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宗教領袖:李大師文章是最佳新年禮物

【新視角看新聞】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文章《為甚麼會有人類》在英文大紀元發表後,加拿大多倫多宗教領袖周易天閲讀後說,「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我爲收到這份禮物感到幸運和感恩。」

法輪功創辦人李洪志先生1月20日發表的《為甚麼會有人類》一文,來自不同種族、宗教信仰的讀者們稱讚。

加拿大多倫多宗教領袖周易天(Joel Etienne)閲讀《為什麼會有人類》後說,「這是最好的新年禮物,我爲收到這份禮物感到幸運和感恩。」

周易天說:「我看到這篇文章時很驚訝,因為對我來說,在西方大衆媒體上看到一篇這樣的英文文章還是第一次。」

在西方有一個傳統,在新年期間,會邀請尊敬的精神領袖來社區傳遞一些道德方面的指導性信息。因此「對許多人來說,新年也是一個精神的更新。」

周易天在猶太社區出生和長大,是多倫多一個猶太教堂的主席。他也是一名人權律師,影視編劇、製片人和導演。他的祖先從前13代開始都是拉比(Rabbi)(猶太人精神領袖),他也接受了同樣的訓練。

周易天說,人們一直在尋求道德層面的指導。「在西方,我們正處於一個令人震驚的時期,心理健康的問題超越了種族、文化和民族。」「李大師已經給數以億計的修煉者帶來了如此多的福祉,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新年禮物。」

周易天說,他讓他的兩個孩子閲讀了《為什麼會有人類》,發現他們雖然是少年,但是都能理解。「我的一個孩子說,這是一個關於真愛的信息,那是一種普遍的愛,對人類的愛。我想,這是一個重要的收穫。」他的孩子閲讀該文後,認識到人類是具有特殊神性的,都是神的孩子。

李大師的文章不長,但在他們一家人中引發了一場持續數小時的對話。「它向你展示了力量,展示了對每一個字的關注,以及每一個字的重要性。它是在解開一個非常複雜的謎,如果你願意嘗試的話。」

作為家長,周易天說,他對該文在他的家庭引起這麽大的關注不覺得奇怪,因爲文中講到的精神修養源於數千年前的中國古老智慧,為西方人提供了一條更加傳統和古老的神性之路。

周易天說,「神性絕對是西方法律結構、憲法結構和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公民社會的公民,他們自己也很難達到更好的啓示和神性。」「對我來說,這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是法輪大法帶給我們的鑰匙。」

作爲人權和移民律師,周易天在23年前開始與遭受中共迫害的法輪功學員接觸。他説,雖然他在為法輪功學員提供幫助,但是,那些學員對他個人的改善「貢獻更多」。

周易天說,他也有個人挫折和創傷,通常來說,當一個人面對挫折和個人創傷時,會自然地在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中反思並尋求解決辦法,但「有趣的是,我的反思,有時和我的來源文化沒關係。」

「在一天之內,我就有了解決辦法。」他的解決辦法不是來源於他自己的文化、宗教或伴隨他成長的教科書,而是來源於「(法輪大法)修煉者對類似情況的應對方法」。

周易天說,人有很多執著,法輪大法修煉者有能力抑制或脫離這些執著,「這種能力是如此的健康,如此的重要」,它給個人的生活帶來了平衡。

周易天說,「在我從事法律工作,尋找法律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我想說,大多數時候,成功的、對我有用的,是法輪大法的思維方式。」「法輪大法的美妙之處,是我們可以真正將其應用於每一天中。這是一個神奇的旅程。」

一位前賓州勞工廳官員Mary Novoselski在看了李洪志大師的《為甚麼會有人類》之後,表示自己感到了一種希望和振奮的力量。

「文章給你帶來了還有更好東西的希望⋯⋯任何對創世主有信心的人都在希望著同樣的事情。」她在給《大紀元》的反饋中寫道:「尊重創世主,使你的心靈得到安寧,並保證有比地球上更好的生活。」

Novoselski認為自己基本上是一個羅馬天主教徒,但是她對其它宗教信仰抱著開放的態度。特別在退休之後,她閱讀了很多關於靈修的書籍,也對其它信仰做過研究。

「當你失去了精神信仰的時候,你也就失去了你的人性。」她在日前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她認為人類的精神信仰無不是關於信仰「神」、「上帝」,或者「創世主」的。「我接受其它宗教而不是只看到分歧,我們都是信仰一個創世主。」

Novoselski說,「李大師從傳統的角度出發,說了現代觀念和行為如何偏離了傳統;他說應該回到基本上來,向前走,生活中就會發生好的事情。人們已經失去了信仰,以為可以永遠在這個境界生存、生活下去,但是還有比這更多的東西,他(李大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一點。」

令Novoselski印象深刻的是李大師說的「善惡有報」的道理,她理解到:「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

「基本上李大師在解釋了一切事情發生的原因之後,在末尾給了人希望。不是說我們都要上天堂了,或者會生活在更新的地球上,不管我們在哪個境界當中,他都給你這種希望。」

Novoselski說,「會有動盪,會有問題,會有考驗,會有磨難,但是總會有好的事情,也就是說,善良總會戰勝邪惡。」

所以,李大師的文章令她受到鼓舞。

「這真好。我真的感覺文章非常令人振奮。」,雖說文章也講了一些令人擔心的現象,「最終,這是一篇振奮人心的文章;而且看到我們大家(的信仰)能融合起來,這非常好。」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周行、Catherine Yang、施萍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6171)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