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地方經濟被「省鏡」 中國造假危機將爆?

【新視角看新聞】三年來的疫情封控使中國經濟嚴重受創,全國各省份2022年GDP出爐的成績照樣「省鏡」。分析人士認為,官員們搞數據造假和定下高增長目標,都是揣摩上意求升官。

持續三年的疫情封控使中國經濟嚴重受創,不過中共全國各省份2022年GDP出爐的成績照樣「省鏡」,各地並定下高預期的增長目標,官媒早前對此大力宣傳。

分析人士認為,各地官員搞數據造假和定下高增長目標,都是揣摩上意求升官,中國經濟最後會落得雞毛鴨血。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6日發文總結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稱各省GDP中,福建、江西以4.7%的增長並列第一。

GDP總量方面,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GDP規模超2萬億元,排名前兩位的廣東、江蘇兩省GDP規模突破12萬億元關口,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有8個省份GDP規模超5萬億元……

報道宣稱,各省份經濟的「強勁表現」凸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未來有「更強勁的動力」,但該文通篇沒有提及經濟不利的情況。

資深評論人蔡慎坤2月7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GDP造假是傳統,只要GDP跟官員的政績和升遷掛鉤,造假就是必然的選擇。至於2022年,在全國各地清零的大背景下,不要說GDP增長,就是和2022年同期相比持平都是虛假的數字。

在中共持續三年的清零政策下,中國2022年GDP跌入40年來低谷。中共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定下2022年GDP目標增長5.5%左右,最後公布只有3%,這是1976年以來最惡劣的增長數字。但這3%增長率仍被外界質疑造假。

GDP數據造假帶來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岀來,虛假的繁榮會一去不再復返。

有關中共數字造假已廣為人知。2023年初,雷丁汽車集團創辦人李國欣公開舉報官員逼虛報產值一事,引發轟動。

1月14日李國欣公開舉報山東濰坊市昌樂縣委書記王驍,指2022年3月起,逼迫雷丁等當地大企業虛報企業工業產值和銷售產值數百億元。

其中,「2022年雷丁汽車集團在當地共上報工業和銷售產值67.28億元,但財務數據顯示企業實際數據為20.45億元,我們企業按照王驍要求累計多虛報了46.83億元。」

當地官方1月14日稱對此事調查,但至今無下文。

2022年12月中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承認需求收縮、供應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疫情衝擊、國內經濟下行,但避提三年「清零」封控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

2022年最後一個月,中共在無法控制疫情和地方財政無法維持的情況下,無預警放寛防疫,引發疫情大爆發,導致大量人口死亡。

在人心惶惶之際,中共領導人習近平1月1日透過官媒《經濟日報》發指示,要求媒體「講好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故事」。

1月4日,中共政治局常委蔡奇在中共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要求「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蔡慎坤表示,2023年是習近平一人主導的新班子上任之年,為了顯示其與前屆不一樣,肯定會大放衛星誇大聲勢,通過虛假的投資來拉動GDP數字,從而為宣傳頌讚做好鋪墊。當然,不排除經濟周期和重複投資帶來一輪短暫的繁榮,但一陣風之後很快就是雞毛鴨血。」

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公布了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半數以上的省區市設定的GDP增長預期目標超過5.5%。

其中,最高的是海南,預期增長目標為9.5%左右。西藏為8%左右。江西、新疆均為7%左右,安徽、湖北、湖南、寧夏為6.5%左右,重慶為6%以上。前四個經濟大省,廣東、山東和浙江把2023年GDP增長目標定為5%以上,江蘇定為5%左右。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2月7日對大紀元表示,2023年各省的目標預期較高,是因為2022年的GDP增長非常不樂觀,這是在一個低的基數上去增長,在數學上是一個取巧的地方。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2月7日對大紀元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中共高層要救經濟,官員們揣摩上意,就增加預期,把GDP的目標定高。

現在的這些官員們希望能夠在新政府產生的時候,能夠得到一個升遷的機會,大家就踴躍地往上加速。

李恆青表示,大家都在揣摩上意,給出一個高預期,但只是哄騙氹老百姓,實際上不能解決問題。

黃大衛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有內需和外貿因素,不可控的因素比較多。在內需方面,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居民的收入沒有明顯增加,另外失業率也是大問題。

外貿方面,中國能否與歐盟、日本、美國保持一個良好的經濟往來和外交關係,是先決條件。

應該說經濟問題目前還非常嚴峻,而且過去這麼多年的外交關係積累下很多問題,包括現在的氣球事件、晶片制裁,都會影響經濟。

李恆青指出,中共當局推出的新政策,其實都是延續過去的所謂「大水漫灌」,像對房地產投資放寛信貸限制、給更多的按揭貸款、增加週轉。這實際上就是飲鴆止渴,只不過是試圖推遲危機爆發的時間。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719)

責任編輯:T s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