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惠斯勒的「美國母親」


美國郵政局於1934年發行的三分錢的郵票,也藉用了〈美國母親〉這幅畫的形象。(公有領域)

惠斯勒的〈藝術家母親的畫像〉:

一位黑衣端坐的老婦人側面身影,已然成了美國早期文化的一種象徵。即使創作地點與收藏都不在美國,然而作品在美國大蕭條期間依然撫慰許多人心,因為它是一種美好的美國母親形象。

文•魏建昌

美國母親

他的〈藝術家母親的畫像〉——一位黑衣端坐的老婦人側面身影,已然成了美國早期文化的一種象徵。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這幅畫構圖精妙平衡,色彩簡約,有一種清教徒式的嚴謹與堅毅。母親的臉部畫得很柔和,這也是他的人像畫慣有的特色。作品之所以在美國大蕭條期間能撫慰許多人心,因為它的確是一種美好的美國母親形象,即使創作地點與收藏都不在美國。惠斯勒1903年於倫敦過世。

美國郵政局於1934年借用了這幅〈美國母親〉發行了三分錢的郵票;1938年大蕭條近尾聲時,賓夕法尼亞州阿什蘭鎮也依照畫中人物建立了一座八英尺高的雕像:「向母親們致敬」。只是,前陣子美國發生的黑命貴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很多有傳統紀念價值的雕像都被毀壞,騷亂中該不會把這座也砸了吧?


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灰與黑的安排〉(灰黑安排),57 X 64cm,布面油畫 1871 。(公有領域)


惠斯勒斯·阿什蘭鎮建立一個八英尺高的肖像畫中人物——〈向母親們致敬〉。(公有領域)

這個圖像一直被用於「家庭價值觀」中母性的象徵,尤其是在美國大蕭條期間曾激勵了許多美國人。事實上,作品是在1871年畫家旅居倫敦時完成的,後來收藏於巴黎奧塞美術館(Museum of Orsay)。最初惠斯勒給她的命名為〈灰與黑的安排〉(Arrangement in Gray and Black),顯然構思的重點是畫面的抽象形式。然而,更吸引觀眾的是人物本身,於是有了〈藝術家的母親像〉(The portrait of artist's mother)或〈美國母親〉(Mother of American)等後人幫她取的名字。


2004 年 3 月 12 日 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油畫作品 〈在底灰畫院與黑藝術肖像的母親的律〉


惠斯勒<母親的畫像>在曾激勵過許多大人物。圖為條條,失業的人在芝加哥的施食為處外蕭蕭。(美國國家檔案館/維基百科)


惠斯勒1834年生於麻薩州,卻與美國本土畫家畫出各種不同的經歷。圖為惠斯勒自畫像,完全約1872年,底特律。(公有領域)

惠斯勒1834年生於麻薩諸塞州,卻與美國本土畫家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歷。他沒有背著畫架在大自然中寫生並且把美國的山水介紹給歐洲人,而是自幼跟著家人移居到聖彼得堡,當時父親任職俄羅斯的鐵路土木工程顧問。

惠斯勒在異鄉的帝國藝術學校學習了素描與繪畫,並且學了一口流利的法語。然而,15歲時父親突然過世,惠斯勒只好與母親回到麻州,家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19世紀時的美國,有身分地位家庭的孩子不是進神學院學習當牧師就是進軍校,惠斯勒顯然不適合當牧師,因此選擇了西點軍校。然而,畢業後服役沒多久,對藝術一直無法忘情的惠斯勒,終在強烈的願望驅使下前往巴黎。

當時的法國印象派方興未艾,在那裡惠斯勒遇到了一些活躍的新派畫家們,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莫內(Claude Monet)、竇加(Edgar Degas)、馬內(Édouard Manet)等,並跟他們有頻繁的接觸;尤其是與令人不安的現實社會主義畫家庫爾貝(Gustave Courbet)相交往。他遊走於倫敦與巴黎之間,然而卻與巴黎印象派的理念漸行漸遠,也拒絕了竇加的印象派畫聯展邀請。其實他的畫有印象派的影子,又有浪漫派與象徵主義的氣息,畫風和技巧上又似乎受到蘇聯列賓(Ilya Repin)畫派的影響,但他的藝術理念更趨向唯美主義。

惠斯勒的畫風成了美國精英藝術的一種代表:對歐陸文化有著嚮往,卻走出自己的路。他在巴黎學習了版畫,這也成為他後來謀生的一種技能,他有自己的一套美學。

倫敦的霧

惠斯勒畫了很多關於倫敦的景色,尤其是泰晤士河風光。王爾德(Oscar Wilde)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在惠斯勒畫倫敦霧之前沒有人知道倫敦有霧。」(There was no fog in London before Whistler painted it.)可見他十分融入在倫敦的生活。王爾德掲示了藝術家常描繪一般人所沒注意到的事物,即時是圍繞在我們周遭的環境氛圍,例如天氣。

1871年母親到倫敦來看他,發現他的生活一團糟,照料他之餘,還當他的模特兒,這張〈母親的畫像〉就是在那時期完成的。畫家本人非常滿意,這是他對母親的致敬——惠斯勒一生雖桀驁不馴,對母親卻敬重有加。然而沒想到的是,這幅作品送到皇家藝術學院參展竟然落選,而這個展覽對當時所有的畫家意義非凡。總之,這幅〈母親的畫像〉在當時備受譏笑與冷落,原因是惠斯勒的美學理念與當時英國的社會氛圍格格不入。惠斯勒不喜歡在畫中表現多愁善感與裝飾華麗的敘事題材,而這正是英國維多利後期時的主流藝術風格。

19世紀末印象派開始在藝術領域占主導地位,然而惠斯勒也並未輕易隨和。雖然他大半生的創作與生活都在歐陸,但生前的作品很難給予明確定位。惠斯勒的藝術養成是獨特的,他有著美國人的自信,歐洲精英式的教養。他同其他歐洲藝術家一樣,對收藏東方藝術與手工藝品有著極大的熱情,從瓷器到織物,還包括許多日本浮世繪版畫。他多才多藝,涉獵廣泛,油畫、版畫、工藝設計,都有他的成績。由於跨足不同領域,朋友類型也多,有建築設計、作家、詩人和作曲家。關於他的設計,在華盛頓DC弗里爾-薩克勒美術館(Freer Sackler)有一間孔雀廳(The Peacock Room)可作為代表,這是他與一位英國建築師的作品。

孔雀廳原址在倫敦,後來被在底特律的一富商買去,最後由Freer美術館購得,重新整理復原後於2017年對外開放展示。關於這個孔雀廳,可以另闢章節介紹。

此外,惠斯勒對音樂與繪畫的關係也有極大興趣,1862年的作品〈白色交響曲第一號——白衣女孩(白色少女)〉(Symphony in White No.1 -the white girl)可能是第一幅以音樂與色彩作為創作標題的畫作。

這些話題留在未來進一步探討。(待續)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