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海嘯席捲中國 中共治理起負效應
【新視角看新聞】《紐約時報》12月28日報道,在查看的幾段影片中,有一段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絕望的場景,染疫者快速增多的同時,醫院醫護人員嚴重不足。
近期,中國疫情大爆發,醫院面臨崩潰,殯儀館擠爆,而中共官方僅報道幾例死亡。有專家認為,中共當局在這次「疫情海嘯」中的惡劣表現,不單是能力問題,而是躺平,甚至「負治理」,給中國帶來深重人道災難。
12月28日,延續多日來的人滿為患,中國各地醫院仍然擠滿了患者和家屬。各地的殯儀館也因染疫死亡病例暴增、無法及時處理而不堪重負。
《紐約時報》12月28日報道,在查看的幾段影片中,有一段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絕望的場景:有人癱坐在輪椅裡;有人躺在輪床上;染疫者快速增多的同時,醫院醫護人員嚴重不足,有的醫院已無氧氣可供應,各地的血庫告急……
上海一家癌症中心的護士阿德拉‧徐說,上海已不再要求做病毒檢測,染疫的人越來越多。
武漢的一名醫生朱迪‧浦(音)說,她所在醫院的人手已嚴重不足,「我周圍90%、80%的人都感染了」,她所在的病房通常有10到15名護士,現在只剩下兩名仍在工作,「醫院在一個(崩潰)邊緣狀態運作。」
在美聯社拍的一段影片中,河北北部城市涿州一家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敦促一群人將一名患者轉院,說醫院裡的氧氣供應已經不足,「不想耽誤病情就得趕緊轉走!」
昆明市一家血庫聲明說,滿足全市每天的用血需求通常需要500名獻血者,現在來獻血的人只是這個數字的一小部分,血液短缺已讓患者受到影響。
隨著死亡人數的劇增,殯儀館爆滿。路透社記者走訪了成都最大的東郊殯儀館,停車場停滿了車輛,殯儀館內的告別式持續不斷地舉行,而焚化爐則不停的運轉。一位工作人員說,「很多人都是因為COVID感染死亡。」
殯儀館工作人員對路透社記者說,「這樣的儀式我們現在一天要做大約200場」,「我們忙到根本沒有時間吃飯。自從解封起,就一直是這個樣子。而之前,每天只有30至50場。」
這些現場報道與中共通報卻有巨大反差。自12月7日中共放棄清零政策後,官方公布僅七例死亡。但在內部傳出的衛健委會議紀要透露,20天全國染疫人數達2.48億人。
在大陸微博上,有關醫院擠滿人的慘景、死亡人數暴增的消息比比皆是。有網民表示,「又看到了2020的慘狀,所有的武漢人,經歷了比當年更甚的第二次醫院擠兌」。
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國光在美國之音上撰文說,「中國正處在巨大、深重的公共健康危機與生命、人道災難中。」
過去三年,中共堅持「清零」防疫政策,動輒「封城」,造成各種的次生災難,同時令地方政府財政告急,經濟一蹶不振。11月底,民間抗議聲起,抗議民眾喊出「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抗議活動蔓延到海外。
在巨大壓力下,中共防疫突然轉向,12月7日推出新十條,無計劃、無準備地放棄「清零」防疫政策,出現醫療資源被擠兌、醫院趨於崩潰,染疫人數和死亡人數劇增,火葬場不堪重負等慘烈現象。
12月26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放棄「清零」後首度公開發言說,「新冠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但是習近平未提及目前各地的嚴重疫情。
前美國沃爾特‧里德陸軍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員林曉旭日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習近平現在就是要把疫情這個概念,從老百姓生活中或思想中儘可能地淡化抹去,所以他不講疫情,還覺得已經戰勝疫情了,現在從事的是愛國衛生運動,為自己的班子2023年3月份接手做準備。
林曉旭認為,中共在推這個「應『陽』盡『陽』」,就是希望在今後2、3個月裡儘快地把這個疫情推過去,人們都通過自然感染得到群體免疫。
也有的網民說,「如果沒有(中共)政府,疫情應該到不了第三年」,「從世界第二經濟體變成疫情完全無法自理的國度,習式治理,一塌糊塗」,「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負責人,早就下台了吧。」
面對中國爆發的「疫情海嘯」,吳國光在他的文章中連問「為什麼」,他問道,中共二十大穩固權力後,又再次不惜代價促進經濟發展?當局是為了緩解財政壓力而有意讓疫情去消滅高齡人口?當局是在和「白紙抗議」賭氣而放棄「清零」,並對疫情不作為嗎?還是要藉助疫情的擴散來防止更多的街頭聚集和抗議,從而壓下「白紙革命」的勢頭?
吳國光表示,中共當局在這次「疫情海嘯」中的惡劣表現,並不單單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想做什麼事情來緩解疫情,來幫助民眾。反過來,它為疫情的泛濫而推波助瀾,對民眾的需求,甚至百般刁難與阻撓。
吳國光還說,「在中國,政府可以如銅牆鐵壁,對民眾的要求一概回應以鐵拳般的鎮壓——這是人們早就了解到的了。現在,我們看到,政府還可以像一堵棉花牆,不管民眾如何要求,到那裡都是浪花不起、無影無蹤。」
吳國光認為,由於中共那套系統的一系列作為,削弱了中國社會面對疫情的公共秩序,更大大破壞了相關公共物品包括藥品、醫療資源、醫療信息等等的供給,反過來阻礙了中國民眾在這種危機中的自發自救能力。
吳國光說,這種現象,只能稱之為「負治理」,而這種地方,有政府不如沒有政府,民眾同樣為「治理」付出成本,但得到的卻是負數的收益。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 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490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