國跨黨派的優先要務,將會是持久的政策。

習近平11月18日則表示,將考慮2023年主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

但是,鄭欽模指出,中共仍以傳統的經濟拉攏、收買政客、『一帶一路』倡議……等手段,『一帶一路』已經幾近破產,而中共這幾年的清零政策,也使得國內經濟每下愈況,給了美國與西方國家相當有利的局面。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4234)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