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兩會代表出席有深意? 百名來自美制裁中企

【新視角看新聞】本週舉行的中共兩會上,大約有100名兩會代表來自受到美國制裁的公司。分析認為,這些人的出席正是體現出中共軍民融合政策。值得注意的還包含「缺席代表」名單。

在本週舉行的中共兩會上,受到美國制裁的公司成為焦點,大約有100名兩會代表來自受到美國制裁的公司。分析認為,這些人的出席,正是體現出中共軍民融合政策,以及中共在半導體、AI、稀土等方面和美國及西方盟友之間的對抗加劇的表現。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簡稱兩會)分別在3月4日和5日召開,持續一週多時間。兩會內容透露了習近平在第三個任期內對權力的掌控程度。

此次「兩會」共有約5150名代表參加。

《日經新聞》報道,根據對公司社交媒體帖子和中共媒體報導的審查,今年約有100名人大代表身份特殊,不是來自被美國制裁的企業,就是來自和被制裁企業相關的企業。

儘管根據中共《憲法》將全國人大描述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但是實際上全國人大基本上處於黨的控制之下,即使全國人大代表沒有真正實質的權威,但是被選中的兩會代表,便是這些人與黨的領導層關係密切的標誌。

多位代表來自中共國有軍工企業,包括武器製造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Norinco)、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以及為軍隊等客戶提供IT服務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這些公司都已經成為美國制裁的目標,原因是被美國認為是中共政府在技術開發方面軍民融合政策的關鍵企業。這些公司的成員成為兩會代表,是中共企圖技術自主努力的一部分。

受到美國制裁的中國人工智能和半導體公司,也有不少代表出席兩會。例如,人工智能晶片開發商寒武紀科技創辦人陳天石首次出席兩會,中國最大代工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也派代表出席。

與會者還包括人臉識別巨頭商湯科技和語音識別公司科大訊飛的創辦人——這兩家公司目前都在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黑名單上。

再有一些兩會成員則來自部分尚未直接成為制裁目標的晶片製造商和相關公司,例如,中國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以及徐州百盛化工和山東有研半導體矽材料等材料製造商。

中共在2015年宣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內容中,半導體是其中的重點,但是目前中國仍僅能提供其中大約20%至30%的自有晶片。而從智能手機和自動駕駛汽車到高級計算和武器製造,晶片對於很多商品都至關重要。

去年10月,拜登政府禁止美國公司在沒有獲得許可前提下,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新規還限制美國公民為中國某些製造設施的晶片開發或生產提供支持。美國正在聯合荷蘭、日本等國家參與共同制裁。荷蘭政府已經宣布,即將出台進一步收緊晶片設備出口的新規。

美國新規是為了限制中共利用高端技術發展軍事和監控能力。

《路透社》此前援引香港大學中國法律中心主任張湖月(Angela Zhang)的話說,「兩會的新陣容似乎揭示了北京明確的優先事項,也就是加強其技術能力以實現自給自足,並保持與美國的競爭力。」

儘管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但是中國晶片產業繼續低迷。中國資訊平台「鈦媒體App」2月16日發文指出,據中國企業工商資訊查詢平台「企查查」的數據,去年中國共5746家晶片相關企業被吊銷、註銷,比2021年的3420家驟增68%。

北京也正在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在中共實施清零措施時,採用了人工智能面部和語音識別軟件對民眾進行監控。美國前不久對28加中國實體實施制裁,目的是打擊中共人工智能發展。美國表示,被制裁的不少公司是服務於中共軍隊。

此外,中共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現在有一個專門負責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新部門。中國稀土集團(2021年合併創建的國有稀土巨頭)負責人和該領域一名研究人員被選為會議代表,與會的還有包鋼的領導層。

中國五礦也有代表,該公司一直在海外進行與資源相關的收購。

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也在努力在稀土等關鍵礦物材料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和歐盟正在尋求就電動汽車中使用的關鍵礦物的供應達成一項初步協議。這是華盛頓為減少全球對中國綠色能源技術所需材料的依賴,而採取的一個具體步驟。

為遏止中共在該關鍵供應鏈中的作用,美國和盟友採取了一系列行動。美國唯一的稀土生產商已經達成協議,將新加工廠的產出運往日本。加拿大也已經有兩家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加緊開發稀土,以對抗中共的壟斷。

中國域瀟基金(Yuxiao Fund)尋求將其在北方礦業公司(Northern Minerals)的股份從9.9%增加到19.9%。但是澳洲財長查爾默斯(Jim Chalmers)在2月簽署了一份禁令,拒絕了域瀟基金的申請。

另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兩會代表名冊上缺席的是互聯網行業的頂尖人物,包括騰訊控股創始人馬化騰、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和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

馬化騰自2013年以來一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並且在2021年北京大力打壓科技企業時,利用這一平台呼籲加強對包括他自己的企業在內互聯網公司的監管。李彥宏則曾經是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互聯網公司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創辦人馬雲罕見公開批評中共後,北京於2020年秋季開始對互聯網行業進行打擊。儘管打壓行動在去年春天開始減弱,但是該行業人物在今年兩會中缺席,也表明了政府對互聯網科技大亨能帶來的影響抱持提防態度。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看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46306)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您也許會喜歡