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重塑全球聯盟 中共陷不利地位
【新視角看新聞】儘管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但所帶來的外交影響已經在全球展現,這場戰爭促使西方國家更加團結,加強對台海戰爭潛在發動者中共的警惕。
俄烏戰即將滿一年,烏克蘭軍隊在西方武器的武裝下,給俄軍推進目標帶來很大阻力,儘管戰爭還沒有結果,但所帶來的外交影響已經在全球展現。這場戰爭促使西方國家更加團結,加強對台海戰爭潛在發動者中共的警惕。
美聯社說,俄烏戰重塑了全球聯盟,重新喚起了舊的焦慮,並為北約、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團結注入新的活力。
雖然這次戰爭拉近俄羅斯與中共、伊朗和朝鮮這些專制政權之間的距離;引發外界有關主權、安全和使用軍事力量等廣泛議題,但是也加劇國際社會對中共攻打台灣的警惕,並且讓更多國家向美國靠攏。
美聯社援引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副總裁伊恩•萊瑟(Ian Lesser)的話說,這場戰爭強調了外交和使用武力之間的相互關係。
俄羅斯總統普京聲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烏克蘭從未取得「真正的國家地位」。這個立場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對台立場相呼應:台灣是一個自治島嶼,北京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約六個月後,中共發表一份關於台灣的白皮書,稱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白皮書還強調,北京絕不會「放棄使用武力」統一台灣的選擇。
日本一直擔心,俄烏戰會促使中共發動台海戰,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的安全也將受到威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時,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一次演講中說,當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時,「標誌著冷戰後世界的徹底結束」。
岸田文雄還說,如果允許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取得成功,就可能會使中共之類的專制政權進一步膽大妄為,因為中共對國際秩序的願景「與我們不同,我們永遠無法接受」。
這反過來強調抵制俄羅斯的重要性。岸田承諾會利用日本2023年擔任七國集團(G7)主席國的機會,加強「志同道合國家的團結」,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如果我們讓這種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不受挑戰,那麼它將在世界其它地方發生,包括在亞洲。」。
俄烏戰爭也讓北約加強對中共的警惕,北約和美國都警告過,中共將俄烏戰的結果視為可能對台海戰的評估因素之一。
北約祕書長延斯‧斯托爾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2月18日在慕尼黑會議上向與會者發出警告說:「我們也知道,北京正在密切關注,觀察俄羅斯為其侵略行為付出的代價,或得到的回報。」。
延斯‧斯托爾騰伯格說,「目前在歐洲發生的事情明天可能會發生在東亞。」,「北美和歐洲必須站在一起。」,並且同時呼籲與會國家吸取對俄羅斯依賴的教訓,減少對中共的經濟依賴。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譴責北約「誇大威脅,鼓勵對抗」。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駐新加坡專家尤恩•格雷厄姆(Euan Graham)說,中共對台灣的入侵將比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複雜得多。
格雷厄姆表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的無能表現,不得不讓中國的任何軍事或高級政治領導人暫停對台灣進行規模更大的冒險。」,而這種擔憂是有必要的,因為台灣總統蔡英文在2022年12月宣布延長台灣的義務兵役制,並提到烏克蘭戰爭,「台灣已經從烏克蘭吸取了教訓,如果發生衝突,台灣需要有更大的軍事儲備。」。
雖然西方盟國在應對戰爭方面進行了密切合作,但是還需說服世界上更多國家必須意識到抵制侵略的重要性。
現在印度仍然繼續購買俄羅斯的石油,但「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駐倫敦專家維拉傑•索蘭基(Viraj Solanki)說,隨著地區競爭對手中共向俄羅斯靠攏,印度已經悄悄地向美國靠攏,尤其是在「四方同盟」(Quad),也稱「四方安全對話」,的框架內,Quad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
俄烏戰爭使得歐美空前團結。北約成員國和盟友紛紛支持烏克蘭,其中一些國家改變了禁止向衝突國家出口武器的政策,特別是在美國同意向烏克蘭提供「M1艾布拉姆斯」(M1 Abrams )主戰坦克後,歐洲大國德國擺脫二戰後的禁忌,為烏克蘭提供德製豹式(Leopard)主戰坦克。
俄烏戰爭還特別強調美歐關係的重要性。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副總裁萊瑟說,這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和出口控制「絕對關鍵」,俄烏戰爭打響後,美歐聯合起來反制俄羅斯,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幾乎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華爾街日報》報道,卡內基歐洲(Carnegie Europe)的主任羅莎•巴爾福(Rosa Balfour)認為,對俄烏戰爭的整體回應行動「就好比複雜的管弦樂隊,但它卻是由華盛頓來指揮」。
菲律賓也越發向美國靠攏。2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前往馬尼拉會見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和國防部長加爾維斯(Carlito Galvez Jr.),會後雙方發表聲明宣布,美軍可以使用的菲律賓軍事基地從目前的5個增加到9個。
這些重要地盤將為美軍提供一個前沿據點,監視中共在南海和台灣周圍的活動。通過這項協議,華盛頓填補了美國從韓國、日本到澳大利亞的太平洋島鏈上的缺口。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594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