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俄烏戰爭前景分析 消耗、收場、世界大戰?

【新視角看新聞】俄烏戰爭超過三百多天後,跨入了新的一年,戰火仍然牽動著世界。人們應該都在盼望這場戰爭能在2023年結束,但最終結局尚無定論?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時政評論員沈舟文章,於大紀元首發。

俄烏戰爭超過三百多天後,跨入了新的一年,戰火仍然牽動著世界。2022年底,烏克蘭東部局部地區仍在激戰,但俄烏雙方更多在拉鋸,總體上都沒有展開更大的軍事行動。

俄軍為擺脫戰術上的劣勢,放棄赫爾松後,意圖已經相當明顯,即準備守住目前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以此為籌碼進行談判。

過去一個月內,克里姆林宮連續釋放了含混的談判信號,也變相拋出了自己的籌碼,只要烏克蘭承認目前被佔領的烏克蘭領土納入俄羅斯的版圖,就可以停火、和談。俄方實際在試探美國和西方的態度,因此故意沒有亮出明確信號。

烏克蘭當然不會同意這樣的談判條件,否則烏克蘭政府就成了賣國政府。近一年的戰鬥後,烏克蘭軍隊已經能與俄軍形成對峙局面,後期還屢次成功反擊,迫使俄軍放棄赫爾松,此時烏克蘭沒有放棄繼續收復失地的理由,烏克蘭政府還希望收回克里米亞。

俄烏雙方談判的差距太大,幾乎沒有讓步空間,可能引發變局的主要是兩大因素:美國和西方還能援助烏克蘭多久?以及俄羅斯是否還有能力發動大規模攻勢?

俄軍指揮官應該正在準備發動新的攻勢,但補充兵力只是其中一環,相應的裝備和補給同樣必不可少。俄軍已經損失了近一半的坦克,裝甲車也損失不小,如何集中使用現有的裝備,或增添新裝備實際是一大難題。

若沒有足夠強悍的裝甲部隊和及時的補給,俄軍大規模進攻將難以如願。12月31日,烏克蘭軍方表示,俄軍目前每天發射1.9萬到2萬發砲彈,與之前高峰時的每天6萬發相比,已經明顯減少。英國國防部也認為,俄軍缺乏必要的砲彈儲備來支持大規模進攻行動。在漫長的前線維持防禦行動,每天都需要發射大量砲彈和火箭彈,俄軍的砲彈庫存可能會耗盡。

俄軍如果在2023年發動大規模攻勢,更像是一場豪賭。但克里姆林宮卻可能沒有選擇,為了爭取政治上的優勢,俄軍估計會被要求盡快發動攻勢作戰。俄軍有限的導彈和無人機,基本用於攻擊烏克蘭後方基礎設施,難以支援前線地面部隊。

2022年9月,烏克蘭軍隊在東北部成功反擊,曾令外界驚訝,主要原因是俄軍情報失靈,而且不少兵力調往南部支援赫爾松,因此導致在烏克蘭東北部地區的防線虛弱。俄軍指揮官未能及時應對,造成了兵敗如山倒,烏克蘭軍隊乘勝追擊,一直推進到奧斯科爾河(Oskil River),與俄軍隔河對峙。

俄軍眼看難以支撐,不得不放棄了戰略要地伊祖姆(Izyum),之後雙方重回對峙狀態,都沒有能力再突進。

烏克蘭軍隊在南部赫爾松地區也取得了勝利,採取了步步為營的戰術,迫使俄軍不敢背水一戰,撤往第聶伯河(Dnipro River)東岸,與烏克蘭軍隊隔河對峙。

烏克蘭軍隊當然希望盡快收復更多失地,但一方面兵力和裝備不足,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俄軍的局部進攻,守住收復的失地。

12月15日,美國國防部證實,俄烏戰爭後,美軍為烏克蘭培訓了3100名士兵,北約盟國也幫助訓練了1.2萬名烏克蘭士兵。這表明,烏克蘭軍隊能補充的訓練有素的兵員比較有限,更多新兵實際在烏克蘭境內訓練,甚至在實戰中邊打邊練。

烏克蘭軍隊損失的人數同樣很大,軍隊的兵力很可能也相當緊張,組織大規模反攻並不容易。

此外,烏克蘭軍隊由於缺乏進攻用的裝備,如坦克、裝甲車等,美國和北約國家援助最多的實際是防禦型單兵武器,機動車輛以輕型戰術車輛為主,提高了烏克蘭的機動性防禦能力;後期援助的火砲和海馬斯火箭用於特定目標的精準遠程打擊,但缺少突擊裝備。

烏克蘭雖獲得更多防空武器,越來越能夠抵禦俄軍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也能對俄軍戰機造成更大威脅,但烏克蘭沒有獲得北約戰機,只獲得少量俄製戰機,缺乏大規模空襲能力,難以支援前線反攻。

烏克蘭軍隊大規模反攻的條件不完全成熟,若不能得到更多援助,只能依靠繳獲的俄製坦克和裝甲車進行反攻,付出的傷亡可能會較大。俄軍也面臨類似的問題,繼續僵持對峙和局部的拉鋸戰可能成為常態。

殘酷的消耗戰應該對雙方都不利,但對俄羅斯的影響顯然更大,俄羅斯正在與整個北約打一場國力的消耗戰,基本上敗局已定。克里姆林宮實際急於談判,但北約沒有鬆口,俄軍又不願放棄佔領的烏克蘭領土,戰爭只能持續。

白宮已經承諾烏克蘭總統給予持續援助,還表示如何結束戰爭由烏克蘭決定,這給了烏克蘭定心丸,歐洲國家也會跟隨美國繼續援助烏克蘭。

北約看到了俄羅斯的虛弱時刻,應該不會輕易放手。克里姆林宮多次拿核武器做威脅,令北約國家更想趁勢打垮俄羅斯。俄羅斯很擔心北約此時忽然出兵,甚至直取莫斯科,常規武裝力量已經被嚴重削弱,不得不亮出核武器進行威脅。

烏克蘭不會放棄失地,北約也不會願意看到和談停戰後,俄羅斯仍然佔據烏克蘭三州;因此,烏克蘭和北約都準備繼續進行消耗戰,令俄軍無力支撐、最終不得不撤軍,或者等待俄羅斯內部發生巨大變化後主動撤兵。

2023年的俄烏戰爭,若各方都沒有出現重大變化,互相對峙僵持的消耗戰會一路打下去。俄烏雙方可能走上談判桌,但又很可能重回戰場,不斷打打停停,殘酷的戰場之外,還會有輿論戰。

若西太平洋的軍事熱點也演變為衝突,會對俄烏戰爭帶來重大影響,可能是世界大戰,還是迅速收場?結局將難以預料。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4990)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