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改變 日本將舉核武大旗?
【新視角看新聞】世界秩序正在快速變化,日本自身安全狀況也隨之惡化,面對朝鮮、中共、俄羅斯等對手,在未來五年裡日本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國防預算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以下節目內容,取材自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ames Gorrie撰文/信宇編譯。
眾所周知,以美國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安全聯盟,目前幾乎已經名存實亡。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首次宣布將日本國防開支增加一倍,在未來五年裡,日本的國防預算將從每年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左右增加至2%,或從每年約500億美元增加至1,000億美元,因此日本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大國防預算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這個改變趨勢與過去日本一直執行自我防衛國策的國際形象背道而馳、漸行漸遠。而這個現象背後透露出國際局勢的重大劇變,也將因此對亞太地區安全局勢產生巨大影響。
首先,日本認為世界形勢目前已經到了關鍵的歷史轉折點,中共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中共擁有一支在整體數量上超過美國海軍的藍水海軍,不斷威脅著台灣和澳洲等臨近區域;除此之外,中共更把魔爪伸向傳統西方盟友,與所羅門群島等國家建立新聯盟。
更有令國際不安的是,中共與俄羅斯的兩國聯盟日益加深,再加上實際擁有核武器的朝鮮,三位一體構成更大的安全風險,日本現在面臨著來自這三個侵略性國家的安全威脅,換句話說,日本正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糟糕的安全環境。
第二,日本已經明確宣布將日本安全與台灣安全緊密聯繫起來,為了全面支持這個戰略目標,日本需要部署超出保衛本土島嶼的軍事資源。
第三,日本領導人觀察發現,隨著中共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加上美國對烏克蘭局勢的介入越來越深,以及亞太地區戰爭一觸即發,美國的安全保護傘正變得越來越收縮。另外,美國在經歷災難性的阿富汗撤軍之後,美國本身的政治意願和戰略可靠性,在美國盟友心目中已經不如以前那般篤定。
第四,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加上北京一向強力對外誓言控制台灣,這一切都在警示亞太地區可能爆發戰爭,且目前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大。烏克蘭在俄羅斯入侵之前,深受軍事準備欠缺和戰略武器匱乏之苦,日本的軍事計劃人員當然不會對這些狀況視若無睹。
日本制定的新防禦計劃包括加強日本海岸警衛隊和海事部隊,發展更大的網絡和太空戰鬥能力,開發無人駕駛系統和綜合導彈防禦系統等,日本還將增加彈藥供應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藉此提高軍事復原力。
無論外界如何看待,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如果日本要真正對自身安全負責,那麼日本的軍事能力必定需要更新突破。除了純粹的防禦行動外,日本還要發展主動反擊能力,這些軍事能力包括能夠打擊朝鮮和中共軍事基地的遠程巡航導彈,這是防禦能力的巨大升級,顯示日本軍事規劃人員的觀念轉向,與過去自我防禦性國防不同。
有鑒於亞太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在美國的參與和支持下,日本也將政策調整,與韓國和澳洲等地區盟友進行更密切的防務和情報合作,正如在烏克蘭戰爭中所獲得的經驗,在快速變化的軍事衝突中,彼此密切合作,提供盟友有效情報資訊是至關重要的致勝關鍵。
然而,正如烏克蘭戰爭態勢所表明的,反擊能力並不能防止戰爭;反擊能力也可能會使戰爭升級。保持適度威懾才是防止外敵入侵的關鍵。因此,最終威懾手段必須是擁有精確制導的核彈道導彈,尤其是高超音速導彈,以避開對方反導彈防禦系統。
日本產生擁有核武器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最近的核武討論是在2009年,日本領導人擔心一個擁有核武的日本會引起其它亞洲國家的軍備競賽,例如印度和朝鮮,然而朝鮮早就已經偷偷研發和試爆核武。
目前關於日本潛在核選擇暫時沒有被廣泛討論,而美國和日本之間正在進行的對話,主要是圍繞著將聯合安全方式從依賴性演變為相互協助。日本加強項目可能包括日本建立自己的國防工業,以強化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包括可能與英國和意大利合作建立現代戰鬥機工業。
日本的軍事規劃人員不僅在戰略層面認真考慮核方案,而且在技術上和材料供應上都已做好充分準備,日本有成熟的技術和工業基礎設施來開發日本的運載系統,從全球範圍看,武器級的鈽只有俄羅斯和美國比日本多,而日本所擁有的鈽,足夠生產多達6,000枚核彈頭。
日本是否應該發展核武器,目前的國際輿論爭議很大,這是因為日本存在著複雜的歷史、政治、環境和文化問題,這些問題種類繁多,在此無法一一贅述,近代促使二戰結束的廣島和長崎核彈轟炸,以及2011年東日本地震海嘯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都曾經對日本文化造成巨大創傷。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日本看到世界秩序迅速變化,自身安全狀況也隨之惡化,日本要面對至少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對手,而其中的朝鮮和中共就一再用導彈和海軍艦艇侵犯日本領空和領海。
隨著日本對美國安全保障的信心減弱,加上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威脅使用核武器,日本被迫重新評估未來的安全形勢,研究應對這些複雜形勢的防禦方案,因此,現在日本對未來安全規劃的中心議題是核威懾。
若形勢果真發展到這一步,誰能責怪日本呢?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098)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