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習近平被迫急轉彎 分析:新一代覺醒

【新視角看新聞】中國多地即傳出感染人數暴增,但中共當局公佈新增染疫人數連日遞減。分析認為,中國放鬆防疫是習近平被迫轉彎,未來麻煩可能會更多,新一代年輕人已經覺醒。

自中共連日推出放鬆「清零」的防疫政策,中國多地隨即傳出感染人數暴增,但中共當局公佈新增染疫人數卻連日遞減。有分析認為,中國放鬆防疫是習近平被迫轉彎,習近平未來麻煩可能會更多,因為新一代年輕人已經覺醒。

12月9日,中共衛健委再發指示:所有醫院都要接診核酸陽性患者;並要求方艙醫院升級成亞定點醫院,重症資源擴容等在12月底前完成等。要求加快65歲及以上人口疫苗接種、對重點人士按照風險分3個等級管理

12月8日,中共發布快篩(抗原)方案,要求陽性須通報、輕症則居家治療,並發布新冠居家治療指南,要求患者每日量體溫及檢測;中共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說:無症狀感染者不需治療。

12月7日,中共出臺新10條,公共場所均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查驗健康碼,除了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等特殊場所外,同時也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等。

但是,一位北京市民接受大紀元採訪說,上述要求具體細節都沒有公佈,現在只是粗框架的規定。一位上海市民也談到,上海延遲兩天才跟進。其實中共也想不到怎麼辦才好,走一步算一步。

時事評論員秦鵬日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習近平當局並沒有做充分的輿論、醫療、管理秩序上的時間安排,以及錯峰,必然會帶來混亂狀態。

秦鵬表示,首先,那些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死亡率可能會增加。因為現在屬於傳染病高發期,此時突然完全放開,必然會帶來大面積感染。按照原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的預估,最終可能會有80%、90%的人感染,可能會引發高死亡率。

其次,疫苗準備好了嗎?中國疫苗被廣泛認為比較低效。秦鵬說,對於那些有基礎疾病的老人,打這種低效疫苗,可能副作用會造成更多後遺症或死亡;另外,中共是不是像搞運動一樣?打疫苗變成比核酸檢測更強硬的模式。

第三,對中共來說,實際上在思想上也沒有做足夠準備。中共長期以來宣傳這個疾病如何可怕,而現在突然放開,又加上現在關於健康碼、各地核酸檢測要求等還非常混亂及不一致,導致民眾無所適從,會增加恐慌。

第四,因為新冠症狀普遍會發低燒,有的達到35度到40度的高燒,這可能就會擠爆整個醫療系統。

實際上,這才兩天,北京就傳出醫護感染暴增,患者連夜排隊就診。北京民航醫院的宋醫生12月9日接受大紀元訪問表示,醫院裡發熱病人爆滿,有的患者排一整天隊都掛不上號。北京朝陽醫院的李醫生也表示,醫護感染非常多,醫務人員嚴重不足。

不過,中共官方統計的數據與民間感受相反。依照中共衛健委網的數據,12月8日新增病例跌至16797宗(確診3637宗,無症狀感染者13160宗);而12月7日為21439宗(確診4079宗,無症狀感染者17360宗),6日為25321宗(確診4409宗,無症狀感染者20912宗)……逐日遞減。

同樣,12月8日北京全天染疫人數僅2673人,而12月7日則為3362人,12月6日為3974人,12月5日為4666人,連續4天呈現節節下滑的趨勢。

不少北京人對上述不增反減的數字嗤之以鼻,直斥道「這數兒簡直是笑話」、「逗三孫子呢」;更有人直指,照趨勢、身旁染疫人數及核酸「十混一」混管異常的高頻率來看,中共官方數字恐怕乘以10都不止。

前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12月8日發文,直指當局這2日公佈的染疫數,和他的觀察及相關訊息相矛盾,揶揄說:「大概也不會有誰相信它的真實性」。

胡錫進以「遍地開花」形容北京疫情,並大致判斷,北京單日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上海今春疫情峰值,更超過中共國家衛健委公佈的全國單日2萬多例。

有網民直指,真相不可怕,可怕的是隱瞞真相。

至於習近平為何突然放棄清零政策?分析多認為,主要是因為11月底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高校爆發並迅速延伸至海外留學生接力的「白紙革命」,喊出「習近平下臺,共產黨下臺」等響亮口號,令中共恐懼。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說:「這些勇敢的抗議者改變了中國的國家政策,就像病毒不能被清除一樣,他們對權利的廣泛渴望也無法被撲滅;有一天,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將不得不對這些人性中的願望做出回應。」

旅美學者、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12月9日對大紀元分析,這次確實是在所有的抗議活動中,中共的鎮壓是有節制的,各地喊出「打倒共產黨、打倒習近平」的口號,都沒敢動用催淚彈、警棍暴打,而是悄悄抓人。

王軍濤認為,因為現在到2023年3月是空檔期,習近平還不敢放手地方動用武警鎮壓全國各地的抗議事件,所以即便不得不打臉,都要轉彎了。

王軍濤還說,二十大權力交接後,習近平比較虛弱,就是現在不敢把鎮壓的權力下放,因為不知道這些底下的官員拿到這些資源之後,是對付習近平還是對付老百姓,所以習近平不敢下放。

雖然北京放鬆清零政策贏來一些支援,但分析認為習當局的麻煩剛剛開始。

《法蘭克福匯報》在題為《開始退縮的中國領導人》的評論中說,「中國放棄清零戰略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不改變僵化的政治運作,今後的問題還會有很多」,「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打造美好的假像,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章說,習近平的盲目自信也讓全世界看清了中共政治制度的弊端。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12月9日也對大紀元說,習近平的麻煩剛剛開始。習近平馬上要面臨的是在中國人大量染疫的情況下,醫療資源會否被擠兌?一旦這種局面出現,習近平是否需要繼續執行嚴格防疫政策?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暗中瞄著習近平、想讓習近平倒臺的江派會如何行動?都需要關注。

王軍濤也認為,中國的問題將來會很多,突發事件、群體事件也會增多,這一類導火索從來不缺,而官員在躺平。王軍濤說,中共權利太大,所有事情老百姓都要找政府,以致政府對所有可能的問題和後果都要承擔責任。

王軍濤還說,「我一直在說等一個事件,我覺得就是正在發生的白紙革命,使得這一代人突然在政治上覺醒,開始懷疑這個政府、懷疑這個黨。從中產生一批新的年輕領導人」,政治風潮往往會掀翻一個政府,但都源自於不起眼的事件。

以上新聞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駱亞、程靜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4577)

責任編輯:yst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