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教育界人士讚揚《為甚麼會有人類》對中國影響巨大
【新視角看新聞】法輪功創辦人李洪志先生1月20日發表《為甚麼會有人類》一文,作家李勉映讀後表示,從中感受到李大師教導人們守住善,「從內心去尋找善,找到一個通往神的通道與天梯」。
法輪功創辦人李洪志先生1月20日發表的《為甚麼會有人類》一文,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社會上流傳,受到了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的讀者們稱讚。
作家李勉映在閱讀後表示,從中感受到李大師教導人們守住善,「從內心去尋找善,找到一個通往神的通道與天梯」。
李勉映說,他近期閱讀了《為甚麼會有人類》一文,李大師解釋了生命是神創造的,而且還揭示了人類處在成、住、壞、滅的滅的階段,指出了一個生命問題。
法輪功創辦人李洪志大師發表《為甚麼會有人類》。李勉映體悟到,現在的科學技術正在背離信仰與道德,這種背離造成了科學的盲目發展,人類已經來到危險邊緣。
李勉映稱,我們講科學、科學,實際上並不科學,我們所研究的科學都是在跟著市場走,真正的科學研究實際上很受冷落。
人類從事的科學技術研究已經把人類推到危險的邊緣。通過這次病毒事件以後,人類也應該清醒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人類可能還等不到地球毀滅,人類自身就要毀滅。
人類有可能朝向健康發展,儘量避免毀滅嗎?李勉映從李洪志大師的文章感悟到,是有可能的,首先要回歸道德,找回信仰,道德是生命的血脈遺傳給我們的,不是我們學來的。先天的道德從何而來,是從我們的內心來的,我們的內心恰恰是神創造的、與神同在的。
我們真正尋求的真理,在科學中很難找到,在信仰裡面能夠找到真理,首先,要堅信超越現實的神的力量的存在。
李勉映還表示,同時要在內心中守住善,『真、善、忍』的善非常重要,善是天生的,善是血脈一直傳的,所以說我們應該從內心去尋找善,恰恰是善——基督教講是愛,這個是神賜給的,我們在這裡找到一個通往神的一個通道、天梯,這一點非常重要。
李勉映非常認同李大師提到的隔世、因果報應還有業力的概念,「大師用簡短的幾千個字,把這些東西都表達了!
李勉映提到,1949年以後出生的中國人普遍受到共產主義的教育,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否定能量的世界、認為這個世界本質就是物質,他為什麼一定要堅持這一點?他不是在談一個科學問題,不是在談一個哲學問題,他要用唯物主義來否定愛、否定善、否定精神、否定神。
李勉映談到,不止共產黨刻意毀壞信仰,現代宗教也改變了信仰的本質。所幸李大師在此時傳出法輪功,弘揚神性,對中國影響巨大。
所以,李洪志大師這時候傳播法輪功,是在幫助中國文化、幫中國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法輪功以弘揚神性為主。李勉映認為法輪功的出現,對中國文化有巨大的意義!
李勉映曾出版《生命:意志與歷史》一書,著力於探討生命,認為生命是人類了解宇宙的一條通道,同時鼓勵人們反思歷史,警惕現今社會中「理性至上」的問題。
加拿大多倫多教育局中文教師唐育英認真閱讀法輪功創辦人李洪志大師發表《為甚麼會有人類》之後說:
「李大師了不起,他具有超凡的高智慧,他看到了人類的問題,也為人類指明了方向,他其實是在救人,救更多的人。」
唐育英表示,這篇文章充滿善,充滿大慈悲。李大師的話是站在大同世界之上的,超出了各種宗教、民族和文化,是普世價值理念,對所有人都有益的。
唐育英稱,我相信,凡是有信仰的人、無論信什麼神的人,看了文章之後都會覺得講得很有道理,這個理念是對的,都能從李大師的文章裡找到共鳴。
即使那些沒有任何信仰的人,只要細心讀一下這篇文章,他/她都會受到觸動,只要他的善心還在,他就能感受到這篇文章的善。
唐育英是原多倫多光華中文學校校長,現任職多倫多教育局,她是一位基督徒,也是大紀元長期讀者。
唐育英指出,現在這個世界跟過去很不一樣,特別經過3年疫情,世道更亂了,錯誤的、行騙的,奇奇怪怪的事一大堆,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李大師看到了問題,看到了人們在受苦,他告訴人們怎麼樣改變人生,告訴人們在亂世中怎樣做人,他給人們指引了方向,那就是向善、做好人,重回神的懷抱;你要做壞人,就沒有機會了。這跟基督的理念幾乎一樣,只有做好人,才能得救。
李大師在開篇說的話,如果人們還有善念的話,肯定會被打動,他的話其實就是教人向善,在亂世中指明方向,從而讓人得救。
唐育英認為,李大師之所以受到上億弟子的崇敬,是有原因、有道理的。因為他不是一般人,他是具有高智慧的人,很不簡單的。從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來,他能夠講出這些話,寫出這樣的文章,他就不是普通人。
中國古代有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他們是高智慧的人。李大師就是那樣具有高智慧的人,是超出常人的,是當今時代高智慧的人。
唐育英表示,現在世道很亂,但是那些有正統信仰的人就不會亂,他們會按照自己的信仰做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向善。李大師文章出來,其實就是為了有更多的人能夠為善,讓更多人能夠得救。看了文章就知道,其實李大師就是來救人的。
李大師的文章談到人類的起源,宇宙起源,人類的去向。唐育英說,如果自己年紀很輕,也許有些東西看不懂;但現在自己已經走過人生幾十年,看過太多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很明白,其實人生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安樂、健康。
但是要達到這一步,必須做一個好人,捫心無愧、無愧於天,才能真正達到內心安寧。只有內心安寧,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林岑心、駱亞、伊鈴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807)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