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離天安門還多遠? 「中國街頭」接下來?
【新視角看新聞】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西米娜‧貝斯塔努在推特上說,至少100人要前往首都天安門廣場遊行,觀察人士表示,貝斯塔努是對的。在許多方面,持續抗議活動對中共來說更加危險。
11月24日,中國西北部城市烏魯木齊的一棟住宅大樓發生火災,造成至少10人死亡。11月27日,抗議活動迅速在中國各地蔓延,包括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
中國民眾對中共的新冠封控措施感到憤怒,這些措施阻止了消防員及時抵達發生悲劇的現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華裔記者王詩琳(Selina Wang)11月27日在推特(Twitter)上寫道:「人民再也無法忍受。」
同樣是在11月27日,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記者西米娜‧貝斯塔努(Simina misanu)在推特上說,至少有100人要前往首都市中心的天安門廣場遊行。然而,示威者只走了幾個街區,就在亮馬河被警察攔住了。貝斯塔努提到說:「他們打算到天安門抗議的想法很大膽。」
觀察人士表示,貝斯塔努是對的。11月27日的抗議活動是自1989年北京之春大規模示威席捲中國首都和其它370個城市以來,最嚴重的動蕩。然而,在許多方面,持續的抗議活動對中共來說更加危險。
位於渥太華的麥克唐納-勞里埃研究所(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的中國問題學者查爾斯‧伯頓(Charles Burton)對「門石」研究所(Gatestone Institute)表示,即使1989年的運動「也沒有挑戰黨對中國統治的基本原則」,抗議者只是想讓李鵬之流的強硬派下台,為「民主改革」讓路;換言之,用伯頓的話說,就是「由黨來實行中國民主化」。
然而今天,許多中國人想要擺脫黨。據貝斯塔努報道,她在北京看到的示威者高呼,「我們要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中國人示威者喊道「我們不要獨裁」。
11月27日的示威活動也類似於1949年的抗議活動。那年,毛澤東擊敗了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當時,蔣介石指揮的軍隊遠比共產黨強大,但蔣介石的政權很快就垮台了。
為什麼會這樣?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余英時曾告訴貝斯塔努,蔣介石的國民黨「失去了民心」。所以中共現在也在全國失去了民心。
在整個共產主義時期,中國都發生過示威活動,但正如伯頓所指出的那樣,大多數示威活動都「高度本地化」,而且「針對的是基層共產黨官員的瀆職、腐敗和無能」。
然而現在,憤怒的矛頭指向了黨本身。簡而言之,從11月27日的自發示威活動中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受夠了習近平和中共的統治,他們認識到黨的制度行不通這一根本事實。
在10月份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鞏固了他在黨內的地位,但黨正失去對中國社會的控制。
中國人民不僅對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感到憤怒,他們還被搖搖欲墜的經濟,以及最重要的房地產行業的崩潰所困擾。例如,10月份,70個城市的新房價格連續第14個月下跌。
最近幾個月,由於市場「凍結」,賣家的要價和買家願意支付的價格之間存在巨大的價差,因此成交額異常稀少,價格和銷售額的下降非常令人擔憂,中國家庭的財富有70%是在房產上,因此,即使在11月24日的致命火災發生之前,中國人也是不高興的。
目前大多數人的看法是,中國在一段時間內仍將不穩定。那麼,國際社會為什麼要關心中國目前的不穩定呢?因為中共可能會發動攻擊。
如果共產黨看起來會迅速垮台,習近平就不會對外發動攻擊,習近平將不得不將所有資源投放在國內,在國內部署軍隊。
然而,如果危機持續的時間較長,習近平將有機會試圖將民眾的憤怒引向鄰國或美國,並將中共軍隊瞄向國外。
世界很幸運,蘇聯當年解體得很快,但別指望中國也會這麼快。習近平在2012年12月(他作為黨的總書記上台後的一個月後)對共產黨幹部的一次祕密講話中,批評戈爾巴喬夫讓蘇聯解體,習近平稱這位蘇聯領導人不是「真男兒」。
習近平認為自己是「真男兒」,在他擔任總書記的十年裡,加劇了中國的仇外情緒。通過煽動對美國的仇恨,將共產黨從民眾的騷亂中拯救出來,對習近平來說,算不上邁出很大的一步。
習近平聽到了要求他下台的呼聲,他大概知道,無法贏回中國人的民心,除非挑起一場戰爭。
這使每個人都與中國的街頭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2月4日接受CNN的「美國國情」(State of the Union)節目採訪時,被問及拜登政府是否支持中國抗議者,布林肯回答說:「我們當然支持。」
布林肯表示,他將在2023年一月訪華的時候向中共官員提出中國民眾抗議的議題。
「只要是公平的,只要是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我們想確保這種競爭不會轉向衝突。因此,我將在2023年年初繼續進行這些對話。美國政府中的其他人將與他們在中國的同行接觸。」
11月27日後中共放寬各地的防控政策,但到目前為止,尚無跡象表明中共何時或者是否會結束「清零政策」。
對於中共近日決定放鬆疫情控制措施是否是因為民眾抗議所致,布林肯12月4日在接受CBS的「面向全民」(Face the Nation)節目採訪時說,目前很難對此發表看法。但布林肯再次強調,美國一直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即人們應該有權利以和平抗議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看法。
布林肯12月5日在《華爾街日報》CEO理事會峰會上接受《華日》主編馬特‧默⾥(Matt Murray)採訪時說:「我們希望中國能把COVID處理好。這非常符合我們的利益。它首先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但它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們希望他們成功。」
布林肯還說,美國已經看到疫情防控帶來的封鎖導致中國經濟放緩,這不僅影響到中國,而且影響到全球,「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因此,我們的希望是,他們找到一種前進的方法,並以一種解決挑戰的方式前進。」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章家敦撰文,以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4525)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