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北京等地疫情近尾聲? 數據抽樣疑點重重

【新視角看新聞】中共專家稱,北京等城市疫情接近尾聲,但中共依據的數據可信度及抽樣令人質疑,德國病毒學家認為,此波疫情周期會拉長,超過3個月。

中國疫情洶湧,各地醫療崩潰,白肺頻頻出現,火葬場大排長龍,但中共專家稱,元旦前後,北京等城市疫情接近尾聲。有分析則認為,中共依據數據的可信度、抽樣的代表性令人質疑,甚至有德國華裔病毒學家認為,此輪疫情周期會拉長,超過3個月,許多民眾反映,老百姓沒人相信疾控中心的數據,對政府的不信任感特別強。

一位河北保定居民1月2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政府剛開放時,保定疫情最嚴重,感染率極高,「但官方不會通報,現在疾控中心所發表的數據,老百姓已經沒有人相信,對政府的不信任度特別強,當地一個官員還說,凡是政府說的,老百姓一定不會相信,凡是政府讓老百姓做的,老百姓一定不做,都到這種程度了。包括抖音、網絡影片、推特上特別明顯。」

目前在廣東惠州打工,化名小王的民眾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自己所在的電腦工廠,現在至少陽性佔一半,實際陽性的人更多。

小王表示,自己快三年沒回老家,再一週就是春運,再過半個月就回老家,前兩天在網上購買火車票,還是不好買,現在疫情到處大爆發,雖然擔心春運加劇疫情大傳播,但最害怕的是病毒再變異後又感染。

就在民眾擔心春運期間疫情大傳播之際,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團隊和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范小紅團隊近日聯合發表研究論文稱,經初步判斷,此輪疫情感染人數於元旦前後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接近尾聲。

根據官媒「人民網」1月1日報道,該團隊研究基於對重慶市主城區和郊區數據的數學模擬分析後認為,疫情高峰在郊區有所延後,而且感染高峰將在春運期間因疫情擴散加速而顯著增強。對於四川、陝西、甘肅、青海等省,估計在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的感染高峰將於1月中下旬出現。

「人民網」報道稱,該團隊隨機抽取2022年秋冬期間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收治的數百宗患者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獲得369個高質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這些病毒基因組共包含30個Omicron亞型毒株,其中355個基因組序列集中在5個Omicron亞系,主要毒株包括北京和廣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及近期歐美地區出現的BQ.1和XBB。

報道引述北京急救中心「急診接診人次搶救床位留觀床位使用率情況」最新數據顯示,12月27日,當地134家醫院中有64家報告「急症擁擠程度高」。其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當日急診接診人次達到1030,急診搶救病床使用率為2166.67%,為當天之最。

對此,時事評論員王赫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做這類判斷都是需要以大量數據為基礎的,報道沒有把論證過程,所引述數據的關鍵訊息披露出來,人們怎麼能相信疫情第一輪高潮已經過去呢?「現在國際上非常關注中國疫情數據的透明度和準確性,官方公布出來的數據根本不足為憑,而且官方甚至不公布了。那麼,各類專家所有的相關論文,所使用數據從哪裡來?那就是一個非常局部的抽樣,局部的抽樣能夠代替整個全國疫情的走勢嗎?這都是很值得疑問的事情。」。

王赫表示,沒有準確、真實、系統、全面的數據基礎,怎麼進行政治決策?從動態清零,到現在全部躺平,中共的政治決策後面一定會有所謂科學家、學者提供的一些科學論證,而這些論證都要用數據來支持,「如果這個數據都是系統地編造出來的,那麼這個論證的準確性如何保證呢?這不是很荒唐的事情嗎?」。

關於中共疫情數據不可信問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1月1日報道說,中國到底多少人死於新冠疫情,一直是一個謎。根據中國官方數字,12月7日當局「鬆綁」以來,全國死於新冠人數只有十幾個人。到底是中共當局管理無能,無力查清,還是存在著一個隱瞞疫情詳情的機制不得而知;兩者或許都存在?還有一些跡象顯示,一些醫生在填寫病人死因時受到高層壓力。

報道說,一些跡象顯示這輪「新冠海嘯」幾何級爆發,死亡人數巨大。邯鄲殯儀館表揚火化超額完成,廣州殯儀館延至1月10日後接收遺體,北京火葬場門外載屍車隊大排長龍,燒不過來,拉往通州等地排隊。

根據「第一財經」12月31日報道,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根據過往數據,Omicron引起的第一輪社會面疫情的周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

但是由於中國重症醫療資源存在歷史欠帳、民眾在防疫政策開放前期的自我防範意識不足,加上正值冬季流感高峰期,此輪國內疫情的重症高峰期和疫情整體演進周期機會率都會拉長。

陸蒙吉稱,「以北京為例,度過重症和死亡的高峰預計還需要4〜6週的時間,對於較晚爆發感染潮的城市而言,所剩的時間也很有限。」,這時候,一方面需要更充分調度社會以及基層醫療機構力量,達到醫療救治壓力分流;另一方面,要謹防重症醫療資源分配失衡,導致其他疾病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

報道說,不僅僅是北京,重症救治患者增加,急救留院觀察區、住院區床位周轉難的現象也發生在其它多個省市。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松、駱亞採訪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043)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