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結局:馬雲與螞蟻的距離
【新視角看新聞】馬雲放棄螞蟻集團的控制權,消息公布之時,馬雲在泰國看拳擊、吃美食。分析認為,馬雲在兩年多內放棄螞蟻實控權,足以說明中共治下民營企業家的結局。
螞蟻集團1月7日宣布調整股東高層結構,包括引入5名獨立董事。本次的核心調整在於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馬雲和其他9位主要股東已同意,未來在行使他們的表決權時將不再一致行動,只會獨立行使表決權。
根據2020年螞蟻首次公開招股(IPO)招股書,馬雲擁有螞蟻金服10%的股份,並通過他所持有的杭州雲鉑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控制了螞蟻集團53.46%的股份,使他成為集團的實控人。
這次調整,除了終止杭州雲鉑公司高層的一致行動協議,原本同受杭州雲鉑控制的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兩家公司,分拆後,改為分別受杭州星滔和杭州雲鉑控制。
據路透計算,相關調整將使馬雲在螞蟻的表決權降至6.2%。但不改變股東的經濟利益。
自2020年底中共監管機構對馬雲的商業帝國進行打擊以來,馬雲一直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而不久前,馬雲被發現隱身在日本。
據第一財經報道,通過此番公司管理層面的「大變陣」,馬雲從螞蟻集團頂層架構中「隱身」。這樣的操作與之前馬雲對阿里巴巴VIE架構的變陣幾乎如出一轍。
報道稱,對螞蟻金服而言,類似這樣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引入新血、降低關鍵人風險,也有助於適應市場監管部門的合規要求、提高後續IPO的可能性。
但在中國上市規定之下,中國國內A股市場要求公司在控制權變更後, 需等待三年才能上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等待時間為兩年,在香港港交所,這類等待時間為一年。
高層控制權變更,意味著螞蟻集團將被迫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重啟IPO。
對於馬雲此番放棄控制權,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認為,不排除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來自政府的要求,為了把馬雲的控制權分散;第二,或出於馬雲個人的意願,或不想在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持續操盤經營,現在相當於是退出江湖。
中共政府2年多來打擊科技龍頭與其高層,遏止互聯網行業的高速增長,令全球投資人也蒙受損失。
近期,習近平改口稱「一貫支持民營企業」,並且允許美方全面檢查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降低了中國公司在美除牌風險,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股價近半個月有回暖跡象。
但是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其實現在都是有各種各樣的心思,他們就是不相信共產黨的鬼話。
由於共產黨在過去改革開放40年來,實際上有多次變化,只要形勢對共產黨不利,它們就開始親這些民企了;經濟形勢一穩定,馬上回來又開始要搶劫這些企業家們的財產了。
李恆青認為,實際上有很多民營企業家現在都徹底灰心了,他們已經不看好中國經濟了。
從2020年10月馬雲徹底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職務,再到2023年放棄螞蟻集團的實控制權,外界關於馬雲惹惱中共政府官員的傳聞不斷,其中,包括2017年未經批准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以及2020年公開批評金融監管機構扼殺創新等。
美國經濟學家黃大衛(Davy Jun Huang)對此則抱持不同看法。黃大衛1月8日向大紀元表示,馬雲的結局其實在2013年已經是確定下來,不是由於批評中共金融監管等問題,批評只是加速了他的結局和悲劇程度。
黃大衛分析,從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就在重振共產黨在經濟社會領域的掌控力,習近平認為這些做強的民營企業家,有相當部份是由於官商勾結,另一方面也由於黨和國家給了企業家舞台和支持,他們才得以發展壯大,他們的財富其實是屬於黨和國家的,不是個人的。所以,馬雲的結局是確定的。
2020年10月,馬雲公開批評中共的金融和監管體系扼殺創新。之後不久,中共當局不只叫停了螞蟻集團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還督促對其整改,甚至開始對馬雲的「商業帝國」展開了整肅,其中包括對阿里巴巴展開反壟斷調查。
針對馬雲放棄螞蟻集團控制權的消息,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在1月7日發表推文說,「中國是由一個為所欲為的中共政權統治的。沒有人有任何權利。」
路透社1月7日引述泰國媒體報道,馬雲現身泰國曼谷,在泰國米芝蓮餐廳和泰國正大集團總裁謝鎔仁用餐。
彭博社記者Pei Li在推特上轉發了曼谷著名的米芝蓮星級廚師Supinya Junsuta 1月6日在Instagram帳戶上發表了一張自己與馬雲的合影,並說:「歡迎你和你的家人來到Jay Fai餐廳」。
還有媒體報道,馬雲1月5日現身一家泰拳比賽場館。均是私人場合,沒有公開談話。
多家泰國當地媒體也報道了馬雲的行蹤。
馬雲與泰國最大的農業綜合企業正大集團(Charoen Pokphand Group,也稱卜蜂集團)董事會主席Supakit Chearavanont在餐廳會面。
媒體1月5日報道表示,馬雲在曼谷Rajadamnern體育場觀看了一場拳擊比賽。在那裡馬雲與泰國拳擊冠軍播求‧班柴明(Buakaw Banchamek)合影。
2022年11月,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直接了解馬雲行蹤的消息人士的話說,馬雲和家人在東京居住了將近六個月,包括在溫泉和東京郊外的滑雪勝地逗留,有時也前往美國和以色列。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駱亞採訪、張婷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13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