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年清零 蠻戰疫情犧牲中國
【新視角看新聞】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共採取封城、大規模核酸檢測以及嚴控邊境。中共實行三年的嚴厲「清零政策」,所衍生的次生災害,導致中國付出沉重代價。
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共採取封城、大規模核酸檢測以及嚴控邊境的「清零」防疫政策,企圖遏止病毒的傳播,這也導致了民生事故叢生,中國經濟遭到重挫,民眾不滿日益強烈。
11月24日發生的新疆烏魯木齊一場致命大火引發全國性的反封控抗爭。三年來「清零」封控所衍生的次生災害已讓中國民眾忍無可忍,最終在中國各地出現大小規模不等的抗議活動,就連在海外的中國人也紛紛聲援和支持中國民眾的抗爭。
三年來,為了遏止疫情,中共採取封鎖、隔離和大規模核酸檢測,數千萬的中國人被關在家中,學校關閉,商業活動停滯,一座座城市陷入靜默。
由於實行嚴厲的封鎖政策,中國經濟受到打擊。中國各地物流貨運降溫。
2022年4月上海、吉林兩大封控省市整車貨運指數同比下跌80%,各地「硬核式」封路,不少省市貨運物流下跌30%,全國層面政策貨運物流指數下跌20%。不只如此,上海港口吞吐量下跌30%,各地停工停產,用電量和電廠發電耗煤量快速萎縮。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等人分析發現,如果封城14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為該城市當月GDP的32%左右。
如果對北京或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實施封城14天,對當月全中國GDP的影響大致在2個百分點左右。如果中國十分之一的城市被迫封城14天,當月中國GDP可能損失3.1%。
事實上,中國2022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比第一季度下降4.4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收縮了2.6%。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
2022年幾個月來,「清零」防疫還造成青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0%,企業利潤下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經濟2022年只增長3.2%,低於2022年全球平均水平,這是罕見的。而中共為2022年制定的增長目標是5.5%。
清零政策還導致外資撤離中國。2022年6月,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顯示,44%的受訪者表示,由於COVID-19的限制,他們減少或推遲了對中國的投資。十分之一的人表示,如果限制再持續一年,將促使他們將業務遷出中國。
中國歐盟商會6月公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封鎖,近四分之一的公司考慮將當前或計劃中的投資轉移到其它國家。
清零政策也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下降,尤其是作為融資中心的香港。
2022年9月23日,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發展研究院公布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香港由第3位跌至第4位。
此外在9月21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總幹事威利‧沃爾什(Willie Walsh)表示,中共嚴厲的清零政策已經摧毀香港作為全球航空樞紐的地位,並且很難恢復。
11月24日晚上,新疆烏魯木齊市吉祥苑社區一座高層住宅樓失火,造成至少10人死亡。人們發現,該樓部份出口和門戶被鐵絲拴住。當時當地已經封控一百多天。
烏魯木齊大火點燃了中國人心中的怒火——蘭州三歲男孩一氧化碳中毒,由於嚴厲的清零政策限制導致無法及時送醫而死亡;貴州一輛將幾十人運往集中隔離設施的大巴車發生翻車事故,導致至少27人死亡——這些悲慘的記憶湧上人們的心頭。
全國各地爆發抗議。在西南部大都市成都,數百人在河邊的購物區示威。人們為烏魯木齊死難者默哀一分鐘。隨著人數的增加,悼念演變成政治活動。人們呼喊:「反對獨裁!」「我們不想要終身統治者。我們不要皇帝!」
在南部城市廣州,數百人聚集在海珠區的一個公共廣場上。人們呼喊:「我們不要封鎖,我們要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藝術自由、遷徙自由、人身自由。還我自由!」
面對全國的抗議,中共官媒新華社11月28日稱,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是打敗新冠疫情的致勝法寶,絕不能輕易動搖。
11月28日,全球股市大跌。華爾街基準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盤下跌1.5%,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1.6%。在香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下跌1.6%,中國上海和深圳上市股票的滬深300指數下跌1%。
美國知名的經紀和金融服務公司斯通克斯(StoneX)的分析師法瓦德‧拉扎扎達(Fawad Razaqzad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的流動性下降,擔心會出現更多與COVID-19相關的封鎖。
歐洲獨立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高級研究員兼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加西亞‧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撰文表示,中共的清零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比俄烏戰爭更大,因為中國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10倍。
中國製造業的長期中斷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因為中國出口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中間產品。
中共的清零政策也將助長美國通貨膨脹。布魯金斯學會專注於美中經濟關係的高級研究員大衛‧多爾(David Dollar)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指出,中共清零政策的主要影響是中斷了一些供應鏈。
我們仍然從中國進口很多東西,供應鏈中的那些問題意味著商品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脹壓力。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在11月29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領導人的所作所為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人民的自由以及世界和平都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
時事評論員王赫撰文指出,中共極端的防疫政策讓中國民眾陷入苦難之中。中國經濟遭到嚴重打擊,民眾日常生活被強行破壞,社會抗爭此起彼伏,天怒人怨,人心思變。
北京當局頑固堅持「動態清零」的最終結果,只會讓中共在末路上奔跑得更快。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江楓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4420)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