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飆升 習當局沉默左右為難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突然放棄清零,疫情隨之飆升。從網上針對封控或放開政策引發爭議。分析認為,民間派系是無能為力派,而親自指揮部署的習當局沉默了,左右為難。
中共近日突然放棄清零政策,疫情隨之飆升。網上針對封控或放開政策引發派系爭議。分析認為,民間什麼派都是「無能為力派」,而「親自指揮部署」的習當局沉默了,左右為難,但其實有條路或轉危為安。
在堅持了三年「動態清零」後,中共忽然在12月初放棄這一政策。早有醫學和衛生專家警告,沒有充分準備的放開,可能會導致住院和死亡人數激增,特別是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群。
過去幾年中共清零政策導致次生災害頻發,因封控民眾被餓死、困死、燒死,跳樓自殺的消息不斷。從12月7日開始,中共推出一系列鬆綁防疫政策的措施。隨後疫情飈升。
網上「封控派」對媒體和「躺平派」口誅筆伐,但包含不少民族主義者的「清零派」拒絕指責結束封控的中共當局,甚至對政府的放開決策表示理解。
對於「清零派」繞開政府批評「放開」政策的做法,科普博主洪廣玉在微博上指出其自相矛盾:極端清零派最糾結的是;
在關於防疫的各種方針都相信政府,認為有各方面的專家出謀劃策,但是談到第九版(入境放寬到7+3),專家們就認為是內奸作祟,這時候那些考慮周全的智囊全消失了。
美國之音表示,那些各類議題上都緊跟中共當局步調封控的支持者,在當局突然停止「清零」時,才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困難境地。
不過也有人指出,無論兩派如何在網絡上爭鬥,手中握有政策制定和執行大權的依然是中共政府。
作家方磊在微博上指出,啥『清零派』『封控派』『躺平派』『自由派』的,哪有這麼多那麼多派的,其實就一個『無能為力派』,別整得自己好像有多少選擇權、決定權似的。
對於當局為何突然放開?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早前對媒體表示,是因為Omicron變異毒株的傳染性雖然很強,但致命性大大降低,因此推出優化防控工作20條,但地方政府「並未完全理解中央政府的意圖」,「導致街頭遊行」。
盧沙野還稱,為了回應民眾的訴求,中共當局才全面放開防疫措施。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分析,沒有民間抗爭,習近平應該也會放開。
世衛組織12月15日透露,在北京轉變嚴格的清零政策之前,新冠病毒感染就已呈爆炸式增長。
早前,有中共專家明確說過,放開會導致80%~90%的人染疫,並有《金融時報》報道引述一個研究報告,預測恐有百萬人死亡。
王赫認為,習近平當局心裡有數,清零政策已經徹底失敗,不可能清除病毒,「清零」成了偽命題,又鑒於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複雜的環境,「開放」將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艱難,病毒變異的危險性更大,防不勝防。
目前習當局高層沒有人對「開放」表態,只有被稱為「清零大媽」的孫春蘭還到處跑,下達防疫指示,但已經絕口不提清零。
王赫認為,習近平當局是走投無路,左右為難,怎麼做都是錯,又找不到替罪羊,而被迫開放各種防疫限制,徹底甩鍋了,讓老百姓自生自滅。同時把要下台的孫春蘭當槍手,自己躲到幕後,以退為進,試圖擺脫困境。
但其實習近平有一條路,王赫分析,所謂「清零」政策是建立在保黨而罔顧民生的基礎上的,習是否感受到這個病毒就是針對共產黨來的?只要把保黨的心結去掉,就會保了自己,保了國家和人民。
12月7日,中共突然發表防疫「新十條」後,無論各地方政府還是民間,並沒有跟上這180度的大轉彎。不少地方各自為政,出現混亂,民眾無所適從。
鄭州陳先生對大紀元表示,地區之間基本是開放了,不過城市內部還是要健康碼或核酸檢測,管控沒有完全開放,只是比以前鬆多了。
就當局取消行程碼,陳先生指出,中共的監控大數據後台完全可以替代行程卡,當初各地都要核酸檢測報告,行程卡不起主要作用。
武漢白領吳先生向大紀元記者表示,雖然開放了,我們部門還是因為出了兩個陽性感染者,居家辦公了7天,以後不讓有流感樣症狀的人去上班。
吳先生現在有咽喉腫痛和咳嗽的症狀,雖然核酸檢測是陰性,也不讓我上班,怕我陽性,影響他們。我們片區的單位要求,上班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
同時,吳先生所在的居民片區,還在定期做核酸檢測,只是小區裡核酸點撤了,要去便民點做。
剛開放時,很多單位還要求24小時核酸檢測,而很多核酸點已經撤掉,或者核酸時間減少,導致很多人找不到地方做。後來,當局恢復部份核酸點,並延長了核酸點營運時間,才得到緩解。
武漢的商場、大街上的人不多,好多人不敢出來,武漢中心醫院等地方發熱門診排隊,也有很多人到藥店排隊買藥。
中共近幾年來,為強推防疫「清零」政策,一直運用各種宣傳機器誇大病毒的致命性與後遺症,製造民眾對病毒的恐懼。中共在未做足相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放鬆管制,又令民眾面對疫情驚慌失措。
還有人在朋友圈說,一個十幾歲的「新冠」小患者,從燕郊轉入北京的醫院後去世。發病跡象顯示,急性肝功能衰竭導致死亡,並判斷是家長盼孩子康復心切,用了多種藥物所致。
還有北京居民拍影片抱怨表示,發熱患者在北京朝陽醫院門外大排長龍,一眼看不到頭。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夏松、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44677)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